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品研究框架进化的方法论

 SF期市人生 2024-04-12 发布于广东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它提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进化是一种渐变,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什么呢?

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来说,便是大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着人类的进化,譬如东北人口因为寒冷的天气向海南迁移,而新疆与西藏的人口开始在西安或成都定居。

智慧的芒格说过:我们可以形成很多思维模型,生物、物理、化学的模型与投资也是相通的。

大自然中生物进化的模型,与商品投研框架的进化一定有相似之处。



如果我们把商品产业链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影响商品的大自然环境是什么呢?

那便是宏观经济。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做经营的决策时,一定是看宏观大环境的,产业是跟着宏观环境走,资金是跟着产业走。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随着信息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变快,全球变成一个地球村,宏观的逻辑开始成为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力量。

敦和资管张拥军老师曾说过:要抓住商品中的大变量与快变量!

从2020年之后,最大的环境变化就是宏观,最大的变量是宏观,最快的变量也是宏观。

在宏观环境变量如此迅速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进化、生存?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于此,我们想讨论两个问题:

1、商品的投研框架应该如何进化,才能适应宏观大环境的变量?

2、宏观环境变化->向产业传导->再影响商品价格路径是什么?

这也是产业客户与商品研究员当下最关心的问题,第一篇文章我们先从单条化工产业链说起。

后续第二篇文章,我们想分析,不同产业链中宏观大类资产对冲案例与逻辑,那是一种更加宏观与庞大的格局。

1、大炼化一体化引发利润传导路径改变

咱们先讲一个关于老铁的故事,他是炼化一体化大扩张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的老铁以前从事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后来,政策面有大的变化。

于是乎,前年开始转行做化工品贸易,做了三年,就特别有感慨:

他说:

想不到6000元的PTA,每吨为了10元钱,争得头破血流。

都说基差贸易很赚钱,现在看,利润不够交税的。

化工数据与报告天天看,行情会议天天开,继续亏。

下游需求明明很差,但是价格却涨个不停,看不懂。

在2023年下半年,终于学会了利用纸货做空现货,在做空一大批苯乙烯现货之后......(此处省略1万字)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终归是输掉了洗手间最后一片瓷砖,从此,过上了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

他很怀念做互联网的那段日子,房子大,家里瓷砖从来都不缺。

这个关键的人生低谷期,还收到了女友的微信:

“我想要的是一个格局比我大,能力比我强,眼光比我长远,带我看尽世界繁华的男人。”

老铁顿时就郁闷了,自己怎么突然就不“繁华”了?

我们也实在想不出什么词可以安慰了,总得做点什么吧,知乎上说最好的办法:去干一大碗孟婆汤,就能一扫过去的不愉快。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刚到地摊付了钱,猛一抬头看到孟婆那温柔的大脸,愣是没敢喝下去。

最后,还是在抖音上,干了几大碗心灵鸡汤,才过了那个坎。

“最勇敢的方式,是自我沉淀,在繁华中自律,在落魄中自省,没有人在意你牺牲了多少,他们只在意你是否最后成功。”抖音上成功大师眉飞色舞地说。

“嗯,我打算先去58同城找一份工作,东山再起。”老铁抹干了眼泪,脸上又重新看到了信心的模样。

为什么化工品贸易越来越难做了呢,这一切要从宏观环境的变化说起。

在大炼化扩张的过程中,利润的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前靠传统的买卖做信息差、靠关系的贸易方式不再有效。

老铁酒量很好,自然和各石化厂关系也不差,但是现在来看酒量与利润的相关性大幅下降了。

化工产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到在产业链中每一个人的利益,分析价格的逻辑也不太一样了。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化工产业链最大的环境变化,即化工装置生产方式改变,以前化工企业是一个个独立的工厂,现在全国有九大炼化生产基地,传统的石化厂开始升级成炼化产业园。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在前些年,炼油与化工是两个行业,炼油是炼油,化工是化工,但是在2019年以后,炼油+化工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工产业链利润分配模式。

以前一个PTA生产工厂的流程是这样:企业外购PX与醋酸生产PTA,然后再生产下游聚酯,最后流入到终端生产工厂,这个流程比较短。

那么,核心变量是:PTA的加工利润。

图片

2020年以后,传统的PTA生产工厂仅仅是炼化一体化装置中的一个单元,譬如下图中的大炼化企业生产流程图。

图片

宏观大环境变化之后,作为炼化一体化对于化工品与炼油的生产可以更加灵活的调配:

