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第52方,赤石脂禹余粮汤

 谷山居士 2024-04-15 发布于上海

1慢性肠炎——姬元璋医案

陈某,女,66岁,家庭妇女,19881211日初诊。半年来泄泻,屡治无效,现症:大便稀薄,消化不好,泻下物多宿食,时有黏液,厌食,面色黄瘦,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治用: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炒莲肉10克,炒白扁豆20克,鸡内金10克,党参30克,焦白术10克,生甘草3克。结果:服药2剂,腹泻次数减少,大便成形,继服3剂,诸证悉减,饮食亦增,再服3剂而愈。《解读张仲景医案》

论:赤石脂方的腹泄下利,大多都是久利,大多无其它杂症。下焦滑脱也。

2痢疾——刑锡波医案

郝某,女,32岁,工人病史:患痢疾4个月,时轻时重。轻时每日溏泻二三次,稍有不适,便泻多达至五六次。排泄之粪便,无浓液,腹部不痛,便时不坠,小便清澈,脉象沉细无力。食少身倦,面色苍白。余以为泻久脾虚,予以健脾、升阳、止泻剂服之。处方:炒白术10克,生山药15克,茯苓12克,干姜10克,泽泻10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诃子10克,甘草6克,柴胡3克。

连服3剂,胃纳较好,倦怠稍差,而大便次数仍不减。因思如系脾虚之泻,服健脾升阳止泻之剂,便数应随之而减,今连服3剂,次数不减,定由便泻过久,大肠不固,而成滑泻之证。滑泻证,宜温中固脱,《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最为合拍,遂拟此方,加健脾升阳之剂。辨证:滑脱下利,脾虚气陷。治法:涩肠固脱,健脾升阳。处方: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生山药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甘草10克,干姜6克,升麻6克。

服药1剂后,便数骤减,每日只泻两次,便亦稍稠。3剂后,便减至每日1次。连服10剂而痊愈。

按:此方以固肠为主,健脾升阳为辅。久泻脾阳损伤,故以白术、干姜扶脾阳;脾阳虚,则中气下陷,故用升麻,以升阳之法升提脾阳。赤石脂、禹余粮均为收涩固肠药,用以治滑泻,有显著效果。所以此方治滑脱下利,配合健脾升阳之法是一个最合乎理想的方剂。

伤寒下利,在三阴篇中,有虚寒下利和热邪下利两种。不论虚寒下利和热邪下利,如迁延过久,往往都能造成滑脱性下利,使身体逐渐消瘦,倦怠无力。其消瘦和倦怠的原因,系由于脾胃运化失司,水谷入胃肠后,其营养部分尚未充分消化吸收,即由大肠排出体外。

脾阳不足之下利,多为水泻,而泻时腹中雷鸣,心中痞满,或食不化,或腹中微有绞痛,或有腹中坠痛。肠气不足之下利,多发于久泻不愈,其排泄物,多为溏便,而非稀水,量不多而次数频繁,无下坠及腹痛之感觉,这种滑脱下利,用收涩之剂,不易收功。

赤石脂禹余粮汤由赤石脂、禹余粮组成,两药均属收涩固脱之药,尤对久泻滑脱之证更为适用。赤石脂性甘酸而温,自古认为是一种敛涩之品,酸温敛气,用以治久利肠(癖)。禹余粮涩肠止泻,能固涩胜湿。

本方在临床上,不仅治疗滑脱下利,还可治脱肛、带下等证。赤石脂、禹余粮两药煎汤不如以末服为好。喻嘉言曾以本方为末与饭拌和服用,治疗下焦下利,效果甚佳。刑锡波医案

Image

3脱肛并发痔疮——丘寿松医案

陈某某,男,56岁。患者于十年前,因便秘努责,导致脱肛,劳累即坠,甚至脱出寸余,非送不入。继之并发痔疮,经常出血,多方治疗不愈。按脉虚细,舌淡,体形赢瘦,肤色苍白,精神委顿,腰膝无力,纳食呆滞,大便溏滑。证属气虚下陷,脾肾阳微。

以赤石脂、禹余粮各15克,菟丝子、炒白术各9克,补骨脂6克,炙甘草、升麻、炮干姜各4.5克。服3剂后,直肠脱出能自缩入,粪便略调。继服3剂,肠脱未出肛口,大便正常,食欲增加。后随证略为损益,继服6剂,脱肛完全治愈。同时,如黑枣大的痔疮缩小为黄豆大。一年后复诊,见其肤色润泽,精神饱满,询知脱肛未复发。《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178]

按语:脱肛日久,伴见上述舌脉之象,显系气虚久陷,累及脾肾之阳,治宜温补固涩。但本方固涩之功虽强,而温补之力不足,故加菟丝子、炒白术、补骨脂、炮干姜等品以补脾肾阳气,药中病鹄,顽疾渐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100首经方》《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4老年下利——郑学煊医案

