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资源868 2024-04-15 发布于河南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连下三日。

杭州西湖一片雪白,四野寂静,行人、飞鸟都藏起来了。

晚上八点多,天更静了,一位船夫摇着小船,船上一位书生,穿着毛皮衣,向湖心亭而去。

船夫问他,你是不是傻?这种天气去看雪。

书生笑而不语,到了湖心亭,只见已有两人相对而坐,有童子在一旁煮酒,见到书生,邀之同饮。

三杯入口,书生告辞离去。

船夫喃喃自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个书生,就是张岱。

张岱说:

“人无癖,不与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在那个充满规矩的年代里,张岱是一个最大的奇葩,他的人生,不是简单的有趣就可以概括的。

他是大明朝最败家的败家子,又是大明朝最有才华的大才子。

他还是大明朝最放浪形骸的段子手和演员。

总而言之,按照传统的观点,他很不“正经”,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可是却凭实力让后半生穷困潦倒。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女人感慨,要是早生数百年,一定要嫁给张岱。

不是因为他败家,而是因为他一生活得太有趣了。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1

讲张岱的故事之前,先来讲一讲“癖”“痴”。

这两个字都是病字旁。

在很多人眼里,也都是一种病。

是病,就得治。

是病,有时候就让人敬而远之。

但在张岱眼里,“癖”和“痴”,却是判断一个人可不可交的标准。

无癖之人不可交,以其无深情。

无痴之人不可交,以其无真性。

所以,张岱所说的“癖”和“痴”,是指一个人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望和兴趣,是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自我的一个判断,一个没有自我,做什么都随波逐流,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癖”。

袁宏道说:

“世人但有殊癖,终生不易,便是名士”。

所以,判断是不是有“癖”,就看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是什么状态,如果他因为付出了而没有收获而感到痛苦,那大概就不是“癖”,而是欲望而已。

因为若是真正的“癖”,是爱好,他去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哪怕要因此付出许多而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收获,他的灵魂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莫大的享受。

再看“痴”,林语堂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

因为必痴于此,才能真正进于此。

可是当你到这世间的人群里去走一圈,你会发现,你听见人们所谈的,都是蝇营狗苟的生活中的不喜欢,一片花就在那里,可看花的人看的不是花,而是喧闹。

他们抱怨没有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被工作困住了,其实最有可能的就是,他们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呢?

这也是这个世间最常见最正常的现象,所以,有真正喜欢的东西,未尝不是一种癖,未必不是一种痴。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会想起那句,我见过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此时再来看张岱的人生,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了,因为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了一生。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2

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早上,晨光刚铺满大地,张岱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用现在的说法,张岱生来就在罗马,他不用奋斗就是公子少爷。

张家是大族,祖上三代,都是进士,是真正的书香世家。

但张岱出生的时候,大明的朝廷已经堕落了,科举僵化,朝廷腐败,唯有文化非常活跃。

和任何时代一样,绝大部分的人,依旧追求享乐,追求名利,毕竟这才是世间的主角。

但这些都与张岱无关,因为在他小的时候,真正影响他的,只是他身边的那一小群人而已。

张岱最幸运的地方,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出身,不仅是因为家里有钱,更是因为家里有文化。

张家有一个大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万册。

有书就算了,家里还有一群爱读书的人,于是,张岱从小就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都能读得津津有味。

有读书人挺好,但更好的是,这些读书人还很有趣,很有个性,他们有的爱茶如命,为了一口好茶,可不辞辛劳,有的爱好收藏,为了喜欢的藏品,挥金如土。

这应该是张岱最幸运之处,因为在那个汲汲于名利的时代,他的家人没有将他教成一个只为考取功名而读书的读书人。

而是让他任由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引导他去探索,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意义。

除了现在的成功学,没有一本书会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功名,就是为了成功,也没有一本书会告诉我们,人是为规矩而活的。

