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英烈 | 从清末秀才转身为抗日工运领袖

 新用户9030yrKZ 2024-04-14 发布于上海


赵采青(1882—1939),原名赵建章,号铁农,河北栾城县程上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地下工作员、抗日救国会会长、穆棱站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共吉东特委工运部长、中东铁路职工部书记等职。(摘自《绥芬河市志·赵采青传》)1939年残遭日寇杀害,时年57岁。

我母亲是中东铁路职工部书记赵采青烈士二子赵珹(xu)的女儿,我算是烈士的曾外孙。为庚续“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唐·韩愈语)基因,2023年莺飞草长的春日,偕表兄弟赵伯魁远赴牡丹江寻访外曾祖父赵采青曾经工作、战斗,并献出宝贵生命的故地。

据史料记载,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视察哈尔滨。在哈尔滨国际旅行社的顶层露台上,毛泽东同志曾对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李延禄说:“东北抗日联军,有成绩,有缺点,应该写出来。写出来,对党对人民有益处。”

1963年,原抗联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的回忆录《疾风知劲草——抗联四军的童年》就提到由李延禄等共产党人组织策划并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最初一战是1932年3月13日,最后一战——高岭子之战是1932年3月27日,后者恰好早巴彦七马架子暴动两个月。这支工人游击队建立在1931年末,是由中共穆棱县委帮助共产党员李延禄和赵彩青等人组建的。”

外曾祖父赵采青,1882年生于河北省栾城县程上村。年轻时的外曾祖父算是当地的富家子弟,家有近千亩地,还有烧酒坊和七八处商铺。可他并不把殷实家财看得很重,相反念兹在兹襟抱所谓士大夫的家国情怀。晚清秀才出身的他,在本村捐建新式学堂。担任劝学所长期间,在全县每个村都普及了小学堂,他所看重的是栾城的未来。

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的赵采青曾领受过眼花缭乱的职衔,担任过“警察所长”“军需主任”“捐税局长”。但他似乎与这样一些“肥差”不甚合拍,最终还是和官场闹得不欢而散。1927年,外曾祖父闯关东找到了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中东铁路的一个工人,到成为牡丹江地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01

家境殷实的晚晴秀才

外曾祖父赵采青自幼聪明好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也就是19岁那年应试科举,考中秀才。

宣统二年(1910)应召赴保定巡警传习所学习,一年期满考试毕业,回县任冶河镇警长兼区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大清走下历史舞台。

1914年,为培养初等小学师资,(栾城)县署在龙冈书院创办师范传习所(次年改为讲习所,迁址县城西门里),张耀先任所长,赵采青调县师范传(讲)习所任学监。

栾城烈士纪念馆展示的赵采青半身铜像。

民国初年,张耀先任河南兰封县(今兰考县)任县长,因不满政治腐败愤然辞职回乡。

张耀先的刚毅清正,令乡党赵采青信服,二人遂为挚友。1918年,赵采青改任县劝学所所长(民国初年,栾城县成立劝学所,设所长1人,劝学员2人。1928年后改称教育局)。经赵所长努力,全县实现了一村一所小学。

在此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赵采青积极倡导新文化,兴办新学堂,经常到各村劝学。家有千亩良田的赵采青动员父母乐善好施,拿出部分家产支持教育事业,并在本村创办私立国民小学。为此,直隶巡按使朱家宝亲自授予其“桑梓佳荫”牌匾,以示嘉奖。

1921年,栾城县新任县长刘世培,警察所长(1928年后改称公安局)张万邦,利用职权在全县境内纵赌肥私,每张赌桌每天“抽成”7元,致使许多乡人染上恶习,甚至倾家荡产。“进了栾城县,就把衣裳换,好的换破的,破的换成麻袋片。”这就是当时栾城赌风盛行的真实写照。

