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迫删减、官方查禁后,我终于看到了这套书的完整版!

 二少爷收藏馆 2024-04-1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凯尔泰斯·伊姆雷

在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一个人

还将他与托马斯·曼相提并论

称他为民族精神的哺育者

德国文学批评界更将他

与茨威格齐名

另有批评家将他

与穆齐尔、卡夫卡并列

他更是卡夫卡作品

第一位匈牙利语译者

图片

在匈牙利,当代许多作家都获得过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马洛伊·山多尔文学奖

马洛伊·山多尔,这位20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一生困顿颠沛,流亡41年,最后客死异乡。他笔下的故事,突破了我们对友情、爱情的固有认知,笔调极致细腻,情感丰富而克制。他在文字中描绘了匈牙利民族的心灵幽境,也见证了欧洲市民阶层的兴衰起伏。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

“一个市民的自白”三部曲是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正代表其作家任务”的作品。但这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跟他的人生一样命运多舛,经历了被迫删减、官方查禁、遗稿重现等曲折的道路。直至出版80多年后,我们才得以看到它的完整版。

图片

“一个市民的自白”匈牙利语原版

这套书完整版的出版和译介,不得不说是文学史上一个难得的奇迹。它究竟经历了什么?这还要从马洛伊·山多尔的人生说起。

从远走异乡到返回故土,最终主动流亡


1900年4月11日,马洛伊·山多尔出生在匈牙利王国北部的考绍市,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岁月。他的家族是当地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出过许多著名的法学家。

显赫的家族背景让他不需要为“六便士”烦恼,有充足的自由追寻月亮。在十四岁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抨击腐败、专断的城市管理的文章,得到报纸排版人的大为赞赏,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兴奋地在城里转了一整天,感觉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可救药的事。




图片

8岁的马洛伊·山多尔

成年后,他不得不听从父亲的意愿就读法律系,他清楚地明白选择这条路就可以坐享其成,可他无法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不久便厌倦枯燥的法学转入了人文学系。1919年,为了躲避一战后的血腥和家族的管束,他去往德国求学,就读于莱比锡新闻学院。

在德国期间,他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甚至与托马斯·曼等知名作家一起成为《法兰克福日报》的专栏作家。他待过的三座重要城市:莱比锡、魏玛和法兰克福,都是歌德的城市。“歌德的世界收留旅人,即便不能给他们宽怀的慰藉,也能让人在某个角落栖身。”在这些地方,他享受自由多彩的生活,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的打字机

可到了1928年,马洛伊不顾妻子罗拉的反对,想要回到布达佩斯,重新学习匈牙利语,展开个体生命与命运的对话。“我回到一个全新的家乡……我必须再次'证实’自己是谁——我必须从头开始,每天都得从头开始……我在家乡能够做什么呢?”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与妻子罗拉

此时的匈牙利,战争后被划分得四分五裂,真正的家乡考绍被划归给捷克斯洛伐克。所以他留在了布达佩斯,开启小说创作的黄金20年。他不愿轻易给自己划分群体,不愿属于任何人。在政治上,马洛伊与左翼的激进保持距离,对右翼的危险时刻充满警惕;在文学上,他也坚守着文人风骨,与主流文学保持清醒的距离。他的这种“另类”和“不归属”,最终让他难逃当局的打压。

因此,在1948年,他永远地离开了故乡,开始流亡之路。自从他流亡后,匈牙利查禁了他所有作品,马洛伊至死也没有回到那片土地。从远走异乡,到返回故土,再到主动流亡,他耳闻目睹了昨日的欧洲,亲身经历了一种文化的坍塌。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用孤独的匈牙利语全身心地投入写作,留下了大量卓越的作品。

匈牙利使馆的人曾问他:“您是左派的自由主义作家,现在95%您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离开?”