相反,所有书却都在隐隐约约中告诉我们,你要成为自己,也都在告诉我们,规矩是人造的。

于是,读书越多,张岱越来越像自己。

长大后,张岱青出于蓝,成了张家最大的奇葩。

他所读的那些书,渐渐化作了生命的养分,长成了人生的翅膀,让他可以自由飞翔。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3

张岱从小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善于对对子。

于是,他深受家人喜爱。

每次祖父回家,有贵客来访,总要拉上张岱,让他长见识,增胆量。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教张岱读书,说读经不必读注解,需有自己的理解。

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反复阅读,反复思索。

祖父从不限制张岱的阅读,不管他读什么书都可以。

于是,张岱的阅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花卉草木、禽兽麟豸、鬼神怪异、日用宝玩、方术技艺等。

后来张岱还根据自己的阅读,写了一本“百科全书”《夜航船》,有4000多个条目。

除了阅读,张岱还各种玩,玩得很花,玩得很开心。

甚至玩成了一个小纨绔,纨绔成性。

他不仅喜好华美的衣服和房子,还喜欢漂亮的男孩和女孩。

不仅喜欢好鸟和好马,还爱吹牛和看戏。

不仅爱看华灯烟火,还喜欢美食。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一个书虫,爱好写诗。

到了十五六岁,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生到底该怎么过?

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他太久,因为他热爱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多到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去迷茫。

有人说,什么都爱,就等于什么都不爱,就可能什么都做不好,但这话在张岱这里,似乎就不太对,因为张岱不仅爱好多,而且都做得很好。

这大概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

当一个人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的时候,他就舍不得将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他的灵魂,也就有了可以依托的事物。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4

人生有太多有趣的东西了,那些无趣的东西,就留给那些无趣的人去追求吧。

对于张岱来说,科举就是这样无趣的事情。

张岱的人生有三个重点,第一是读书,第二是纨绔,第三就是不事科举。

在他看来,科举考试就是将所有人放在一个标准里,简单粗暴,平白消磨了了人的锐气。

“镂刻学究之肝肠,消磨豪杰之志气。”

能做到科举的都是些什么人?

张岱总结一下,要科举考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

可是能做到这样的,要么是书呆子,要么就是少不更事,例外的人实在太少。

张岱绝不在此中,他考了几次,也没考上,索性直接放弃了,他不想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标准。

一句话,他不伺候了。

没有功名束缚,就自由自在地读书,做一个自由的读书人。

所以,他写文,不是为了讨好谁,不是为了功名,而只是抒发性灵。

于是那些文字读来,让人觉得美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那么鲜活的灵魂。

祖上三代都是进士,但那又怎么样,他的人生不必跟别人一样。

科举不再重要,玩物养性才重要。

绍兴有很多竹子,四季都绿绿的。

竹子可以用来做灯,竹子多了,就便宜,所以灯也便宜,家家皆买得起,逢年过节要是不张灯,就是不合群。

张岱很喜欢灯,有爱灯癖。

三岁的时候,他坐在仆人的肩膀上,去灯会看灯,只见灯晶莹剔透,灿烂夺目。

小时候,张岱觉得,这就是天下最美的灯会了。

然后,渐渐长大,他觉得,这样的灯还是不够亮,不够密。

于是,他砍来竹子,自己做灯,一开始,他求明亮,灯里面放上大大的蜡烛。

随后,他又觉得不足,去追求精细,遇见喜欢的灯,宁愿花几十金去购买。

花那么多钱,买一盏灯。

如此铺张浪费,简直纨绔得不像话。

但人的热爱,是无价的。

张岱爱这些,但他并不会将这些拿来炫耀,喜欢就是喜欢,炫耀太低级了。

喜欢,就是取悦自己的灵魂。

这才是最大的炫耀。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5

张岱爱茶,有严重的茶癖。

他爱茶爱到什么程度?

