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功法出自清代医家方开所撰的《颐身集》中,是一种中医气功按摩养生的方法。这个方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个式子,每个式子均有图与图解。这个方法在清代养生著作《颐身集》、《卫生要术》(《内功图说》)中均有收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二年(1852)《颐身集》刻本等。关于此功法最初是由清代医家方开所传。方开是新安(今安徽境)人,生平未详,他精养生导引术,并抄录整理《摩腹运气图考》(后改名《延年九转法》)。这个方法在雍正年间由颜伟进行“绘图例说”并流传下来。颜伟还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对此功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图与图解,论述了揉腹导引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他认为,通过导引按摩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畅,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的效果。这个方法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清代养生家曹炳章在1935年得到此书的抄本后进行了刊校,并将其编入《中国医学大成》第八集中。曹炳章还附加了《导引行动法》一卷,但未见刊行。延年九转功主要是一种通过按摩和导引来养生的功法。这种方法通过外部按摩来影响身体内部,实现内外相应。它主要用的是圆周按摩法,并且总共有九个动作,所以被称为“九转”功。方开活到将近一百岁,身体还很健康敏捷,所以被人们称为“方仙”。清代人颜伟是最早整理这个功法的人。他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生病,但练习了“延年九转功”后,病情逐渐减少。他还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亲友,那些有病的人试了之后都说效果非常好。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阴阳构成的,阴阳主要体现为地的静和天的动。人的身体也是由阴阳构成的。如果人的动静适中,那么阴阳就会平衡,气血就会和畅,这样就可以防病并延长寿命。但是,如果动得太多就会伤阴,使得阳过于旺盛;如果静得太多就会损阳,也会伤到阴。所以,经常用这个按摩的方法来调整,可以让动变为静,静变为动,这样就符合了阴阳的规律,也顺应了五行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身体的生机,让身体上下通畅,去除旧的,生出新的,对五脏有益,可以抵御外部的邪气,消除身体内部的各种病症,补充身体的不足,排出身体的多余。放松安静地站着,身体要正,心态要平。两只手的中间三个指头互相交叉,轻轻地放在心窝的位置。站一会儿后,两只手向左做圆周按摩21次(看图1)。还是放松安静地站着。两只手叠在一起放在心窝的位置(男的左手在外,女的右手在外)。然后,从心窝开始向下按摩,一边按摩一边移动,一直按摩到肚脐下方突出的骨头那里停下来(看图2)。接着上一式,用两只手的中间三个指头从那块突出的骨头开始,从身体两侧分别向上按摩,一边按摩一边向上移动手,直到按摩到心窝的位置。然后,两只手交叉,暂时放在心窝处(看图3)。继续上一式,两只手的中间三个指头分开并互相抵住,然后从心窝开始向下推揉,一直推到肚脐下方突出的骨头那里,总共推21次(看图4)。站立时要放松安静,和之前的姿势一样,左手轻轻地扶着左胯,右手自然张开放在小腹的位置。稍微等一下,然后用右手沿着左侧做圆周运动来按摩肚脐周围,总共转21圈(看图5)。右手轻轻地扶着右胯,左手自然张开并轻轻地放在小腹的位置。稍等片刻,左手沿着右侧做圆周运动来按摩肚脐周围,也是转21圈(看图6)。把左手大拇指放在前面,其他四个手指托在后面,轻轻地放在左侧腰肾背部的软肋下面。然后用右手的中间三个指头从左乳房下方开始,一直推摩到大腿根部,这样推21次(看图7)。右手大拇指放在前面,四个手指在后面托着,轻轻地放在右侧软肋下的腰肾处。接着用左手的中间三个指头从右乳房下方开始,一直推到大腿根部,也是推21次(看图8)。自然地盘腿坐正,两只手都握成拳头(大拇指弯向掌心,其他四个手指包住大拇指),然后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两只脚的十个指头也稍微弯曲。接着把胸部向左侧压低,然后从左侧转到前面,再从右侧转到后面,这样摇转21次。之后再反方向从右侧开始,同样摇转21次(看图9)。摇转的时候,如果身体摇向左侧,那么胸部和肩膀要摇出左膝,摇向前方时就伏在膝盖上;摇向右侧时,就摇出右膝;摇向前方时,身体就弓腰后撤。摇转的动作要缓慢、到位,不能用太猛或太大的力气。前面的八式是按摩胸腹的一个循环,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仰面躺着进行。做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手指动作要轻缓,依次完成这八式。每次练习时,做七个循环,然后盘腿坐下进行摇转。早上醒来、晚上睡觉前以及中午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这个练习。开始的时候,一天至少要做三次,几天之后,再逐渐增加到五次、七次等。长期坚持做,对身体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