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管理】班主任经验分享!小组管理模式助你创建优秀班级!

 新新家校 2024-04-10 发布于山东



中职班级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在班级中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各种委员,由班委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事务。而面对00后,10后的中职生,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冲击,他们反抗被压制,渴望解放自己的思想,故单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一代中职生的发展需求了。本文讨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结合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开放式的小组管理模式,削弱了班委干部的职能,将小组作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通过民主讨论管理,充分激发学生的竞取心,增进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鼓励、督促,实现健康积极地成长。

一、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中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一)学生积极性难以激发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集权于班主任,要么班主任采用高压形式管理班级,要么班主任制定严格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一切按制度规则办事情,班主任包办了班级中一切事务,班级管理生硬死板,无活力,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班级管理中,学生被动接受,对班级事务无兴趣,久而久之便对班级、对学习失去了热情。

(二)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学生能力得不到发挥与煅炼。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得不到锻炼与施展,无法培养学生自律、自我教育的习惯。

(三)班级凝聚力难以形成

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生生之间沟通较少,人际交往及关系较固定,从而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四)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班主任往往疲于奔命

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同时也要处理班级各种事务、处理学生突发的矛盾纠纷,与学生沟通谈心,随时与家长交流,维护家校关系等,工作繁杂而琐碎。这导致相当多的一部分班主任应付表面工作已显吃力,真正深入思考引导教育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

(五)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有效而全面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中职学生更需要获得个性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目前中职班级对学生的评价多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学生文化及技能成绩,二是从学生日常的表现出发(操行分)。这些评价方多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来看,这样的评价形式还是显得较为单一。

二、小组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群体动力学原理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研究群体影响个人态度方面提出的群体动力学原理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是共同目标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其次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标。

基于群体动力学原理,班级管理中组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树立目标,激励激发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促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互助互进的教育效果。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发展。教学引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这些内部的发展过程,对学生来说只有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同伴们的共同活动中才可能产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班级中组建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讨论、商量,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创建及应用

(一)小组创建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采用何种分组方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会决定后期小组运行情况。每个小组人数以6—9人为宜,分组方式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如新生入校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随机产生的方式进行分组;也可以结合学生相同的兴趣爱好、星座等进行分组;进校一段时间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表现或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小组的分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班主任可结合班级的不同时期的特征和各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调整。

(二)小组培育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从创建之初到运行过程,都需要班主任教师认真精心的对小组进行培育,为其营造适合小组生长的氛围及环境。培育小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文化助力

组建之初,各小组需要确定自己组的精神内核,各小组成员也需要有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机会。

小组分组成功后,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完成能体现小组特点的以下内容: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分工,小组口号,小组的榜样人物,小组的奋斗目标等。给予各小组充分的讨论准备时间,最后各组把以上内容,设计制作在海报上显示出来,并在全班介绍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初步确立各小组的组内文化,初步统一组内学生的思想。如“卓越小组”、“未来守护者”、“雄鹰队”、“南孚组”等组名,每个小组的榜样人物,奋斗目标等各有特色,体现积极上进的正能量。

2.座位促进

为了方便各小组在课堂上讨论学习,促进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座位的调整和安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小组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班级座位可组织各组组长抽签选择区域,全组人员集中一起的方式进行安排调整。

3.活动凝聚

班主任教师应有意识策划一些竞争性、娱乐性活动,来培养各组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以此来凝聚各组学生;班级在实施小组管理模式过程中,每月可策划一次大型的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每周都会安排小型小组活动,通过不断地刺激,强化小组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运行机制

科学而合理的运行机制是确保小组管理模式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构建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值得班主任认真思考实践。建议班级小组管理模式运行情况如下:

全班讨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干部和小组长监督执行——每周总结奖惩——每月召开组长会议总结

  • 四)小组考核和评价

  • 小组考核

拟定小组的考核管理制度是促进小组管理正常运行中最重要的一环。班级管理过程中,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范围广泛,小组管理制度在拟定过程中既要做到细致全面,囊括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也要易于操作,方便执行,考核小组集体为主,考核个人为辅。在小组管理模式运行中,班级所有制度都是经过每个小组讨论通过,提交全班举手表决后再执行,小组管理模式运行中的考核流程如下:

图1 小组管理模式考核流程图

2.学生评价

建立考核制度的同时还要构建起适合小组管理模式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小组管理模式的运行中,采用三维三阶评价方式。三维指来自学生、组长、教师三个维度的评价;三阶指开学初的诊断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时的结果性评价。在学生成长的三个阶段中,结合三个维度的客观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宽度和广度,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逐步向上的足迹,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三维三阶评价,最后形成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五)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

班级日常管理事务繁杂琐碎,涉及面广,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所有班级事务由班主任一人处理完成,再加之班主任同时也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工作量大,面对班级事务,很多时候精力不济,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科学分工,有序组织,激励考核等措施促进学生自动自发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在良好氛围引领下学生将会逐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小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应用方面:

1.班级学习管理

在课堂内外学习中小组管理模式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小组中,管理学习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组织整个小组在课堂上学习讨论新知识,因小组成员由6人构成,人数合适,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也不用担心自己发言内容被其他人嘲笑而惧于发言。在预习、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在知识的复习巩固中,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可以真正地找到求助对象,本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因集体的考核也很乐意帮助、指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各科作业上交中,各组由组长收齐后交到各科代表处,再由各科代表上交教师处,这样可以点对点的掌握每个学生上交作业情况,让想偷懒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无处遁形,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变被动学习到主动掌握,主动思考探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2.班级纪律管理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控力较弱,因此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课堂纪律,特别是自习课的课堂纪律管理难度较大。传统的班级管理,全班由纪律委员负责,一对多的管理方式,纪律委员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在管理过程中也容易激化班委与学生的矛盾。小组管理模式下管理课堂纪律就要显得容易很多,每个小组有专门的纪律管理员,因管理人数较少,管理员可以随时督促提醒。为了小组利益,甚至全组同学都会自觉加入本组,纪律管理的阵营中来,被提醒的同学因考虑集体利益,不会反感,反而会积极主动纠正自己的问题,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构建起了良好的班风。

3.班级卫生管理

班级教室、公共区域卫生的打扫由每个小组轮流完成,由班级环保委员负责安排检查,各小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加入卫生评比机制,各组为了集体荣誉会全力以赴,提高班级卫生管理实效。

4.班级活动管理

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推荐或准备上报相应活动。学校重大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参加班级的初选,选拔出来的又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表演,如遇全班参加的大型活动则以小组讨论商量,各组提交方案,全班讨论决定的形式进行。小组通过各种活动的准备,组织筹划,让更多的不愿锻炼的学生主动积极走到台前,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2:“有声有色,融入思政”的百家讲坛

把每周一次的百家讲堂交给各组轮流完成。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和领导下,讨论百家讲堂的主题、形式、结构,每人的分工,如素材搜集,演讲课件制作,汇报稿撰写等,每个组每期都有多次上台的机会,小组成员的分工角色也会轮流调整,人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

中职班级管理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小组管理模式,可以解决传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弊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责任感、竞争意识,同时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中职班级管理中使用小组管理模式值得中职班主任共同探索实践,不断完善。

作者:刘顺华(四川省乐山市惠德综合高级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