一杯茶泡好,他品一口,便知是什么茶,产于什么地方,甚至连泡茶的水,他都能喝出产地。

跟他比起来,许多人所谓的爱茶,只是爱喝茶而已。

有一年9月,张岱前往南京,朋友在他面前,大力称赞闵汶水的茶功,弄得张岱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

于是,他告别朋友,马不停蹄地去拜访闵汶水。

不巧的是,闵汶水外出了。

张岱等了很久,闵汶水才回来,张岱刚说明来意,闵汶水就说自己的手杖丢了要去找回来,说完,转身就走。

为了那一口汶水茶,张岱继续等着。

等到太阳落下,天黑了,闵汶水才回来。

得知张岱的来意,闵汶水当炉煮茶,茶香四溢。

饮一口,满口茶香。

他问:

是何茶?是何水?

闵汶水说:

阆苑茶、惠泉水。

张岱觉得不太对,再饮一口,就说:

不要骗我,茶也像罗岕,制法与阆苑同,而味道却不一样;至于水,由惠山运至金陵,有千里之远,为什么水的圭角丝毫不动,水质新鲜如原来一样?

闵汶水一听,当即赞道:

真是茶精。

一老一少,就此建交,二人相互切磋,饮茶数日。

是彼此的“茶知己”。

有年夏天,张岱去斑竹庵玩,看见一汪清泉,水质极佳,取水一饮,口感极佳。

张岱觉得,若以此水煮茶,滋味如何?

他不止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而且做了大量实验,最终发现,泉水放置三天,再来煮茶,味道最佳。

张岱有个叔叔,也是茶痴,他们一同找各种泉水,搭配各种茶叶,试图找到最佳组合。

最后一致认为,斑竹庵的泉水放置三天,最能带出上等茶叶的香气。

饮用的时候,倒入细白瓷杯,取斑竹庵泉水,放置三宿,最能带出上等茶叶的香气,再注入细白瓷杯,茶色如箨方解,绿粉初匀,举世无双。

茶叶舒展,如素兰并雪涛共泻,因此,又叫“兰雪茶”。

对于茶,张岱总想找到新的喝法,为此,他亲自养了一头奶牛。

取牛奶,放一夜,乳脂分离后,取乳汁一斤,兰雪茶四瓯,放进铜壶煮,煮着煮着,“玉液珠胶”。

张岱还借此做了很多实验,所以他大概是奶茶的祖宗。

兰雪茶出名后,很多人都去斑竹庵取水,让原本清净的地方,变得人马混杂。

无奈,僧人为了恢复庵的清净,往泉水里丢进各种垃圾,大家看着脏了,也就不愿取水。

就张岱是个痴儿,他一次次去清理泉水,将之清理得干干净净。

但泉水还是一次次被损坏,张岱只好作罢。

痴,是真痴。

爱,是真爱。

斯人也而有斯行也!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6

除了喝茶,张岱还喜欢美食。

张岱吃东西,非常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他喜欢吃各地的土特产,千方百计搜罗。

若在近处,一天就要搞到。

再远一点,一个月搞到。

再远一点,那就一年去搞到。

反正时间不是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到。

所以,张岱几乎吃遍了各地美食。

吃着吃着,也就成了美食家。

美食之所以美,烹饪也是很讲究的,所以,烹饪不好的,他不吃。

烤肉的时候,把芝麻花弄成粉末,撒在上面,就不流油。

炖老母鸡的时候,加点山楂,就容易煮烂,或者加点白梅,也很好。

他吃蔬菜,必须新鲜。

不新鲜的,不吃。

他吃水果,更是讲究,比如吃橘子:

青不撷,酸不撷,不树上红不撷,不霜不撷,不连蒂剪不撷;故其所撷,橘皮宽而绽,色黄而深,瓤坚而脆,筋解而脱,味甜而鲜。

他吃柿子:

选材必须是“必树头坚脆如藕者”,然后,还要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脆异常”。

他吃螃蟹最讲究,须等到十月,螃蟹最为肥美时,找到最好的食材。

然后,“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

最过分的是,牛乳酪还必须自己做,买的不行,别人送的不行。

他还自己做腌菜,实验出了一大堆经验。

“糟姜,瓶内安蝉,虽老姜亦无筋。”