2023年7月上旬,由栾城党史办主任张振山(左)、栾城退伍军人办主任张斌(中)和笔者在牡丹江英烈纪念馆寻访赵采青事迹时的留影。

赵采青对这帮贪官污吏的纵赌行为极为反感,并与之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不久,县长刘世培借故撤掉了赵采青的劝学所长职务。此事在全县激起公愤,许多人投书京津报馆,揭露栾城县官放赌抽头和打击报复行为。

在舆论压力下,直隶省长不得不派人调查,撤换了县长和警察所长。

赵采青被撤职后,离栾赴陕到靖国军任职。离开栾城劝学所,应其知交耿寿伯之邀,到陕西西安参加靖国军,被胡笠僧(1892—1925)聘为(北洋)第二军咨议、团部军需。

02

陕豫梦碎的理想探索

1922年靖国军瓦解后,胡笠僧率部东出潼关,进军中原,被任命为京汉铁路线的护路使。

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尽管胡笠僧拒绝吴佩孚要他在防区内镇压工人运动的命令,但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令赵采青对军阀大失所望。1924年,赵采青返回栾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是年,赵采青受任栾城女子学堂校长。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赵采青革故立新,尊重教师地位,倡导男女平等,支持女子“放足”,开上体育课程等举措,开一代女学新风,教育影响很多家长摈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陋习,送女孩子走进学堂,为“女师”输送了不少人才。

栾城早期中共党员段瑞芝(宋创,沿村人,女师毕业后赴山西参加红军,建国后任包钢党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干部处长)即毕业于栾城女子学堂。

《栾城县志》记载,民国期间栾城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尚不足百人。而赵采青的女儿赵鸿毕业于辅仁大学,长子赵亦珊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三子赵炳琦毕业于西南联大,四子赵宜之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在家“留守”祖业的二子赵珬,亦颇爱读书,擅长书法,喜欢收藏,有清雅之名。五子赵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读完高中,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后在空军司令部工作,曾任空军第二研究所政委。

在担任栾城女子学堂校长两年后的1926年,赵采青应邀赴豫任和尚桥车站税捐局长,因不满污浊不堪的工作环境,任期不到半年便掷下官帽,扬长而去。

性格耿介年逾“不惑”的赵采青,在几次辗转求职后,愈发地为中华民族的前途深深担忧,并渴望为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的才智。

03

把生命融入白山黑水间

1927年,赵采青赴哈尔滨投奔妻弟吴鸿猷(正定留村人)。先是在牡丹江穆棱县偏脸河镇(今穆棱镇)垦荒务农,寻找发展机会,后到中东铁路穆棱站,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以职业为掩护开展“工运”,把生命融入白山黑水,直到1939年英勇就义。

1928年,赵采青进入中东铁路哈尔滨经济调查局任职,经常到各站以调查员身份广泛接触铁路工人和群众,期间也接触到穆棱站地下党组织和地下党员,阅读过地下党组织的书刊报纸,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2023年9月30日英雄纪念日这天,赵采青后人在栾城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并留影。

赵采青后人在栾城烈士纪念馆赵采青铜像前合影留念。左起依次为赵季魁、笔者、赵伯魁、赵珂、赵晓菊、赵仲魁、赵叔魁和赵国魁。

1931年,赵采青被裁员失业,仍和穆棱车站党组织保持者联系,被中共党组织设法安排到中东铁路穆棱站铁路职工小学校任校长。其后,任穆棱站工务段庶务员(文书)。他以公开职业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安排原救国军的失散人员黄秀峰等18人入铁路系统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力量。

1933年5月,从牡丹江至绥芬河站,以穆棱铁路为中心的工人反日运动风起云涌。在中共吉东局和穆棱县委的安排下,赵采青打入伪穆棱县协和会开展工作。

在实际斗争中,赵采青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共产主义信念日益坚定。6月,经中共吉东局工运部长李发和穆棱站(扳道员)党支部书记潘寿廷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为了更好地把党的秘密工作与社会公开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适合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决定赵采青不公开党员身份,一般不参加党的会议。他以协和会成员的身份,接触上层人物和教育界的爱国知识分子,并用协合会的印刷机印发党的文件和传单,开展反日宣传活动。

