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经济补偿金/赔偿金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4-04-13 发布于甘肃
经济补偿金具有补偿性质,是劳动者无过失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的补助(N);赔偿金具有惩罚性质,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2N)。
经济补偿金适用于合法解除的情形,赔偿金则适用于违法解除的情形。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N)。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赔偿金,则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2N)。
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图片
注意事项:
协商解除,需要双方的同意。如果一方尚未同意或者不同意,劳动合同尚未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需继续履行义务。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也可能是基于自身原因。解除的原因不同,引起的法律效果也有差异。
(一)劳动者非因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而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图片
注意事项:
1.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后,双方的劳动合同才能解除,除非用人单位同意;2.劳动者应按照规定提前通知,若未提前通知而自行离职,有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二)劳动者基于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而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依照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图片
注意事项:
1.劳动者基于用人单位的一般过错解除合同,需履行通知手续,基于重大过错则无需通知;2.通知的方式,可以采取书面通知、邮件通知等方式,通知书应载明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否则存在不能获取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是因为劳动者存在过失,也可能是基于其他考虑。解除原因不同,引起的法律效果也不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依照第三十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依照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N+1)。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的情形。用人单位依照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存在过失而解除
图片
注意事项:
1.这里的过失性解除,指劳动者存在过失。劳动者存在过失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受其他情形的的限制(如处于医疗期、三期等);2.用人单位有举证义务,应举证证明劳动者过失的存在。结合司法实践,用人单位的举证难度较大,存在被认定为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3. 用人单位应通知工会。
(二)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的无过失而解除
图片
注意事项:
1.用人单位有举证义务,应举证证明满足解除条件。结合司法实践,用人单位的举证难度较大,存在被认定为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2.用人单位应通知工会。
(三)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 
图片
注意事项:
1.经济性裁员,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及就业市场的稳定性,法律也制定了严格的条件,裁员应遵循基本的程序;2.在实质性要件上,用人单位必须满足法定的标准;3.在程序要件上,用人单位需履行提前通知、民主协商、行政部门报批等手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