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每天一页书《灰度思考》2024-04-12

 Joyce景红 2024-04-13 发布于上海

做出改变并不需要大量的自律性,而是源于重新设定惯例和规划时间所带来的改变,这些微小而积极的变化会自我强化。

#每天一页书#

“每天一页书”,并不是只是每天读一页或推荐一页书,而是每天我会把微习惯打卡放在里面,除了一页书也会有运动,小视频等等,会随手分享读书或思考的笔记,大家也可以留言接龙打卡。

每天坚持微小的行动,长期看效果会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从微行动起养成习惯体系吧!
 2024-04-12 
# 每天一页书
实际完成:《灰度思考》【英】凯文.达顿 著 P81-P110
# 每天写一行书
实际完成:写作1H+
# 每天100步
实际完成:做操30M,冥想练习
# 每天小视频
实际完成:小视频学习30M


今日分享:
 启发: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还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语言是一种标签,起到划分界线的作用。语言对五花八门、竞相争夺人的注意力的体验进行限制、认证和鉴定,它既管理又追踪预期。比如我们对感情的描述,“烦死啦”,“累死啦”其实是语言描述自己的状态,也会影响我们后续的状态。
语言中的标签起到了划分界线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这种能力并非生理学上的不同,而是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结果。就像我们在班级中能够迅速注意到被命名的孩子一样,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上的“强制退出”机制,让我们能够从众多相似的选项中迅速识别出特定的目标。
另外,书中也写到,从牛顿的三棱镜实验到Berinmo语的颜色分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和命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颜色词汇的数量上,还影响了人们对颜色的识别和知觉。例如,Berinmo语中没有区分蓝色和绿色的词汇,导致使用该语言的人在区分蓝绿色谱上的颜色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
颜色的命名和分类也受到社会需求和文化价值的影响。例如,古埃及人对蓝色的命名和使用,与他们对“埃及蓝”颜料的需求和商业价值有关。这表明,语言的发展和颜色词汇的丰富程度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可能会根据其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命名。这种分类不仅反映了我们的认知习惯,也揭示了我们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性。
既然语言影响我们的认知和世界观。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思维又要以外化的语言表示,那我们就要谨慎使用语言。
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善状态,就少用负面的词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