经赵采青的建议,穆棱站党支部于1933年9月成立了“工人夜校”,教育和发动铁路工人开展反日运动。他白天到伪协和会工作,晚上在工人宿舍以工人夜校为掩护,组织工人学文化,亲自编写、教授通俗易懂的《贫民千字文》,借学文化之机广泛联系群众,讲革命道理,开展反日宣传教育。

04

吉东抗日救国会迅速发展

在党组织的指导下,经赵采青等同志的不断努力,抗日救国会迅速发展。当时穆棱工务段和房产段等部门的铁路工人,有一半以上的人参加了救国会,会员达100余人。

入会会员按时交纳会费,作为反日活动经费。救国会会员经常夜间印发抗日救国宣传小册子,连夜到各地及火车上散发。

经过赵采青的积极努力,先后有10余人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并陆续发展了10几个抗日救国会和1个县总会。

清末秀才出身的赵采青为人忠厚,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擅长书法,在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亲切地称他“赵先生”。

为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赵采青倡导成立了“工人互助会”,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团结了抗日力量。

1933 年冬,赵采青把爱人和孩子(五子赵琼)接到穆棱定居下来掩护工作,表面做协和会工作,暗地搜集和掌握敌人情报。

1929年,正定县赵村王新文千里跋涉至牡丹江,投奔“表姐夫”赵采青。王新文白天在铁路技工学校学习,晚上烧锅炉以糊口,毕业后被分配到穆棱铁路工务段养路工区当巡道工。

一名好心的老师傅看王新文机灵诚朴,非常喜欢,跟他说:“做养路工没有前途,我快退休了,咱们换换岗位吧!”这样,王新文就到了养护工的岗位。 

1930年,王新文也被调到山洞养路工区任工长,在赵采青影响和动员下,王新文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并在家设立秘密联络点。

据赵采青五子赵琼回忆,“表舅”和“表妗子”(王新文夫妇)经常以“走亲戚”为掩护,到家研究抗日工作。“表妗子”是穆棱本地人,粗通文墨,了解当地人文地理,为他们了解地情提供了便利。为掩人耳目,“表妗子”还常带娘家的孩子一块来“走亲戚”,于是和赵琼就成了玩伴。

1934年4月,由于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杨波被捕叛变,中共吉东局遭到破坏。赵采青立即安排曾与杨波有过接头关系的党员迅速转移,而他自己却留下坚持斗争。

2023年7月上旬,笔者与表兄弟赵伯魁(左)在外曾祖父赵采青被害的牡丹江市铁岭河监狱旧址留影。

笔者(中)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纪念馆参观时的留影。

为营救被捕的磨刀石区区委书记苏长德,赵采青利用协和会会员的公开身份,通融协和会会长带一名翻译,说服了同情反日的工务段长,一起到牡丹江日本领事馆,以亲友关系保释苏长德未获成功,但在党组织的努力下,苏长德终获释放。

1935年3月,中共吉东特委召开第二次吉东工作会议,赵采青被选为吉东特委工运部长。9月,在赵采青家开会,成立穆棱站党支部,赵采青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就在这一年的9月下旬,中共吉东特委工运部获悉日军5列满载冬装、粮食及其他军用物资的日军给养军列,发往横道河子、牡丹江、穆棱、八面通和绥芬河,军列每隔30分钟在哈尔滨发出一列,每趟军列有50名日军押送。

