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则耳鸣治疗的辨证思路

 吕康悠然 2024-04-15 发布于山西

耳鸣(一)

潘某,一位五十二岁的男性,于2004年3月1日首次踏入诊室。一月前,他怀揣着学习开车的热情,但因体力不足,身体渐渐衰弱,最终不慎感冒。症状表现为身热、鼻塞、咽痛,经过抗生素、抗病毒和补液治疗,身热消退,咽痛缓解,但鼻塞和耳鸣却如影随形,周身酸困不已,让他难以忍受。

诊见患者时,他头晕神疲,身裹厚衣,腰腿酸软,短气懒言。耳鸣之声如蝉鸣般刺耳,影响睡眠。腹部微胀,欲呕之感挥之不去,口淡纳差,脉象浮软,舌淡苔白。这些症状均表明患者肾精受损,脾虚失运,外邪仍未尽退。

在治疗上,我们采取补肾健脾、和中透表的策略。补肾丸合五柴胡饮加味成为治疗的首选方剂。其中,熟地、萸肉、菟丝子、补骨脂、当归、肉苁蓉等补肾滋阴,黄柏、知母清热燥湿,半夏、茯苓、白术、藿香、炙甘草健脾和中,柴胡、羌活、陈皮、炙甘草则领邪外出。

患者服药三剂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周身酸楚也有所缓解。再服三剂,精神焕发,耳鸣完全消失,余症亦随之痊愈。这一成功案例再次证明了中医在治疗虚人感冒方面的独特优势。张景岳所创的五柴胡饮,填补肾阴,托邪外出,历经验证,屡试不爽。而西医在治疗时,往往只注重抗菌消炎,对肾虚耳鸣等症状难以顾及,导致病程迁延难愈。相比之下,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更能贴近患者的实际需求,取得显著疗效。




耳鸣(二)

严某,男,39岁,9月10日首诊。他诉说的病情令人揪心:自从那次感冒后,耳鸣与耳闭的困扰已伴随他半年有余,期间各种治疗方法均未能奏效。经过详尽的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病因仍是一个待解的谜团。每当夜幕降临,耳鸣声愈发严重,令他辗转反侧。同时,他还伴有头晕、胸闷、透气微难等症状,时常冒出热汗,心情也易烦躁不安。在办事时,他感到自己缺乏信心,左胁及后背不适,每当劳累或情感不畅时,这些部位更是疼痛难忍。尽管肝功能正常,但脉象弦劲,苔薄黄,尿液时而泛黄,这些都是他身体状况的微妙变化。

经过仔细辨证,我认为严某的病情属于外邪流连未尽,少阳胆火上逆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内清胆火,外透留邪。我拟定了小柴胡汤加减的方案:柴胡、黄芩、太子参、半夏、郁金、川楝子、玄胡索、茵陈、茯苓、杏仁、麻黄、防风、生甘草。这些药材经过两煎后合并,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经过六剂药的服用,严某的耳鸣和耳闭症状明显减轻,冒热的情况也少见了许多。他的左胁疼痛得到了舒缓,心情也大为改善。于是,我继续为他开具了六剂药。当这六剂药服完时,严某缠绵了半年之久的耳鸣和耳闭症状竟然悄然消失,其他余症也痊愈了。

在中医的理论中,“有汗不解,非风则湿”。严某感冒后虽然没有明显的余邪留滞之象,但从他时而冒出的热汗可以推断,必然有风邪或湿邪在体内流连未尽。当体内的阳气蓄积至盛时,为了驱邪外出,就会出现冒热而汗出的现象。外邪未尽,营卫不和,导致肺气困郁而引发耳闭。这次治疗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医在辨证施治方面的独特优势。

《景岳全书·耳证篇》所云:“邪闭者,因外感风寒乱其营卫,解其邪而闭自开。”此言深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耳闭的根源,更指明了治疗之道。当人体遭受外感风寒的侵袭时,营卫之气便会受到影响,导致邪气的滋生与扩散。唯有驱散这些邪气,闭塞之症方能得以缓解。

胁下,正是少阳经脉的循行之处。当邪气凝聚于少阳经脉时,胁下便会感到不适或隐痛。脉弦、心烦、耳鸣等症状,皆是少阳胆火亢盛所致。正如《内经》所言:“一阳独啸,少阳厥也。”这表明少阳经的失调与这些症状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治疗上,我们应该遵循内清少阳胆火、外透流连伏邪的原则。小柴胡汤正是一剂良方,它具有和解少阳枢机的功效,能够调和上下,宣通内外,清除胆火。此外,加入麻黄、防风等药材,能够增强透邪之力,使留邪得以排出;加入金铃子散,则能够疏解郁闭在少阳经的邪气;再加入茯苓、杏仁、甘草等药材,能够利膈化湿,从而使枢机得利、营卫和谐,达到治愈的目的。

总之,对于耳闭之症,我们应深入理解其病因,遵循《景岳全书》和《内经》的指导,运用小柴胡汤等方剂进行治疗,以达到驱散邪气、调和营卫的目的,从而缓解耳闭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