“糟姜时,底下用核桃肉数个,则姜不辣。”

“糟姜入瓶中,糁少许熟栗子末于瓶口,则无滓。”

“腌鱼,用矾盐同腌,则去涎。”

“收枣子,一层稻草一层枣,相间藏之,则不蛀。”

“藏栗不蛀,以栗篰烧灰淋之,浸二宿出之,候干,置盆中,以沙覆之。”

如此张岱,简直就是一个大吃货。

但这样有趣的吃货,或许可以再多一点。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7

有段时间,张岱想弹琴,癖于琴。

他找到六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学琴。

为了学好琴,张岱还写了一篇檄文,规定学琴成员,每月聚会三次,相互切磋。

在他眼里,大家弹弹琴,比虚度光阴更好。

可是小伙伴们都没有坚持,反反复复的,张岱自己呢?

他拜了诸多师傅,勤加练习,最终能够奏出古拙之音,但也只是勉强而已。

琴没学成名家,张岱又爱上了斗鸡这种游戏。

于是,他伙同一帮人,成立了斗鸡社。

玩了好久的斗鸡,张岱觉得,这样下去,似乎也没意思。

于是,便以斗鸡不祥为理由,结束了斗鸡生涯。

可是呀,刚戒了斗鸡,他就迷上了蹴鞠。

玩了一段时间,兴致过了,又不玩了。

在张岱成立的各种社里,诗社的命最长。

一群诗人,定期聚会,就题吟诗,一同赏玩古物。

不想吟诗了,就玩纸牌。

这不是一般的纸牌,这是张岱自己设计的纸牌。

除了这些,张岱爱戏,癖于戏。

这大概是遗传的,只是到了张岱这里,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爱好,而变成了一种深沉的爱好。

张家人都爱戏,前前后后养了多个戏班子,张岱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戏。

他亲自置办了一个“苏小小戏班”,亲自教别人唱戏,排练演剧。

张岱精于导演,也懂得看。

所以,每当他去戏院看戏,演戏的人都要认真一点,因为稍微有点差池,张岱都会发现。

这让他很骄傲:

“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

他不仅看,不仅欣赏,而且自己也是演员,当然,还是导演。

那年秋夜,月色皎洁,张岱带着自己的戏班子,乘着小舟,只见水天一色,远处的金山寺忽隐忽现。

于是,张岱戏瘾大发。

他下令停船,换好戏服,带着道具,直奔金山寺而去。

点上灯火,敲锣打鼓,咿咿呀呀唱起了戏。

已经熟睡的僧人在戏曲声中,纷纷醒来,围观看戏。

戏唱完了,张岱扬长而去。

这就是著名的“大闹金山寺”。

父亲五十大寿的时候,张岱亲自排演了几出戏,带着戏班子,奔赴千里,到山东为父亲祝寿。

这世界就是这样,对于好玩的人来说,处处都是好玩的,但对于不会玩的人来说,所见的,无非只是生活而已。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8

张岱爱玩,甚至有些纨绔,但他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纨绔。

他很有才华。

玩着玩着,他觉得,还可以玩点别的,写点人物传记。

为什么呢?

大明朝太腐败了,奸佞小人太多,小人当道,他要讲一讲那些有气节的人,把他们作为一面镜子,照一照这时代的荒唐。

写着写着,张岱也感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那些忠义节烈的人,都不在达官贵人之中,反而是下层人民,往往多有忠义之事。

《古今义烈传》,张岱写了数百人,他想用这本书,去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然而,没有人能叫醒另一个人,除非他愿意睁开眼睛。

崇祯五年,《古今义烈传》写完了。

这一年,张岱35岁。

人到中年,他开始发奋图强,接着编撰《石匮书》。

这本书张岱写了很久,甚至写得比大明朝本身还久,后来,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屈辱而死,大明朝就此终结。