为颠覆日军的列车,为抗联提供给养,吉东特委工运部立即将情报传递给抗联部队。

抗联战士采取打尾掐头、中间开花的兵法,在5趟军列经过地点分别设伏,等最后一列进入伏击区后,一起开始行动,缴获大量军用品。

日本军列遇袭事件,致使日伪满洲铁路总局副局长田中一雄被革职查办,日伪牡丹江铁路护路队队长小野行二剖腹自杀。日本《东京时报》对此报道说:“反满抗日的铁路游击队犹如江底的蛟龙,把5列军车牢牢地锁在牡丹江两岸。这是日本军在中东铁路上最惨重的一次失利。

1936年2月初,在日寇疯狂反扑中,抗联四军政治部主任罗英(原名孙静宇)被捕叛变,吉东特委遭到破坏,中东铁路职工部人员转移,工作中断。

同年10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指导员李范五(1912—1986)、交通员郭永才到穆棱县穆棱站召开中东路九站会议,以反满抗日救国会为班底重建“中东铁路职工部”,中共吉东特委职工部长赵采青任书记,组织部长为潘寿廷,宣传部长王新文。

年末,为了更好开展对敌斗争,赵采青和地下党员马金弟、高翠兰夫妇合办一个花园,又自己出钱委托许世印在牡丹江东开办一座花园。赵采青以家庭和花园为掩护,建立党的交通联络站,后成为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的重要原型之一。

1936年至1938年,赵采青多次向党组织及时传递日军军车通过时间、人数、装备等情报。

这一年的农历8月12日,磨刀石党支部接到牡丹江站党支部的情报:一列日军军需列车从牡丹江站出发,途经穆棱站开往绥芬河。十站(磨刀石站)党支部书记王新文,用电话暗语通知新房子工区工长戴吉山立即转告给设在九站(穆棱站)的中东铁路职工部。

中东铁路职工部书记赵采青和九站党支部书记兼中东铁路抗日会书记潘寿廷带人勘察了地形,选定了堵袭日军军车的地点,派人联系抗联部队,同时安排抗日会员赶制撬棍扒铁道,配合抗联部队共五百人,在哈绥线北林子413公里处的马代沟,成功阻击一列日军列车,并击毙1名日军中将,缴获10余节车皮的粮食、衣物和武器等军需物资。

满载军需品的日寇货车被抗战英雄爆破后的狼藉场景。

《牡丹江市志》尚有记载:“晚8时40分,随着一声巨响,列车前半部脱轨,向路南深沟倾倒。路边抗联伏兵以猛烈火力射击日伪军。

日本军仓皇应战,激战到子夜零点,日本军抵抗力逐渐减弱,除躲藏在深沟中的50余个日本兵幸免外,共击毙日本军180 余人,伤50余人。车厢中百余名伪满国兵全部被缴械。打死打伤军马160匹,缴获步枪354 支、手枪8 支、轻机枪 10 挺、炮4门、子弹5万余发。”

此次战斗,极大鼓舞了全国铁路工人抗战信心,震慑了敌人。随后,敌人进行了疯狂地反扑,对“共产党嫌疑人”和进步工人加紧了迫害。

1936年初,赵采青送幼子赵琼回栾城接受教育。

赵采青回原籍探亲时,其长子赵亦珊劝他留在家里不要回东北。亲友也建议他去陕西找一个县长的位置。可他坚定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正是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在家里能干拯救民族的事情吗?到陕西当县长,那是刮地皮的差事,我更不能干!东北是抗日杀敌的前线,在那里有我的任务,我自己的生命问题,你们不要考虑!”

