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合同专题21: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如何认定合同能否继续履行?

 北京李营营律师 2024-04-13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去年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知产庭受理的8436案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涉及技术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数量为342件,比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多出129件。经在公开渠道检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类约3100件,其中典型案例6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68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316件,专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177件。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为1493件,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有55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为220件,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为626件。技术转化合同纠纷55件,技术许可合同纠纷4件,技术咨询合同纠纷2222件,技术服务合同纠纷10702件,技术培训合同纠纷1101件,技术中介合同纠纷37件,技术进口合同纠纷3件。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该类案件存在哪些争议焦点问题以及对应的裁判规则,我们团队扩大检索区间,选取近五年(2019年-2023年)内人民法院审理的全部的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逐一梳理并定期形成研究成果与各位读者分享,希望在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特点的同时,为大家提供具体的实务操作建议,达到在事前控制风险、事后解决问题的目的。
李营营律师团队多年来专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领域,尤其在商业秘密、与技术保护有关的业务领域办理大量案件,多件被评为典型案例。我们秉持“专、精、特、新”的业务准则,摒弃“全能律师”做法,专注知产业务领域并坚持长期深耕挖掘。在研究本领域及延伸的相关法律问题,将研究成果及时在行业分享。我们欢迎大家就具体案件问题或者具体法律问题与我们进行交流。

北京李营营律师



最高法院: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如何认定合同是否能够继续履行?
综合政策限制情况、项目期限情况、当事人违约情况、合同目的等认定


阅读提示


在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双方可能会就合同是否能够继续履行产生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如何认定?技术开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上市具有不确定性,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依约履行义务,推进技术开发。李营营律师团队长期专注研究与技术合同有关的业务问题,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陆续发布。本期,我们以最高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涉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件为例,与各位读者分享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思路。

裁判要旨


在政策未限制开发项目推进具体环节、双方当事人约定的项目期限未超期、主张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一方当事人为违约方而另一方当事人为守约方、当事人主张的合同目的不成立的情形下,合同可以继续履行。

基本案情


1.2013年4月19日,景某公司(被告)与万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合作开发仿制药“前列地尔载药脂微球注射液(2年效期)”。

2.合作协议约定:万某公司负责前期开发研究,被告负责采购原辅料及参比制剂、申请临床批件等,并在获得该批件后3个月内开展临床研究。合同价款分两期支付,其中首期合作开发费1000万元按阶段支付,被告在协议签订后支付400万元,在获得临床批件后1个月内支付300万元。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后,签约方约定本合同内容是否履行再行协商。

3.2016年9月,纳某公司(原告)与被告、万某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受让合作协议项下万某公司的权利义务,将原协议中关于一方违约后合同是否履行的内容变更为“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后,本合同内容由守约方决定”。

4.2018年6月28日,被告获得涉案药物的临床试验批件,随后向原告告知该情况。2018年8月17日,原告发函要求被告支付开发费用。2018年8月23日-24日,被告回复称:近期政策法规变化后,前期研究工作不足,须双方协商解决临床批件中的原研药品、药代差异问题。2018年9月21日,原告回复:前期研究不足系被告未提供充足的原研2年效期产品作为参比研究,急需被告按要求提供原研产品和参比制剂,并催促被告付款。

5.2019年3月18日,原告向被告发函要求支付开发费300万元及违约金42万元,并要求被告按先前邮件中的要求提供研究所需物料。2019年12月31日,原告再次发函要求被告支付开发费300万元、执行合同并恢复联络。随后,原告纳某公司向辽宁沈阳中院起诉,要求被告景某公司支付开发费300万元及逾期损失186万元;被告提出反诉,要求解除协议、退还已付费用。

6.一审法院认为,协议约定被告应在获得临床批件后一个月内支付300万元开发费用,每拖延一个月按合同额的2%赔偿损失,被告于2018年6月28日获得临床批件,应在2018年7月28日之前支付300万元开发费用,但未支付,现已逾期,判决支持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

7.被告景某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认为合同已不具备继续履行条件,要求撤销原审判决,改判驳回原告纳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解除协议及判令原告返还已付费用。

8.2022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一审判决中的部分维持、部分撤销,驳回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及被告的其他上诉请求。


争议焦点


案涉协议是否能够继续履行?

