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喉痛,看经方如何治疗

 wyfx100 2022-12-31 发布于浙江
图片图片
第 2434 期
图片
作者 / 刘永军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蒙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经方辨证治疗咽喉痛

咽喉痛,多指咽喉一侧或某个局部的疼痛,常见于扁桃体炎、咽喉炎。《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在讲解第263条时指出:“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阳证,阳热在胸腹腔间,半表半里之处,既不可以入里,又不可以出表,只可向上行于孔窍之间”。《伤寒论》第263条提到“口苦、咽干、目眩”以及第264条中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于孔窍病变。故对咽、耳、目等孔窍疾病的治疗,胡希恕先生、冯世纶老师均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人手,采用柴胡剂之和法,顺应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常常有异想不到的疗效。

本症轻者以甘草汤,一味甘草解毒止痛;重者加排痰去脓利咽之桔梗;再重者,可予小柴胡加桔梗生石膏;再重者,扁桃体脓肿,选用白虎汤合增液汤或加马勃、大青叶等。但具体治疗时还需进行辨六经证、辨方证。本文将胡希恕先生、冯世纶老师以六经辨证进行治疗咽喉痛的方证予以总结,并附自己临床应用的几则医案体会与同道共同分享。

1治疗咽痛的常用经方方证:

1.1半夏散及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方药: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份,本方即桂枝甘草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降逆化痰。《本经》认为“主伤寒寒热,心下尖,下气,咽喉肿痛”;桂枝,“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二药合用,利咽喉而治肿痛,更以甘草缓急止痛,少少咽之,亦是外用之法。半夏合于桂枝甘草汤中,则可知是治疗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咽喉肿痛者。本方属于太阳太阴合病。辩证要点:咽痛,有表证而口不渴者。

1.2苦酒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方药:半夏14枚、鸡子(去黄)一枚、苦酒。半夏《体经》认为“主伤寒寒热,心下尖,下气,咽喉肿痛”,《本草图经》“生胃冷,呕哕”,后世认为温中化饮。苦酒酸以敛疮,蛋清之润以利声音,少少与咽之,治咽中痛的妙法。

我在临证时常以乌梅酸敛清热生津代苦酒,以麦冬补虚润燥代鸡蛋清。本方属于太阴病方。辨证要点:咽干痛,声哑表证不明显者。常用于治疗外感或多语而致声音嘶哑者。

1.3甘草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方药:甘草二两。其药缓急、安中、止痛、解毒等作用。胡老解释本条:少阴病二三日,是说由表传里,或半表半里,今见咽痛,又不见其他症状,这是病在少阳,可用甘草汤治疗。辨证要点:咽喉痛之轻证者。

1.4桔梗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方药: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的作用,并有治疗胸胁痛的功能。证属少阳,辨证要点: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

1.5小柴胡加桔梗汤方:为小柴胡汤原方加桔梗,方药: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12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桔梗9g(药品剂量为参考剂量)。治疗半表半里热证或见口苦、咽干咽痛、目眩、胸胁苦满、纳差,或排痰困难者。若口干舌燥,宜更加生石膏。加桔梗利咽排痰;加石膏清阳明里热,而且还有解凝作用。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1.9半夏厚朴汤加味方: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方药: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方中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温中化饮祛痰,厚朴苏叶消胀行气宽胸,茯苓淡渗健脾化湿,治疗痰气郁滞所致的咽中水利和胸闷满等证,以苏子代苏叶可治疗寒性咳嗽。本方主治“咽中如有炙脔”,何谓“炙炙脔”?《干金方》释为:“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吞不下咳不出是也”。《简易方》说“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间”,这种感觉后世医家直谓其为梅核气。从文献看来咽喉部异常感觉是本方的治疗目标。本方证为太阴病。辨证要点:痰饮气结的胸满咽喉不利,咳逆者。咽喉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等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时可以作用本方。如伴感染而疼痛干燥者,可加味山豆根、牛蒡子.麦冬、玄参等药。

1.10麻黄升麻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泻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药:麻黄12g,升麻9g,当归9g,知母6g,黄芩6g,玉竹6g,白芍6g,天冬6g,桂枝6g,茯苓6g,炙甘草6g,生石膏30g,白术6g,干姜6g(药物剂量为参考剂量)。方中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瘴邪,为治咽喉肿痛的要药。既用黄芩知母、石膏、玉竹、天冬等清上热除烦,又用干姜、炙甘草、当归等温下寒,用当归、白芍养血,茯苓、白术利水止泻;以桂枝、麻黄、升麻引邪外出。此方为半表半里阴证的治剂,当属厥阴病证。辨证要点:伤寒表不解,陷于厥阴病,呈上热下寒,症见咽喉不利腹泻者。本方证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肠炎等。

2临床医案:

2.1咽痛之半夏散加味案:

乌某某,女,36岁,本院职工,初诊日期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上周六开始感冒,未服药,继嗓子疼,后口服阿莫西林,三黄片效果不不佳,来我门诊,手里提着青霉素,清开灵、左氧等药,准备输液,说实在是不想输液,求中医治疗。刻下:流涕,无寒热,咽痛,右侧扁桃体白斑,咽干饮水不多,无口苦,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缓。辨六经:流涕,无寒热,表未全解,病在太阳;咽痛,病在少阳;右侧扁桃体白斑,咽干为病传里化热,病在阳明;咽干饮水不多,舌淡苔白,脉缓为痰饮在里津不上承。辨为三阳合病夹饮。辨方证:病程5天,流涕,无寒热,表证轻,但咽痛,符合半夏散方证;咽痛,右侧扁桃体白斑,咽中生疮,但不甚,症对苦酒汤方证;咽痛病在少阳,选用桔梗汤;方用半夏散及汤加味方,处方:桂枝9g,半夏15g,乌梅12g,桔梗12g,射干9g,甘草9g,颗粒剂1剂,1袋冲服,1袋开水泡当茶饮。结果:1剂后诸症若失。

