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医生,你一定想不到!每个人都随身携带,只有三个字!

 泉城贤人 2024-04-14 发布于山东

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专业人士却讳莫如深,懂的都懂!

“其实很多病并不是医院给你治好的,人有30%的病都是自愈的,因为人体有自然力,人活是活自己的力量。”

樊代明院士的话,说出一个医学常识,很多人隔行如隔山,对此并不了解。

匈牙利医生伊格纳兹也曾说过:“在医学上,有一个头号秘密是,绝大多数的疾病都可以自愈,并不需要医生插手。另一个秘密是,反复治疗一个本可自愈的系统,可能会让这个系统最终无法自愈。”

身体的自愈力,是最好的医生!

三年口罩时期,仿佛一夜间进入“全民皆养生”时代,对健康空前关注。

不得不说,未来拼的是免疫力,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在它面前一切皆浮云!

身体最智慧,与生俱来的自愈力,自行调整五脏六腑正常运转,过度干预,适得其反。

人们确定以及肯定的认为:只要生病,即使头疼脑热,一丁点儿难受,也要立马吃药打针。

这是“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刻板印象。其实,某个部位疼痛,是身体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皮囊”,尊重身体的感受,劳逸结合,量力而行,它是报信人。

吃药打针,只是“心理安慰”,痊愈不是它们的功劳,而是自愈力起作用。

几年前,听到身体自愈力的说法,半信半疑,非要验证一下。

一不留神被家人传染,开始发烧,当天晚上体温38度多,不愿吃药,就想让身体自然恢复。

第二天,进入“婴儿模式”,除了吃饭、喝水、上洗手间,就是睡觉。整整睡了二十多个小时,有种宇宙的尽头是睡觉的感觉。

第三天,体温降到37度多,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不再昏昏欲睡,下地活动,转入正常模式。

第四天,达到正常体温,感慨自愈力就是这么给力,反思自己太孤陋寡闻。

去年,右眼有点肿,吓得赶紧去医院。

医生云淡风轻地说:“是麦粒肿,明天过来手术吧!”

一句“手术”,让我的小心脏哆嗦半天。想起小时候,左眼就是因为麦粒肿,挨了一刀。

当时虽然打了麻药,没感觉疼,但从此眼角留了个不显眼的小疤痕。

不希望右眼再挨一刀,虽然两眼就平衡了。因此很纠结,既想赶紧手术,早日恢复健康,又怕上手术台。

犹豫的几天,奇迹发生了!眼睛居然消肿了,让我惊喜又庆幸。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关键时刻,自愈力顶上。感慨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很可能不靠谱,有可能是悖论。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中医讲“治未病”,即没有器质性病变前的调理。

这是“国粹”,却被很多人诟病,甚至攻击,是谁的悲哀?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或许有所启发。

2022年6月,新加坡政府推出“健康SG”计划”,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此计划是政府带领公众,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贯彻“病从浅中医”的思维。让国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身体健康。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如果把辛苦一辈子赚来的钱,花在吃药,住院上,那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人到了晚年,如果身患多病,无法照顾自己,这对自己和家人都是很身心劳累的事情,算来算去健康还是排第一。”

国人深有体会,一病回到解放前,劳民伤财。别让身体不堪重负,也别心存侥幸,选择大于努力!

照顾好心理和身体,是高质量生活的标配。

《黄帝内经》里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做到“生活规律,凡事有度”,心身健康是顺便的事儿。

中医建议的养生三大补,全部是免费的!

1. 天补

晒太阳补阳气,人活的是精气神,即阳气。尤其是手脚冰凉,怕冷的阳虚体质,及身弱之人,更适合晒太阳。

2. 地补

赤脚踩在地上,或躺在草地上,爬山、徒步,和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它的无私馈赠,获得满满能量。

3. 睡补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教、道教不如睡眠,中药、西药不如早点睡觉。”

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睡眠占70%,好气色需要好睡眠。

做到以上三点,让自愈力助力生命,你的身体不会未老先衰,而是吃嘛嘛香,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心不老身不老。

最后,送给各位老师和朋友,据说是2023年最火的一句话:“照顾好自己,世界才会属于你!”


【本体自在:终身成长者,关注自我成长,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本体自在,一起践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