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不浙江的浙江小城,藏着最有仙气的江南

 地道风物 2024-04-13 发布于北京




浙江丽(lí)水,中国人最熟悉又陌生的“仙境”。

你也许没来过这座小城,甚至没听说过她的名字,但你已经无数次在荧幕上见过她:是最近热播剧《与凤行》里的“行云小院”,是《绝代双骄》中的海子寨,是《仙剑奇侠传》中的仙灵岛,是《雪中悍刀行》里的龙虎山与天师府,也是《道士下山》里的山中道观……

《与凤行》取景于丽水缙云鼎湖峰脚下,
请放心,剧组并没有把缸和笤帚留在鼎湖峰上。 
图/《与凤行》
这座小城为何如此受仙侠剧的钟爱?自然是因为明山秀水,仙气飘飘。人们熟悉的浙江是杭嘉湖平原上的江南水乡,常常忽略在“江南之南”还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地。丽水正位于浙西南群山的最深处,坐拥整个长三角的最高峰黄茅尖,更有3573座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重峦叠嶂之间,自然有飞瀑流泉,成为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福安江的“六江之源”,交织成一片迷人的青绿。

人们还常称丽水为“江南最后的秘境”——繁华的苏杭地区,樵村渔浦已不常见,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是渐行渐远。而丽水的群山却环抱着二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以二百多种不同的方式具象着人们关于“桃花源”的想象。


仗剑天涯、归隐田园,中国人无法拒绝的两大终极浪漫幻想,就这么被丽水承包了!



中国仙侠剧最爱的“仙境”是怎么来的?


丽水众多的山峰中,出镜率最高的无疑是缙云仙都的鼎湖峰

它峭立在好溪之畔,形如一块被雕琢而成的四方石柱,笔挺地指向云天,钻进飘渺徘徊的云雾里。它的峰顶还有一汪常年不干的池水,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铸鼎炼丹、御龙飞升,所以称为“鼎湖”。孤峰耸立,山水相映,又有浪漫的传说,无怪乎总让人产生“世外仙山”的联想。


在好溪河畔,这样的柱峰还有很多,只是都不如鼎湖峰这样高、这样大。林立的峰丛之外,还有险峻的陡崖,比如鼎湖峰后的步虚山、上游的芙蓉峡、下游的小赤壁,都有极锋利的棱角,芙蓉峡更因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如同钢铁铸成的城堡而有“铁城”之称。

明明是山清水秀的“仙境”,为何山峦形态如此桀骜?因为亿万年前,这片秀丽的土地曾遍布火山。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频繁喷发的火山释放出汹涌的熔岩流,形成厚可达数千米的火山岩。冷却的火山岩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拉伸与切割,又经风化成为线条硬挺的柱峰与崖嶂。如今的步虚山上还有天然洞窟“凌虚洞”,是全国罕见的火山喷发“喉管”样本,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火山球石


火山,造就了缙云乃至整个丽水仙气飘飘的群山,更留下了特殊的资源——凝灰岩。它是一种质地极佳的建筑材料,坚固、轻便,易于加工。到过缙云的人都会对鼎湖峰下横贯好溪的“矴步桥”印象深刻,它们就是由凝灰岩石条、石板以榫卯结构搭建成的“过水明梁”,低低地跨过水面,自有一种简洁流畅的韵味。

千年以前,缙云人就开始在开采凝灰岩,留下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岩宕”石窟。岩宕镶嵌在山体里,条理分明的采石痕迹与自然空间交织在一起,有如超大尺度的艺术奇观。如今这些停止开采的岩宕洞窟又被改造成剧场、书房。亿万年前的山、千百年来的石、如今游览的人在一个空间内相遇,又是一种时空交错的“仙境”了。

缙云县仙都景区的“浙江图书馆·岩宕书房”。 
摄影/习小远的视界



一剑一瓷一石雕,
因山而生,因水而兴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中国人对“仙侠”的想象中,焉能没有一柄冷如霜雪的龙泉宝剑?很少有人知道,作为铸剑圣地的龙泉,就在丽水。

龙泉,古称龙渊。相传春秋铸剑名家欧冶子遍访名山,寻求铸剑之所,最终于此处铸成龙渊宝剑。传说未必是真,但也非空穴来风:龙泉多铜、铁矿产,山中又有清冽且充沛的水源可以用于淬炼,确有铸出名剑的客观条件。这座小城成了天下铸剑师心中的圣地,历代工匠在此研磨技艺,终于使得龙泉剑成为公认的剑中魁首,“龙泉”二字成为“宝剑”的代名词。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龙泉青瓷

同样得益于山地的馈赠,瓷土矿藏丰富的龙泉早在两晋时就曾开窑制瓷,到了北宋时期已经隐隐有取代越窑而成为江南第一大名窑的趋势。北宋覆灭,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的制瓷工人也大批南迁,吸收了南技北艺的龙泉窑迅速走向成熟,以粉青梅子青釉色扬名天下,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巅峰。


瓯江——浙江第二大水系,丽水的母亲河——发源自龙泉与庆元交接的百山祖锅帽尖,上游梅溪恰在龙泉境内,梅溪畔的金村古渡便是瓯江的第一个码头。青瓷,这深山中的宝藏,由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两宋时期,龙泉青瓷沿瓯江出海,以主角的身份开拓出漫长的“陶瓷之路”,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波斯湾、阿拉伯海、东非沿岸,凡有中国商船的地方便有龙泉青瓷,甚至沿线各国都开始纷纷仿造龙泉瓷,至今还能在博物馆里看到。