马洛伊回答:“为了那5%。”

身陷囹圄,被迫删减作品

1934年至1935年,马洛伊完成了他自传性质的代表作——《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和《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时间跨越世纪,空间纵横欧陆。

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马洛伊以故乡考绍为原点、青春成长为轨迹、家族历史为背景,开始一个市民的自白,生动地再现了奥匈帝国末年东欧市民文化的全景画卷

《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是马洛伊青年游学的心路历程。十年间,是作家、旅人和记者,从繁华的表象窥见欧洲文明的黄昏时刻,揭示被美好掩映的颓然暗面:人文传统日渐式微,道德伦理分崩离析,精神家园不复存在。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笔下的反叛者

马洛伊详细描摹了家族中有着显赫人生的社会名流,他们是市民阶层的典型代表。父亲是考绍市著名律师,先后担任过王室的公证员、考绍市律师协会主席等;叔公是布达佩斯大学著名的法学教授,曾为牛津大学撰写过教科书;表姑是一名女作家,会带马洛伊认识匈牙利出色的讽刺作家鲍里尼·贝拉。通过这些人物,马洛伊探索着市民阶层的精神愿景,回溯自我心灵的成长。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的父母

“这是一个复杂的家族,充满了怨恨与自我牺牲精神、心灵贫瘠与我行我素的个性,他们都属于市民阶层。“

马洛伊所说的“市民阶层”是在20世纪初匈牙利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家境富裕,既保留奥匈帝国的贵族传统,也恪守市民阶层的社会道德。他们热爱阅读,书籍就像面包一样必不可少,孩子们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代表精神是“勤勉、爱国、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学识”,这些都影响了马洛伊往后的创作与理念坚守。

图片

马洛伊·山多尔童年时代的市民阶层家庭

但由于马洛伊在作品中过于坦诚和翔实的记录,他的亲戚对书中的许多细节表示不满。甚至当年的一位神父教师以名誉受损为由,把他告上法庭。迫于这种现实原因,马洛伊对初版作品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将部分事实隐藏起来。

所以在往后的近80年时光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删减版的“一个市民的自白”,此前引进的简体中文版,是以1936年后的删节本为底本翻译的。直至2020年,匈牙利语译者余泽民先生译了所有被作者删减的文字,以及马洛伊一部重要的遗稿——“一个市民的自白”的第三部

不愿沉默的自白,遗稿终被发现

马洛伊就像一名中世纪的骑士,是块“难啃的骨头”。他的骨子里有着市民阶层的骄傲与坚守,所以他回到支离破碎的家乡,捡起匈牙利语,并始终坚持用这种“孤独”的语言书写,即使不被阅读也没关系。

“我本想沉默。但是后来,我抵抗不住时间的呼唤,我知道,我不可以沉默。后来我还意识到,沉默——至少跟说话和写作一样——也是一种回答。”

在马洛伊的晚年,匈牙利官方曾邀请他叶落归根,但他依然坚守着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不愿回到故里。1989年,他选择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时的家乡依旧未获得自由。马洛伊在少年时期就深刻觉得“为了自由,活着才有意义”。所以他这一生都坚持自由地写作,自由地沉默,最终也自由地离去。去世后,他的全部作品陆续在匈牙利出版,留下的遗稿也逐渐面世。

图片

晚年的马洛伊·山多尔

在这些遗稿中,有一部马洛伊非常看重的作品,他甚至将完成它视为活下去的理由。“素材足够,有时我感觉自己像在玩火药:将火焰投到纸上。……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活下去,直到我写完这本书,《一个市民的自白》的第三部。”

第三部曾在马洛伊的日记中多次被提到,但从未有人见过手稿。直到1997年,布达佩斯的裴多菲文学馆才从他的遗物中发现这份“沉默的自白”。自此,《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终于与读者见面,“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终成完璧。

图片

如果说《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是对欧洲市民主义生活方式的回忆和挽歌,那么《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则是记录并剖析这个阶层的堕落和灭亡。

2023年,译林出版社重磅推出“一个市民的自白”三部曲的完整版,为读者填补了遗憾。全套由余泽民先生担纲翻译,匈牙利语直译,高度还原马洛伊的语言风格

图片

马洛伊近半个世纪的流亡,保持思想的绝对自由,见证了欧洲一整个世纪的变迁。他本想沉默,但最终无法沉默。他要留下证词,让历史成为未来的明镜。而他这份证词,既是为欧洲市民阶层的覆灭证,亦是为20世纪欧洲的沉重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