不久,清兵占领了紫禁城,中原沦陷,建立了大清朝。

清朝统治者强行要求人们剃发,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以死明志。

其中,就有张岱的好友。

那一年,张岱48岁,人到中年,国破家亡。

他张岱,一介书生,只能目睹世事沧桑,他想隐居,想躲起来,远离这个他不喜欢的世界,了此残生。

然而,张岱毕竟是张岱,他没有隐居,而是选择拿起笔,继续创作《石匮书》,大明是没了,但它可以在书里存在千年万年,他不能让这段真实的历史失落。

可悲的是,偌大的土地,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放不下。

在清朝的统治下,不归顺,就是叛逆,张岱不愿背叛大明,他躲进深山,东躲西藏,像野人一样,经常饿得半死。

前半生,他享尽荣华富贵。

后半生,他抛弃了这些东西。

然而人生,并不会因为外在境遇的变化,而影响内在的灵魂,因为我们灵魂里装的,终究不是荣华富贵,因此,也就不会因为失去这些身外之物,而让自己变得贫瘠。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09

要想看清一个人,不要看他春风得意的时候,要在他落魄的时候看他能不能保持内心的高洁。

春风得意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是好人,都可以说金钱如粪土,但落魄的时候,外在什么都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的,只有内在的精神和才华,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永远也不会失去的东西。

晚年的时候,张岱带着一家人,租住在快园,没有了万贯家财,没有了荣华富贵,没有了好的生活,张岱成了一个老农,自己种地。

曾经被人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老爷,现在不得不跳着臭烘烘的粪便去地里,还自得其乐的。

他挑的,是生活。

生活,从无贵贱之分。

只靠种地,生活太难了,张岱想搞点其他赚钱的门路,他学习养蚕,无奈地太少,只有几棵老桑树,养的蚕儿连叶子都没得吃,他只能东挪西借。

最终,入不敷出。

养蚕失败。

他又试着养鱼,毕竟,那么爱吃的人,还是知道鱼儿比较好养。

可是,还是失败。

在快园里,他的生活很艰苦,但他好歹有个可以写作的地方,让他可以继续自己未完的事业。

他到处搜集史料,认真考证,前后历时二十几年,终于完成了《石匮书》。

这本书流传下来了,但张岱最广为人知的,是他那些美丽的小文。

冬天在他眼里是这样的: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雨后的世界,是这样的:

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

他写午夜的天空:

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他回忆往事,又是这样的: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

因想余生平,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有些人,活着活着,就丢了自己。

而有些人,活着活着,就成了自己。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10

今天,我们都喜欢有趣的灵魂。

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趣?

知识丰富的教授,可以是钻营名利的小人,地里耕种的老农,可能会在花间成佛,整日谈着有趣话题的人,可能谈的还都是听来的有趣。

所以之前就有人感叹,怎么有趣的灵魂也千篇一律了?

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趣,我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为自己而活,在这个啥都有标准的时代里,“自我”却是没有标准的,聊几句话,谈一谈某个东西,可能就能看清一个人。

六十多岁的时候,张岱给自己写了墓志铭: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这大概就是他一生的痕迹。

但你看他这个人,看他写的东西,你会发现,这个人真有意思。

梁启超说: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可是,何为趣味?

一个人真正为自己活过,真正喜欢过一些东西,热爱过一些东西,真正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趣味。

可是很讽刺的是,很多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罗曼罗兰说的那样:

大多数人在20岁或者30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愿我们的人生不再重复。

愿我们好玩一点。

愿我们将这一生,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张岱:人无癖,不可交

11

有关灵魂的事情,应该再谈几句。

一个人拿什么供养灵魂,灵魂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人有七窍,灵魂只此一个。我们所见,所听,所思,所想,无一不在为内在附着一些色彩。

恰是一个“癖”字,钟情于一事一物的这份“痴”,让人的灵魂自然而然丰盈起来。

少了这份专注,世间种种,不过走马观花,浮云一般。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人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创造不了世界,最起码可以创造自己;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最起码可以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世界有很多种样子,不一定合乎心意,但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为自己的灵魂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活是自己的,请你尽情装扮,尽量有趣,活得尽兴。

文|不有趣灵魂&素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