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课议课:坐在学生身边,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4-04-10 发布于四川
观课议课:坐在学生身边,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周一,在徐州观察2024新教育“学为中心”理想课堂研讨会暨第九次中小学课共体集训营活动,晚上,收到贾汪区潘安湖小学刘鹏校长的微信(4月26、27日,我在他们学校做过一天半的观课议课讲座和实践操作活动,上过2024年的第一节“下水课”,链接阅读在徐州上2024的第一课《赵州桥》
       微信交流中,我提出了“不要站着观察”的意见。为什么不要站着观察?昨日现场交流,我做过一些说明,这里文字推送。以期引起大家讨论和批评。
      应该说,“不要站着观察“的表达有些武断,更好的表达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站着观察”,条件不允许,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研究课是为学生的,这里的学生首先是眼前的学生、当下的学生。要尽量避免观课议课对身边的学生造成压力。请读者朋友比较一下,身边坐着一个陌生人和站着一个陌生人,哪种情况下你感受的压力更大,更不舒服?我的答案是第二种情况。在给学生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师生平等”时,我会和同学讨论这样的现象: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家猫汤姆追赶老鼠杰瑞,杰瑞有一种策略就是往大狗身边逃跑,当汤姆发现有一只狗在前面时会很快刹车,大狗会收拾汤姆吗?不一定。但大狗身体太大,汤姆会自然生出害怕的心理。老师于学生,成人于孩子,是不是相当于一只“大狗”,怎么办?成人和老师要弯下腰、低下身子,和学生交流时,争取目光在同一个平面,不要让孩子仰视。这是教学的空间管理,在空间上让学生感受平等,觉得舒服。
      表现和体现权威的一种方式是让别人仰视,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马修第一次见哈森校长,马修想靠近校长说话,校长不等靠近就开始说话,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场景:
       观课者站着观察还可能对上课教师造成干扰。你站着了,目标大了,上课教师不自觉地会看到你,你在照相,你在皱眉头,你的点头,你在思考……当上课教师有这样一些注意分散的时候,很难有较好的发挥。同样的道理,学生也会来看你,站着听课(有时还会忍不住走一走),这抢了上课教师的“镜头”。所以最好坐着观察。特别是老师在讲课、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观课教师最好不要去表现和体现存在感。在学生讨论、学生读书、学生作业时,可以轻轻起身,观察他们,加入他们,做一些调查。      
该图为3月36日在潘安湖小学的观课照片
在潘安湖小学,还有一张议课的照片,有朋友觉得好,也发在这里

      关于怎样坐在学生身边,已经有过一次推文(链接:观课怎样坐在学生身边),这里粘贴在下面,大家可以一并看看。
观课怎样坐在学生身边?
       观课议课致力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其主要策略是:观课时,把关注重点和焦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教、发现应该如何教,可以如何教,这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议课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和现象,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和依据,这是以学讨论教通过观课议课,促进参与者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以及其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观察研究学生的学意味着要坐在学生身边,眼睛要放在学生身上。
      观课位置从教室后面移到学生身边,教师本身还需要这样一些改变。
一、选择好观课位置
      如何选择观课位置呢?我们有这样两个建议:
     一是要根据观课目的和需要选择位置。比如,我曾经观察一节数学课,开始准备选择的位置是后两排学生之间的过道,走进教室,我征求做课教师意见:“您希望我在节课观察和讨论什么问题?”做课教师说:“我希望您能观察一下,在我的这节数学课上,有多少同学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维?”我一听这个观课要求,马上把凳子移到了前面的进门口,并且面朝学生而坐。我认为,这样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更好地观察“有多少同学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维”。又比如,要悄悄观察某一位特殊同学,就需要选择既能观察这位同学学习活动,又不被他注意到我们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他的位置。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观察和研究目的,观课教师就要尽可能选择可以观察更多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位置,以尽量避免视点的狭隘
      二是所选的位置要尽可能不干扰和影响教师的教学。观课者不能喧宾夺主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在没有特定观察目标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坐在教室中间过道后两排座位之间。一方面,这样的位置不会让过多的同学把目光放在你身上,你不会抢上课教师的“镜头”;另一方面,这样的位置不会对课堂上师生的走动造成障碍,影响正常教学;还有,选择中间过道,两边都有学生,稍稍转身,就可以就近观察八位同学,略略起身,就可以看到十多位同学的学习活动,可以获得比较大的观察面。
二、尽可能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2009年11月,一起观课的实习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我们也想到学生身边观察,可是学生并不希望我坐在他们身边。有两次,我把凳子放在他们旁边,两位同学明确地给我说'你不要坐在我身边,我不希望身边有老师’。今天我看你坐在他们身边,他们似乎很高兴,做完每一个题都希望先给你看一看。你是怎么做的?”
       这需要观课时和身边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如何建立这种友好关系呢?