就这样,赵采青义无反顾回到东北。不久,其爱人吴鸿文病故,他亲扶灵柩送回老家。亲友和子女们再三劝他远离险境,留在故乡安度晚年,他以“再干几年,到六十岁就告老还乡”来宽慰亲朋。

为便于做革命工作,赵采青续弦冶河村人焦增来,一同返回东北,继续从事抗日工作。

05

宁死不屈,残遭杀害

1938年8月,由于吉东省委书记、抗联五军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叛变投敌,吉东地区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

敌人将多名有“共产党嫌疑”的职员列入黑名单,分别调离、监视、逮捕,赵采青被调到绥芬河站。

在绥芬河,赵采青以铁路机务段工人身份为掩护,继续开展地下活动,甚至深入虎口刺探情报,袭击日军。是年11月22日,赵采青在绥芬河被捕,关押在绥芬河监狱,后转押到日军建立的“模范监狱”牡丹江铁岭河监狱。

党组织多次设法营救赵采青,潘寿廷、王新文、丰勇等不断打听消息,但因此案由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和宪兵本部插手,看管很严,难以营救。

赵采青在狱中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和折磨,但立场坚定,刚毅不屈,没有说出半点党的机密。

1939年5月22日,伪牡丹江省保安局和宪兵队本部根据关东军参谋部指令,企图利用赵采青破坏上级党的组织,没能得逞。6月7日,牡丹江宪兵本部把赵采青囚禁在一个小院里,由带刺刀的日本宪兵和特务软硬兼施围攻赵采青,对他软硬兼施,终未达到目的。

此后,赵采青在狱中宣传党的主张,甚至组织“难友”准备暴动。7月的一天夜里,赵采青趁日本宪兵打瞌睡,猛地抽出日本看守的刺刀,狠刺过去。一个特务听到惨叫猛闯过来,赵采青毫不畏惧冲上去,砍掉了特务的一只手。

绥芬河退伍军人事务局领导开会研究赵采青的档案事宜。

寻访赵采青曾做校长的穆棱铁路一小时的情景。

据《绥芬河市志·赵采青传》记载:赵采青“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刺死、刺伤日军看守各一人。”

赵采青的坚定信念和果敢行动,彻底摧毁了日军“劝降”的想法,他们把赵采青押到牡丹江宪兵本部,对他施以酷刑进行报复。

这时赵采青已做好牺牲准备,他在一张破旧纸张上给王新文、杨印文(中共党员)写了一封字迹潦草的信:“我一切尚好,请勿挂念,请将家眷送回河北。”

从歪斜扭曲不成形体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赵采青在狱中以顽强的毅力,忍受了极大的痛苦。从“一切尚好,请勿挂念”里,读出了他严守党的机密,准备为党牺牲的坚定信念。

1939年9月16日,赵采青在狱中英勇就义,时年57岁。这时,日军还在制造、宣传“赵采青叛变革命,已被送往日本”的假象,但很快就真相大白。

亲友们设法从狱中赎出赵采青的遗体。几年以后,中共磨刀石站支部书记王新文按照烈士遗愿,亲自将他的亲属和骨灰护送回故乡栾城。

王新文返回牡丹江的第三天被日伪警护队逮捕,入狱后被严刑拷打,而他只承认是赵采青的亲属,拒不承认自己的政治身份和所掌握的党的机密以及联络人员的情况而侥幸逃过一劫。

1944年,日寇眼看大势已去,对抗日嫌疑人士展开疯狂报复,王新文再次被捕入狱,惨遭严刑逼供,直到生命垂危也没为敌人提供任何线索。1945年3月,经多方营救,王新文被以“保外就医”名义释放,回家几天后即病逝,终年仅37岁。

赵采青、王新文等抗日英烈的事迹虽见载党史资料,可他们丹心碧血为国捐躯的风采,毕竟由于年代久远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有鉴于此,去年这个时候笔者偕表兄弟赵伯魁专程赴牡丹江,寻访外曾祖赵采青英勇壮烈的履痕,向历经14年艰苦卓绝东北抗战英烈,恭献后人慎终追远的崇敬之祭。

【作者简介】郭岩海,笔名木林森,1968年生人。祖籍河北省正定,受正定这块文化沃土熏陶,已有多处文字见报。尝自嘲,但见他人文字千言、洋洋洒洒,而自己仍为写不好故乡胡同口的一棵老槐树而苦恼、忧郁,看来只有继续努力,才无愧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