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发现诸葛亮《出师表》真迹,水平炉火纯青,专家:这字不输王羲之!

 三余字画 2024-04-11 发布于山东

三国既是乱世,也是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每一位主公手下都有名臣良将。不过,要问谁最受后世推崇,非诸葛亮莫属!从隆中对到赤壁之战,再到北伐中原,他奇计百出,克敌制胜,连对手都非常敬佩他。

诸葛亮与姜子牙、张良并称为“千古三大明相”,也是在拥有权势后依然忠义辅佐幼主的高尚之士。《出师表》一文象征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陆游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这一名篇流传极广,被无数人默记和书写,诸如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徴明、董其昌,都不止一次写过它。而目前已知最早、书艺最高的《出师表》书法,出土于甘肃敦煌莫高窟,此后递藏有序,如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学界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这部《出师表》作者是唐代大家李邕,而且还是李邕的草稿作品,是唐代为数不多的真迹之一。李邕是书法史上为数不多能与王羲之并列的名家,董其昌认为“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书中龙象”便由此而来。

李邕的字还是赵孟頫书法的一大来源,我们对比这件作品和赵氏《陋室铭》《胆巴碑》会发现用笔,结字的诸多相似之处。从这部《出师表》中,我们就能看到“赵体”字的来源,也能体会到比赵体更丰富、更合乎魏晋风格的笔法。

《出师表》全卷纵23.5厘米、横183厘米,共计46行,至“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一句为止。李邕取法于“二王”、智永诸家,以行入楷。此作起笔藏锋,落笔后先顿驻,再衄搓、调锋,几乎每一笔都用中锋写就,笔画刚健饱满而不失灵活,转笔衔接顿挫分明,方圆并用。

结字舒展宽绰、雍容大方,攲侧有序。左右结构的字往往左高右低,错落有致,上下也疏密变化明显。体势内紧外松,笔画的粗细、断连,墨色的浓淡枯湿,结构的松紧、攲正以及章法的疏密,处处都在变化,笔笔都有法度,与后世直来直去的处理有天壤之别。

这部《出师表》完美展现了“尚法”的唐人对用笔把握的精准到位,同时又延续晋人韵致,可谓精品中的精品,是我们学习行楷书,提高笔法技巧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们将李邕《出师表》原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我们还特地制成一款经折装,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