法院裁判观点


一、参比制剂的重新选择并非归责于双方,原告可以申请选择参比制剂,被告怠于回应原告关于重新选择参比制剂的问题,合同不存在履行不能。
被告认为,参比制剂的选择不符合国家规定,研发无法达标,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原告认为,参比制剂的选择符合规定,按照遴选原则向国家药监局申请即可,参比制剂目录可根据企业申请实时更新。
最高法院认为,首先,根据双方往来函件可知,双方均认可参比制剂的重新选择系在被告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后因政策法规的动态变化而新增的研究工作,并非归责于合同双方。其次,2018年6月28日《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记载“请根据国家局发布的相关要求,选择适宜的产品作为临床试验参比制剂”,并未限制临床试验阶段参比制剂的选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的公告》载明,仿制药参比制剂采用遴选方式确定,亦未限制参比制剂目录的不断更新。被告以研发阶段所选用的参比制剂未在已发布的参比制剂目录内,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主张,缺乏事实依据。再次,2018年8月23日,被告在向原告公司发送的《合同沟通函》中提及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后,原告于2018年9月21日邮件中回复相关处理意见,并要求被告尽快提供新的参比制剂。2018年10月31日,原告再次向被告发函询问参比制剂的提供事宜,但直至本案诉讼前,被告未就此予以回复,故其现以参比制剂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依据不足。
二、临床批件可以再申请,合同未陷入履行僵局。
被告认为,涉案项目临床批件已过期,原告迟延履行开发义务导致目前该类药品开发已丧失利润空间,合同无继续履行的可能性。
原告认为,临床批件到期系被告未履行临床试验义务所致,被告已就此构成违约,原告作为守约方有权依协议约定决定协议是否继续履行。
最高法院认为,被告于2018年6月28日取得前列地尔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其中载明本项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年内实施。但自2018年8月24日后,被告未就合同履行作出积极回应,且在原告提起本案诉讼后,被告仍作出解除合同、不再继续履行的意思表示,导致该批件在本案一审诉讼期间到期,故被告对于导致批件过期过错程度较大。因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均未限制再次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被告亦未举证证明相关行政部门已禁止涉案项目再次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故其以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到期为由,主张合同履行陷入僵局,依据不足。
三、原告因药品研发未超期不存在迟延履行、被告自身怠于履行合同、双方未明确约定利益底线时应共同分担风险,被告无权以原告迟延履行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为由主张合同不具备继续履行条件。
被告认为,原告未按约定在12个月内完成药品研发,导致项目研发价值和潜在利益大幅下降,与合同目的相悖。
原告认为,协议未约定开发应在12个月内完成。
最高法院认为,被告虽提出万某公司的研发时间超过合作协议约定的研究开发计划时间,但其在与万某、原告签订转让协议时,未就此提出异议,并就履行时间再次进行了约定。现有在案证据不能证明万某公司或原告存在因自身过错怠于履行合同的情形,反观被告在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后,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原告发函催要款项并催问进度时,未作出积极反馈,怠于履行合同。此外,从在案合作协议及转让协议约定看,双方签订上述合同目的为建立长期的合作开发关系,转让协议中并未就产品上市后所获得的利益价值底线进行约定,在该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的情况下,对于收益高低等经营风险,应由合同双方自担。被告现以原告迟延履行为由主张继续履行合同将使其签订合同时所期望的研发价值和潜在利益受损,并据此提出合同不具备继续履行条件,依据不足。
综上,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一审判决中的部分维持、部分撤销,驳回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及被告的其他上诉请求。
案例来源:《上海景峰制药有限公司、沈阳纳尼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号:(2022)最高法知民终781号]