化工产业链进化一:调油逻辑开始成为常态,化工品与成品油的利润分配开始变得对立,双方展开了争夺。

图片

如果成品油的利润好,那么芳烃类化工品就会减产,而增产成品油。

于是乎,PTA的价格开始走调油逻辑,纯苯与苯乙烯的价格开始走调油逻辑,调油逻辑成了每年化工品最大的期待。

我们看在2019年之后,PTA与汽油的相关性更加紧密: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我们再看2023年夏天,苯乙烯受调油逻辑引的上涨至万元大关: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对于传统的化工品贸易商来说,或者像刚进入化工品市场的老铁,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供需矛盾来判断价格。

下游需求不好,就抛货;甚至卖空货,做空基差,自然面临行情判断失误的问题。

老铁自然认为苯乙烯下游亏损,甚至下游停产开始了,做空苯乙烯是对的,但是输了钱。

如果老铁也进化了自己分析商品价格的逻辑,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除了调油逻辑的变化之外,另外一个大的变化是定价权开始转移,我们来看定价的逻辑。

2、大炼化一体化:需求端定价逻辑开始变化

老铁刚入化工品贸易这行,先去华东拜码头,一位苯乙烯经营超过十年以上的老大哥告诉他:农产品看供给,工业品看需求。

这是一句俗话,确实是很有道理。

工业品为什么要看需求呢,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之后下游需求减弱,生产利润降低,开工率下降,开始累库存。

图片

这个循环逻辑对于工业品是正确,因为工业品的生产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节。

但是在2023年下半年,苯乙烯的价格上涨之后,下游EPS,ABS的利润大幅压缩,生产工厂开工率大幅下降。

我们如果根据上面的工业品看需求负反馈的模型来看,做空苯乙烯指日可待,我们先看下游的亏损有多大。

我们看一下苯乙烯的价格与EPS利润相关性: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当苯乙烯价格上涨下游EPS亏损较大时,下游装置开始停产,但是苯乙烯的价格仍然处于上涨阶段。

下游停产并没有影响到苯乙烯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引发负反馈的逻辑失效了,那是因为苯乙烯也同样利润受到挤压。

我们再看一下苯乙烯价格与自身利润的图,如下: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在2023年夏天,看需求转弱,做空苯乙烯的客户遇到很大的压力,甚至一度发生现货端,纸货逼空,空头无法交货的巨大压力。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化工产业链进化二:当宏观经济处于下滑阶段,需求端通常特别脆弱,而上游成本端也同样没有利润,利润传导的逻辑是失效的。

用一句大白话,就是说,大伙都没有钱,上游也不赚钱,下游也不赚钱,那么利润负反馈逻辑传导就失效了。

这个时候,看什么呢:

是看定价权!

化工产业链从原油到下游传导过程中,越上游生产越集中,反而越有定价权,价格由强者定。

需求端定价的逻辑在某些时间段是有效的,成本端定价的逻辑也是在经济周期的某些阶段有效。

我们2022年在美林时钟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商品时钟模型,可以解决不同周期用不同的定价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盯着海外,因为原油的成本端在国外。

3、大炼化一体化:既看海外,又看国内

由于我们国内开始大规模炼化一体化装置上马,同时很多化工装置的设置是减油增化,那么化工品的过剩不可避免。

我们看到化工品出口一定是未来的风口!

在2023年某些化工品出口部门集体加薪升职,当我们处于某个风口上,想不成功都难,这是借助趋势的力量。

如果我们是化工企业,一定要加大出口的布局,开始招募贸易人员与全球跨市场套利研究人员。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这是PTA单套装置的产能,过去几十万吨,到未来300万吨的预测,PTA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中国的化工品具备的全球竞争力。

如果,我们的逻辑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从数据上应该看到PTA出口量的迅速提升。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从炼化一体化产能释放开始的2018-2019年,PTA出口开始大幅上升,图中蓝色的线是出口的数量。

我们在前期的文章中写到:2023年当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太乐观的时候,商品价格下半年大幅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欧洲需求。

中国大炼化企业开始替代进口的大幕已经开始拉开,也就是说,我们的投研框架的供需平衡表中,要充分估计美国与欧洲,甚至印度,东南亚的需求。

就譬如,研究橡胶的一定要看俄罗斯的汽车需求。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俄罗斯满大街是中国制造,喝着伏特加,啃着面包的俄罗斯大汉们,现在正驾驶的五菱汽车飞驰在冰天雪地中。

俄罗斯2023年进口中国汽车超80万辆,中国汽车全球出口达491万辆,俄罗斯出口量增长500%。

而全中国2023年的销量为3000万量,出口量高达1/6,橡胶的价格能不关注出口的数量吗?