       首先,要有慈善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而且要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2006年,我最早在河南济源做观课议课的区域推进。有一次,课还没有开始,同学们看我很容易亲近,就和我一起交流。临近上课,我准备坐下,习惯性地用手摸一摸后面的凳子,感觉不在了。回头一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做鬼脸。我提醒了他们不能这样做。没有摔跤出洋相,当然不必要生气。退一步想,如果摔跤了,我会生气吗?也许我会以生气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行为的批评,但从内心我可能这样想,他们愿意和你玩笑,是我已经赢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已经把我看成可以游戏、一起玩耍的朋友。有什么气可生呢?高兴还来不及!正好体会“痛并快乐着”。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到学生身边去观课,你需要带上笑容、带上喜爱。
      其次,在选择一个位置准备坐下时,最好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我可以坐在这里吗?”这是对学生的尊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当自己的空间有了外来者,就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征求学生意见,就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空间被侵犯、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说“可以”,这时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他身边。当然也有例外,在深圳,有两次,学生对此的回答是“不行”,我只好另选位置。有老师问,如果没有学生愿意你坐在他身边,你怎么办?我想,那就把自己打回原形,又坐在教室后面去。一定要强调的是:进了教室,当下、眼前的学生的感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坐下以后,教师要主动向学生传递关爱和信任,让学生意识到来的不是警察,而是一位充满善意、鼓励和关心的朋友。比如,可以简单介绍自己,和学生拉一拉家常,询问一些生活方面的情况。在彼此熟悉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以看一看你的书吗?”“我可以看一看你的作业吗?”翻教材、翻作业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能力,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学生书本上、作业上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优点,给他鼓励和赞扬,使他相信你,不怕你。这样,他在课堂上就可以放松,愿意把他在学习中真实的一面让你观察,也愿意回答你在观课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了。
      要做这样一些事情需要时间,我很少对教师提要求,但在这里要提一个要求。那就是提前3分钟进教室,你要用好这3分钟,完成以上几项工作。
       最好,能帮助同学们学习。比如提醒他们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努力可以赢得充分的信赖。2018年,济南的一位老师在成都上课“确定位置”。课开始的时候,我起身观察一位同学的作业,这位同学双手盖上不让我看;学习过程中,我给予这个组的同学和他一些帮助;临近下课,老师让同学们用数对写出班上的最好的一位朋友的位置,这位同学写的是我的位置。我的经验,当助教的过程是深入研究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和享受观课幸福的过程。
三、要尊重课堂尊重授课教师
      在河南济源做观课议课区域推进时,收到过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小学韩利红老师传来的一次观课手记:
       写完最后一句,我合上听课笔记,起身走出五二班教室。
      “老师。”我站住脚,扭头看见几个小女生站在身后,“老师,请您转告听课老师们,请她们尊重我们的杨老师,尊重我们的课堂。”
      “怎么了?”我很是迷惑。
      “听课时,你们一直在说话……”
       “哦……”我一时语塞。
      自从我校进行系统的观课议课以来,我们慢慢从惧怕研修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渐渐体会到了研究课堂的精彩。我们开始在观课中仔细观察,细细品味,开始把自己对一个细节的理解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开始把自己对课堂的零碎的感知梳理成较有条有理的“一二三”……研修的热情、思考的习惯——我为我自己的成长感到欣喜。
      而此刻学生的话却似一声惊雷。我们在为自己的“成长”而得意的时候,我们竟然抛却了“成长”的向标。当我们自己都无视课堂的神圣,只把课堂研究作为提升自己的一个工具,而无视学生时,我们谈何让学生爱课堂、重视课堂?
       我把这则手记用着坐在学生身边的的一面镜子。对观课议课,我们强调: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不要一窝蜂地坐在学生身边
       最近在微信看了一篇《揭开学习的奥秘——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和关键事件分析》,文章的态度、内容和方法都很不错。但封面图片(也是文中的一幅插图)中的情形却很有讨论必要:照片上看到的是两位学生,在学生周围和身后,坐着的、站着的观课老师有八位(加上拍照的老师,应该有九位老师),八位老师有的拍照、有的专注地观察,两位学生的神情看起来有些紧张。学生的紧张可以理解,想一想:如果有九位老师在你身边盯着你,你紧张不紧张?
      我的意见是,观课议课无论如何都不要制造学生紧张。怎么办呢?我建议,不要一窝蜂地到学生身边去观察。
       过去,有朋友问每次观课议课多少人参与最合适。我的回答是加上上课教师,5人左右(这里指深度参与观课议课的人)。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话质量的考虑:人数太少视角单一,比较难以形成碰撞;人数太多责任分散,大家会等别人说二相互推诿,人人都说会导致对话缺乏(现在的很多议课只是信息提供,缺乏彼此的深入讨论和对话),现在的改变是40分钟(常规教研用一节课的时间)给你们5位,你就不能不参与,不能不齐心协力保证质量。二是时间负担的考虑,观课议课可能多出了课前会议、课前的教材研究等任务,每一次的参与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多付出时间的活动在次数上应该减下来;比如在20人的一个教研组,这次5位老师深入参与和承担观课议课责任,下一次轮另外的5位老师,其他老师不一定要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从自私的角度,我在想,如果有一线老师骂我:“陈大伟你搞什么观课议课?你不觉得我们的负担已经够重了吗?”我至少可以说:“我知道您辛苦。轮着做,少做几次,每一次做出质量来,我已经替您考虑了呀!”是不是?
       看过老师一窝蜂到学生身边观察的照片后,我更加坚持每次到学生身边深度参与的老师不能太多。一方面,太多了学生就会紧张,就会感到压力,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追求可能南辕北辙;另一方面,学生周围都是老师,学生到教室前面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到学生身边了解学习情况也会有很多不便。这样的观课议课没有促进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
       不坐学生身边观察,教师怎么办?一方面是发挥教学洞察力洞察授课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是发挥教育想象力设想自己的实践创造。同时,还可以像学生一样参与学习活动。2007年,我在四川绵竹上习作课《我看陈老师》,2018年在新疆巴州石油一中上《少年闰土》,都有让学生练笔的活动。课堂上没有声音的留白时间长,观课教师怎么办?我安排观课教师和学生一起习作。课后交流,像学生写作的老师发现了自己和学生的差距,在自己写作的困难中找到了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