实战指南


一、建议当事人约定好技术开发的期待价值底线,将技术成果上市后价值低于期待价值底线的情形明确列为约定变更、解除合同的情形。
鉴于技术开发过程的长期性、内容的复杂性、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技术开发合作具有显著的商业风险,应由双方共同分担。一般而言,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且可以预见的产品价格跌降亦属于商业风险。在技术合作开发中,转化成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包括是否可以上市、上市后的价值收益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并且可以预见到的,因此技术合作开发合同即使约定了利益底线,也往往不能适用法定的情势变更规则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四条及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约定合同变更及解除合同,具体到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将技术成果上市后低于利益底线的情形约定为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的情形,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旦可以根据确切信息预判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后的市场价值低于约定的价值底线,则双方可以就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以此为双方尽可能降低合同风险。
本案中,最高法院针对被告提及的“已丧失利润空间,合同无继续履行的的可能性”的上诉理由,认为因协议未约定产品上市后所获得的利润价值底线,双方应自担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的收益高低等经营风险,为此类合同的当事人减少收益高低的经营风险提供了思路,即可以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好产品上市后可获利益的利润价值底线。在此我们建议当事人将利润价值底线不能实现的情形约定为合同变更的情形或者合同解除的情形,充分规避或者减少该情况下继续依原约定履行合同的风险。
二、建议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合同目的,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迅速识别出是否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权。
本案中,被告为主张合同不具备继续履行条件,以继续履行与合同目的不符作为理由。鉴于合同类型繁多,不同合同签订的情境千差万别,现行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对合同目的的标准进行统一界定。参考我国法学界已有观点,合同目的应结合合同成立的基础来判断。
在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一般而言,当事人的合同目的包括推动技术成果转化、通过转化后的技术成果获益(包括享有知识产权、获得产品利润)等。当事人没有将合同目的条款化时,一旦发生纠纷,法院对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目的的认定便往往难以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目的一致。若当事人将合同目的条款化,比如明确将获得技术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或者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上市后获得一定利润作为合同目的,那么在纠纷发生时,法院便能够准确认定当事人的合同目的,相应地,有利于当事人后续主张行使法定解除权或者请求法院、仲裁机构终止合同。
另外,应当注意,盈利具有不确定性,且本身属于技术开发项目中客观存在的商业风险,不宜将己方盈利约定为“合同目的”条款。若当事人一方营利即便明确约定为“合同目的”,在仅有其营利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时,该当事人即便主张合同目的没有实现,也难以被法院支持。
李营营律师提示:技术合同本身涉及合同目的拟定、付款节奏设计、合同双方在具体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同工作内容的提前确定、阶段性技术资料交付安排和配套资料文件的设置、技术交付质量的评估确认、违约责任设置、管辖约定、技术成果权属安排等内容,合同拟定既要考虑技术项目实际情况、研发周期、研发需求,又要考虑合同各方风险控制,综合性极强。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技术合同对于法律技术要求较高,而一份好的合同完全可以合理控制合作各方的风险,将合同风险、技术所有权属争议控制在最前端,可以在后续诉讼中将某一方的诉讼难度、举证难度合理控制。因为技术合同引发的争议解决,更多时候是需要代理律师对技术研发过程和各方履约状态作出精准的分析,而不仅仅合同法相关知识。所以,我们由衷地建议大家在合作之初、争议发生时,委托专业的长期研究技术争议解决律师团队处理,以最大程度争取对自己有利结果。
【声明:本文系作者对人民法院在个案中裁判观点的提炼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部分案件中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不代表作者对具体裁判观点的认同,更不代表本文作者对某一具体法律问题的法律意见或法律观点。由于查询渠道受限且本文引用案例并非指导性案例,因此,本文中体现的裁判观点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个案差异性极大,建议大家在具体案件办理中,委托专业律师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具体法律规定,对具体案件中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契合个案的正确结论。】

关于我们


       

李营营  合伙人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手机:15810018567

座机:010-59449968

邮箱:15810018567@163.com


专业背景介绍:李营营,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企业合规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硕士(公司法方向),拥有证券从业资格,专注于与技术相关的争议解决和保护、民商事诉讼与仲裁、保全与执行等实务领域,在最高人民法院、各省级高级人民法院成功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案件标的金额超过百亿元李营营律师深耕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领域多年,对涉知识产权(尤其是商业秘密民刑案件、与技术相关的合同纠纷、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相关法律问题均有深入研究。李营营律师代理的多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获得判决的胜诉结果,代理多起客户作为原告成功争取法院3倍惩罚性赔偿,代理的多起被告客户成功争取法院判定不构成侵权的胜诉结果,代理多起被害企业成功启动刑事立案、刑事追诉、成功争取犯罪分子得到刑事处罚结果;代理多起被告人/被告单位处理的涉商业秘密犯罪刑事案件也取得了无罪、检察院决定不予追诉的良好效果。同时,李营营律师在商业秘密体系建设领域,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协助多家企业客户完成企业商业秘密保密体系运行情况的法律尽职调查,成功为多家企业客户建设完善的商业秘密保密体系。在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李营营律师成功代理多位企业客户在多例合同纠纷案件中完成诉讼目的,善于以高效的沟通和专业的能力在短期内为客户快速回款,通过商业谈判、诉讼打击、第三人债务加入、调解和解等手段有效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李营营律师在“法客帝国”“民商事裁判规则”“保全与执行”等公众号发表与技术、商业秘密、公司实务、保全与执行等话题相关专业文章百余篇,多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转载,广受业内人士好评。李营营律师团队一直致力技术保护和与技术有关的争议解决,多年来深入研究技术委托开发合同、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技术转化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技术进口合同等与技术合同相关的争议解决,在该特定领域内发布了数百篇专业文章,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有扎实并深入的研究,熟悉该领域内常见、多发的问题和争议焦点,熟悉法院实务裁判规则,擅长拟定各类技术合同,能够迅速精准识别合作的风险和合同漏洞,可以协助开发方或委托方提前控制好法律风险,提供风险应对方案、及时解决风险,推动技术项目安全高效运行。2022年,李营营律师结合多年来办理大量执行审查类相关业务的经验,以真实案例为导向,对各种业务场景下的主要法律问题、典型裁判规则、风险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建议进行类型化汇总和归纳,合著出版《保全与执行: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实战指南》。接下来,李营营律师团队会陆续出版商业秘密实战的相关书籍、技术合同纠纷实战指南、不正当竞争实战的相关书籍、知识产权犯罪的相关书籍。

曹燚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