化工产业链进化三:炼化一体化导致国内化工品成本优势显现,开始大量出口替代国外时,进口这一边际变量就更加重要,对化工品未来出口趋势的研究是是大趋势。

图片

我们这里就强调一个关键词:国外!

我们发现商品的价格研究的进化更多是要有广度,视野广。

先有广度,然后才是深度,而广度的研究要高于深度的研究。

我们目前在深度上研究很出色,大家都在卷数据更新的速度,卷调研的频率,卷报告的数量,卷微观数据的挖掘的时候。

其结果,就是导致一个库存数据在出炉后,价格已经反向交易,甚至价格数据还没有出来前,交易逻辑已经结束了。

于是有了著名的三体投资法:

传言却真相,先信先吃肉

发现即猛干,后信后喝汤

证实即跑路,再信真接盘。

都在拼速度,拼预期的预期,拼预期的预期的预期。

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换个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广度!

也就是逻辑要有闭环,而不是在某一个环节上精雕细琢,即忽视了大局。

那么最大的广度是什么,一定是宏观。

在2023年我们连续从欧洲补库存的周期分析出发,写了五篇宏观库存周期的角度看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宏观研究它一定有一个框架和逻辑,然后有一个数据库去验证。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想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宏观环境变化->向产业传导->再影响商品价格路径是什么?

4、宏观与产业供需矛盾如何结合?

去年应期货日报的邀请,在期货研究机构评奖大会上,我们做了一个主题演讲《商品期货研究框架的进化》,面对众多期货研究所前辈,我们觉得这样题目不够谦虚。

图片

我们修改成了《期货投研框架探讨》,在会议上,我们有幸遇到很多老师,给我们提多指点,宏观是很重要的一个逻辑。

图片

我们也分享了化工品产业框架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在商品大类资产中,除了农产品是相对特殊的,但是工业品实际上是走宏观路线。

我们比较通达信商品指数与化工产业链指数的相关性,如下图中。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化工品板块与所有大宗商品指数的趋势是最一致的,因为化工产业链下游很广泛,更多是走宏观的大逻辑。

宏观中,最核心的是库存周期,在2023年底,我们为上海四家公募与私募基金(平安养老基金,东证资管,中庚基金,运舟私募基金)进行基础化工品投研逻辑的交流。

图片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如果从库存周期来看,2024年最强的品种,是橡胶,因为橡胶处于补库存周期中最先启动的一个品种。

但是,从产业供需矛盾来看,橡胶并不具备大涨的条件。

是信宏观,还是信产业?

汽车产业链的数据在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中最好,同时,2023年由于船舶景气周期启动,热卷也开始大量出口,2024年初国外订单也是很多。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2023年化纤企业没有过剩,PTA库存在2023年仍然紧张,整体化纤行业在当时已经进入极度被动去库存的阶段。

而汽车与造船是最先进入主动补库存的产业阶段,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数据构建一个投资对冲组合。

我们去第一家基金公司都会问一个问题:

你们现在还看化工产业链上高频数据吗?

很多研究员说,已经不看了,数据都太卷了,交易逻辑也失效了,节奏根本抓不住。

所以,他们需要用更大的周期,看更大的逻辑来交易,而从宏观库存周期看化工品的框架,是他们愿意探讨的。

5、总结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化工品的价格影响因素开始转向三个方面:

1、化工装置的变化导致调油逻辑频繁出现。

2、化工品大扩产导致需求端弹性影响变弱,成本端定价逻辑变强

3、化工品产能过剩导致出口成为新的边际变量。

至少,这三个方面的变量是持续,而且是不断增强的。

而从宏观的库存周期来看:

2021年交易欧美补库引发化工品大牛市,国内同步补库存

2022年欧美累库,中国开始去库存,商品暴跌见顶

2023年化工品的主要矛盾看:美国去库存+欧洲补库存+中国去库

2024年化工品的主要矛盾看:美欧中三国补库存的力度

是不是补库存周期,商品价格上涨最迅速?

2024年商品开始补库存一定会带来价格上涨?答案是否定的。

库存周期是一个小级别的周期,而更大的周期是设备投资周期,再向上一层是康波周期。

我们去年的文章《大宗商品周期规律:当下商品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中描述过三周期嵌套的问题。

在全球低库存的情况下,我们发现2024年即使PVC面临如此高的库存,价格居然挺住了。

春节期间化工品从聚烯烃到液体PX,再到二甲苯,甚至苯乙烯库存暴满的情况下,商品也不再创新低了。

这就是宏观的力量,也是库存周期的力量!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