滚滚瓯江流至青田,见证了另一件由山中走向世界的珍宝——青田石雕


青田石也是一种火山岩,质地温润、软硬适中,很早就被奉为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文人墨客用其制章刻印,匠人进而制作精美的石雕,堪称“石绝天下”,不仅风靡国内,在海外也很走俏。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有青田人沿陆路前往欧洲贩卖石雕。民国时期,更有大批青田人以石雕为跳板,暂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故乡出海闯荡。如今青田有华侨38万余人,西班牙、意大利青田华侨均超过十万,成为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在丽水秘境,暗恋无数个桃花源


丽水最迷人的地方,或许还是散布山中的古村落。多山且“散装”的丽水,一个村子就是一方小世界,村村风韵不相同,却有一种共通的美感——好像时间会在这里放慢脚步,好像你不再会被琐事追赶。每走进一个村落,你的心里就会多一种对“桃花源”的理解。

缙云壶镇的岩下村,是个全由石头构成的村落。缙云自古采石为业,石头就是当地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若是时光倒流五百年,很可能看到整个县城都是由石头修葺而成,就像明末将领陈子龙诗中说的那样“悬崖开小市,垒石置疑城”。如今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自然越来越多,而岩下村依然有浑然天成的石屋石桥石道,全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与山石组成,即使是深宅大院也显得野趣十足。

岩下村,石头搭起的小世界。 
摄影/习小远的视界
新建镇的河阳村,则让人自觉恍然误入徽州水乡,满目尽是粉墙黛瓦与层层跌落的马头墙。这样一座极秀美的江南村落却带着深深的北方基因——五代时期朱氏家族为避战乱迁居至此,以祖籍河南信阳为村庄命名。河阳民居看起来很徽州、很温柔,却几乎没有江南水乡常见的“小天井”秀气小院,而是由十八个开间围成厚重如堡垒一般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可以理解为中原遗风,也可理解为战乱年代的防御需要,别有一种朴实安定的韵味。

河阳古村,恍如误入徽州。 
摄影/佟麟
沿着瓯江逆流而上,来到松阳,就是真正的“山中秘境”了。

松阳县坐落在松荫溪畔的“松古平原”上,这是整个浙西南最大的盆地平原,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自古有“松阳熟、处州(丽水古称)足”的说法。松阳富庶,却四面环山,在交通不畅的年代只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正所谓“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依山而建,又被群山环绕的松阳村落。 
摄影/傅鼎
平整土地毕竟有限,松阳的许多村落便分布在山上。黄泥、黑瓦是这里最常见的建筑构成,屋舍沿着山势,一层层地延伸,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在阳光下格外显出一种柔软的暖色调。进村细看,原来看似千篇一律的房子中也有无穷变化:有村舍小屋,有庭院楼阁,更有高堂华屋。这里的许多村落都曾是迁居至此躲避战乱的望族,虽居住在深山里,却没有忘记“耕读传家”的古训,修宗祠、建族学,“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中总有朗朗书声。

瓯江南岸,洞宫山北,华东最大的梯田群——云和梯田已近在眼前。

云和梯田,大地的调色盘。 
摄影/卢文
梯田层层叠叠,自海拔1400米的高山上倾泻而下,扑至海拔200米的丘陵缓坡,春有水光,秋有稻浪,冬有雪景,还有四季不散的飘渺云海。如此壮美的梯田,却是因白银而生。丽水山中分布有巨量的金银矿藏,云和的白银产量更在明初时位列全国之首。开采银矿需要大量人手,人口激增则需开辟田地,梯田便如潮水一般汹涌扩张。今日梯田附近的白银谷底还有遗留的矿工村落,数百年过去,银矿早已停止开采,而矿洞、石磨、坩埚、古井、银官桥犹在,记录着那段白银狂热的历史。

白银谷底的坑根村。 
摄影/朱萦菁
再向南走,景宁又是另一派风光。这里虽不是丽水的至高点,却是山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光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79座。青峰翠岭之间,多有湍流瀑布,最为出名的便是大漈乡的雪花漈,于百米峭壁上飞散如雪,柔美之中带着极致的力量感。

雪花漈不远处便是南宋古寺时思寺,虽经明清多次重修,却仍保留许多宋时江南建筑才有的木构元素,宋韵极浓。寺中又有柳杉古树,绿意毫无保留地侵入到山门之内,更有时空交叠的魔幻感。

时思寺,走入梦回大宋的时空之门。 
摄影/佟麟
景宁又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人源起于广东凤凰山,过着山间“游耕”生活,四处迁徙,于中国南方的版图上绘出一道东起广东潮州、西至贵州麻江、北抵安徽宁国的弧形分布带。景宁是他们在浙江境内的第一个落脚点,由此星星点点地绽放在江南的土地上。头戴凤冠垂璎、腰系编织彩带的少女,怎么不是山水之间最美的风景?

一座城市不可能永远是深山中的秘境,丽水也并非“不知有汉”的桃源。只是这低调又绚烂的丽水啊,她秀美又壮丽,仙气又鲜活,她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也有坚持自我的本心。亲近她、读懂她,你就懂得了怎样与时光作伴,你就拥有了自己的桃源。




文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