分享

经脉与伤寒六经的关系不容置疑

 一得斋主人 2024-04-09 发布于山西

宋以前的中医,尤其是汉唐以前的中医,认为经脉是中医的生理基础,宋代名医朱肱认为《伤寒论》文辞简古奥雅,非精于经络不能晓会,治伤寒须先识经络。根据经络学说归纳六经病的主要证候,并论述疾病发生的机理。清代大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赞誉:“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不过随举六经所现之证以施治,有一证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证而治法迥别者,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病因传变疑似,条分缕晰,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一览了然,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无一字混入己意,岂非好学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继往开来者乎?后世之述《伤寒论》者,唐宋以来,已有将经文删改移易,不明不贯。至近代《前条辨》、《尚论编》等书,又复颠倒错乱,各逞意见,互相辨驳。总由分证不清,欲其强合,所以日就支离。若能参究此书,则任病情之错综反覆,而治法仍归一定。何必聚讼纷纭,致古人之书,愈讲而愈晦也”。

我原本从事针灸专业,由《黄帝内经·灵枢》而入伤寒,特以大家熟悉的少阳病柴胡证入手,以示经脉与少阳病证候的联系。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的经脉循行与是动病、所生病,囊括了少阳病的所有证候。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布膻中(《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误治后谵语、惊狂,与三焦经布膻中有绝对关系),散落心包(心烦,胸中满而烦),下膈,循属三焦(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生理基础);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三焦经分支从下向上的循行,是少阳证微呕,喜呕的生理基础),上项,系耳后(但头汗出的生理基础),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两耳无所闻),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三叉神经痛的位置,小柴胡汤加地龙、细辛治疗三叉神经痛),至目锐眦(目赤肿痛)……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两耳无所闻),嗌肿,喉痹(胡希恕胡老加以小柴胡汤石膏治疗咽喉疼痛)……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目赤目痛目胀),颊痛(小柴胡汤加牡蛎、连翘,治疗急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疗效肯定),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三焦主司气化,气化失司则津液化为水饮;三焦通调水道,三焦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少阳头痛的位置在额角两侧,针灸可以太阳透率谷,胡希恕胡老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少阳头痛,以大柴胡汤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肿瘤压迫的头痛,疗效显著),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两耳无所闻,耳鸣耳聋,可以听会穴、上关穴、风池穴、足窍阴穴治疗耳鸣、耳聋,也可以小柴胡汤加石菖蒲、石膏、葛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治之),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目赤肿痛,太阳穴放血治疗外眼角的红眼病,疗效显著。也可以小柴胡汤加木贼、夏枯草、菊花治之);其支者,别锐眦(目赤肿痛,目眩),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颈项强,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项部淋巴炎,淋巴结核,都可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合缺盆(《灵枢·本腧》:“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胡希恕胡老常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咽喉肿痛),以下胸中(心烦,胸中满而烦,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胸满烦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针灸用丘墟透照海),贯膈,络肝属胆(默默不欲饮食,干呕不能食与肝胆横克脾土有关),循胁里(胁下满、胁下痛),出气街,绕毛际(耻骨部阴毛丛生之处,肝经环阴器,肝胆二经在此交会。小男孩患病毒性腮腺炎或扁桃体炎,失治后特别容易并发睾丸炎的生理基础。小柴胡汤加橘核、小茴香、赤芍、牡蛎治之,或以小柴胡汤合金铃子散治之。冯世纶冯老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鞘膜积液,三剂而愈),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胸胁满不去,胁下痞硬,胁下硬满,胁下满痛,胸胁苦满,胸满胁痛,胸胁下满的生理基础),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从髀厌到足跗,是支节烦疼的生理基础),入小指次指之间……是动则病口苦(少阳之为病,口苦,胡老常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治之),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可以外关、足临泣,阳陵泉治之,也可以环跳穴治之,还可以柴胡桂枝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是主骨所生病者(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骨关节炎,都可用柴胡汤系列方,环跳穴也有良好的疗效)……目锐眦痛(目赤)……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柴胡汤加减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