按:本案通过先辨六经,辨为三阳合病夹饮;辨方证为半夏散及汤加味,实际上也是半夏及汤方合苦酒汤桔梗汤3方合方,方中桂枝甘草解表,半夏桔梗温中化饮祛痰排脓,乌梅酸敛清热生津代苦酒,加射干长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综观全方解表清热,化饮祛痰,清利咽喉。予颗粒剂1袋冲服,为内治之法;1袋开水泡当茶饮,仿半夏散及汤方和苦酒汤方的煎服法,“少少与咽之”局部用药,方证对应,收效亦佳。

2.2化脓性扁桃体炎之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案:

韩某某,女,24岁,2015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咽喉肿痛伴吞咽更甚8日余。现病史:患者8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肿痛,吞咽时更甚,即在当地医院求治,医院以“化脓性扁桃体炎”收住院,给予抗生素输液对症治疗。用药7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且精神困倦,睡眠不实,手肿胀,浑身难受。患者自觉无效,遂出院,当即从上海飞回我院求治。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差,大便干,小便尚可。刻下症:咽喉肿痛,咽部;暗红,扁桃体上有多个脓点,吞咽时疼痛更甚,咳嗽有痰,口干口苦,食欲差,睡觉不实,手肿胀,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辨六经:患者口苦口干,为病在少阳,食欲差,睡觉不实此为少阳证嘿嘿不欲饮食的一种状态;咽喉肿痛,咽部暗红,扁桃体上有多个脓点,吞咽时疼痛更甚,咳嗽有痰,大便干,为病在阳明。综观脉证为少阳阳明合病证。辨方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小柴胡汤主之。患者的少阳症状符合小柴胡汤方证。石膏有清阳明里热,解凝生津作用,符合患者阳明里热兼咽部暗红的症状。《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胡希恕老据方证六经辨证知识认为此条少阴病应改为少阳病。桔梗汤有清咽排脓作用。故辨方证为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汤。处方:柴胡18g,黄芩9g,党参15g,半夏15g,生姜12g,炙甘草6g,大枣9g,石膏45g,桔梗12g。2剂,免煎剂。

二诊:2015年5月22日,症状明显改善,痰量增多,食后腹胀,加陈皮30g,继服5剂。

三诊:2015年5月27日,精神转好,咽部已无不适,纳食好,二便可,其母亲怕女儿一人在外就医不便,携其来诊,要求带药,其症已愈,嘱注意生活调节、调养,不用再服药。返工作岗位。

按: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研究少阳病提纲:《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认为口、眼、耳、鼻咽等诸孔窍疾患属于少阳病,在临床上也常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都有非常好的疗效。本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大量生石膏清阳明热解凝消肿。桔梗,《本经》谓:“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为排脓、利咽、宽胸药,治胸痛如刺,浊唾脓血痰,或咽中肿痛者,全方和解少阳,清热消肿,利咽排脓;二诊,根据症状加大量陈皮理气健胃,化痰止咳;三诊,已无不适,调养善后。

2.3李鲤医案:增液汤加味并用猪夫汤案:

芮某,男,54岁,1974年10月28日初诊:3天来,咽干痛,张口欲言但声不能发出,形体消瘦,素有腰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苔白干,脉沉弦细。以增液汤加味并用猪肤汤,治疗6日,口渴减,但仍哑不能出声,改猪夫汤原方:猪肤30g,用香油炸焦,切成1cm方块,粳米30g,加水800ml,文火煎至米烂熟,然后加蜂蜜60ml,少煎片刻,待蜜均匀溶于水中后离火,分3~4次服,如此治疗,20日而愈。

按:此案记录简单,没有说原因,或由外感传变;或是教师素体本虚,讲话过多而致。从粗诊看:咽干,形体消瘦,素有腰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苔白干,脉细,为病在阳明且津液已虚;咽痛,张口欲言但声不能发出,脉沉弦,为少阳病,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因此用增液汤加味滋阴清热,并用猪肤汤和解少阳。6日后,口渴减,但仍哑不能出声,阳明热盛津液消失。咽痛日久自会烦闷,形体消瘦,素体脾胃虚,病仍在少阳;方用猪夫汤;为途缓治,猪肤用香油炸焦减其甘寒之性,取焦入脾胃,健脾润燥解热不伤胃,合白蜜甘味缓痛以利咽,米粉安中养胃,慢病缓治良法。咽喉痛,是五官科疾病,可以做为一个病看,也可以做为一个症状看,在临床中还需仔细辩证,四诊合参。

以上仅就《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到咽喉痛的方证进行总结:病症简单的,可以单方使用,如病案2,少阳阳明病合病.且与小柴胡汤方证对应,因此用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汤方;病情复杂的,则要细辨兼杂症,需合方使用,如病案1,看似药味简单,但却是合并症,用半夏散及汤方苦酒汤和桔梗汤3方合方;另外有些方证比较冷僻,如:麻黄升麻汤、猪肤汤,好多人不会用也不去用,病案3,是河南省国家级名老中医的医案,引用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以致用。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毕生从事经方临床,创造性的提出了:《伤寒论》源自《汤液经法》,而非《黄帝内经》,六经辩证不是脏腑经络辩证,而是八纲辩证,六经来源于八纲,即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辩证体系;先辨六经(八纲),再辨方证。这是胡希恕先生、冯世纶老师研究应用经方学术思想、基本大法。咽喉痛的治疗也是一样,这些方证的使用,也必须先辨六经(八纲),再辨方证,方可灵活应用。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