陈某某,男,67岁。病者年近古稀,恙患泄泻,屡进温补脾肾诸药,淹缠日久,泻总不止。症见形瘦面焦,懒言短气,脉息细弱,舌淡苔白。病系久泻滑脱,治应固涩。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合四神丸、五味异功散加减:赤石脂24克,禹余粮18克,肉豆9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巴戟天9克。服5剂显效,续服5剂,诸恙均撒。后予参苓白术散15剂,嘱隔日1剂,恢复正常。[《伤寒论方医案选编》1981320]

按语:年老气虚,久泻滑脱,只补不固,徒劳无益,故改弦易辙,加用赤石脂禹余粮汤而愈。100首经方》《仲景病案学》

Image

5婴儿下利——萧诏伟医案

林某,男,2个月。患儿系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10天后因母乳不足,添食米糊等,遂大便无序,日15~20次之多,稀如水样,杂不消化物及少许粘液。曾先后用新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乳酶生,复方维生素B等,及中药四白散,四苓散数剂,治疗50余天,不见好转。现症:大便日10多次,稀如水样,杂不消化物,无粘液及脓血,小便欠利,厌食,噫气,面色白,睡时露晴,腹无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粪常规,粘液少许,脓球少许,粪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处方:赤石脂9克禹余粮6克石榴皮15克鸡内金2个麦芽9克 莲子15克潞党参15克白术6克茯苓9克粉草2.1

二诊,服药2剂,大便减至日5次,稀或,纳食稍增。予原方去赤石脂。

三诊:服上方2剂,大便日2~3次,粪溏,纳食增加。予补中健脾佐以固涩剂,善后。《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6发热下利——魏之琇医案(清)

徐某,女。劳倦发热,时作微热,倦怠嗜卧,下午更甚。医用发散两剂,咳嗽不绝,胁痛如锥,更用清金泻火,泄利不止,不食不寐者旬日,两手厥冷而振,面色㿠白,眼光散大。舌淡胖嫩、苔滑,脉象细软、沉则缓大。此劳倦伤脾,气虚发热。初时若用补中益气一、二剂可愈。乃误治致咳嗽痛利,胃阴被劫于前,中气重伤于后。拟方如下,人参、熟地、白术各30克,附子、炮姜各9克赤石脂、禹余粮、炙甘草各15克 浓煎2大碗。

徐服完一碗即睡去,已刻至戍始宽,咳利俱除,胁痛如失,能进粥饮。复用前药,胃气渐开。用调中益气,生金滋水而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下焦脱陷,而上阳也厥,所以不食不寐、两手厥冷而振颤。本案是理中与固脱并用。

Image

7泄泻——刘含堂医案

秦某某,男,46岁,农民。19881014日初诊。2年前因暴饮暴食出现泄泻,在当地诊所治疗月余,因治疗不当,加上患者不守饮食禁忌,以致疗效欠佳。其后曾到乡、县及本市一些医院治疗,亦无明显疗效。查其面色白,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每日4~6次,常不及到厕所即便入裤里,形体消瘦,腰膝酸困,神惫,气短,纳食不馨。舌淡,苔薄白,脉虚弱。诊为泄泻,证属脾肾阳虚,大肠滑脱。治宜温补脾肾,涩肠固脱。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合理中汤加味,处方: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党参10克,炮姜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炒山药12克,补骨脂15克。水煎服。并嘱患者饮食流质,如同产妇之饮食。服药10剂,大便减至每日2~3次,其他症状亦有改善,继服10剂,大便正常,每日1次,其他症状亦均消失。

按:本例2年前因饮食不慎,损伤肠胃而致泄泻,因治疗不当,杂药乱投,加上患者不守饮食禁忌,以致脾肾两虚,转为虚寒证,且大肠滑脱。治疗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合理中汤加味,以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大肠,理中汤温脾阳,加炒山药,补骨脂温补脾肾,坚持治疗,并嘱患者注意饮食,终使其顽疾得以治愈。

赤石脂禹余粮汤,现代主要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所致的下元不固、下利滑脱不止、脱肛等,亦用于妇科疾病如白带过多、崩中漏下、滑胎、子宫下垂等下不固者。辨证要点为下元不固而滑脱者。柯韵伯说:'凡下焦虚脱者,以二物(赤石脂、禹余粮)为末,参汤调服。实为经验之谈。《经方治病经验录》

Image

8滑脱泄泻——程杏轩医案

金荫陶封翁,年逾古稀。恙患泄泻,公郎(其子)迈伦兄善岐黄,屡进温补脾肾诸药,缠绵日久,泻总不止。召余诊视,谓迈兄曰:尊翁所患,乃泻久肠胃滑脱之候也。补可去弱,涩可去脱,泻久元气未有不虚,但补仅可益虚,未能固脱。仲景云: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李先知云:下焦有患者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况肠胃之空,非此不能填,肠垢已去,非此不能复其黏着之性。喻嘉言治陈彦质、浦居艺,泻利久而不愈,因此俱奏奇功。遂于原方内,加入石脂、余粮,服之果效。(《程杏轩医案》)《经方研习》

9痢下无度——程杏轩医案

曹氏翁,年将七十。秋季患痢,缠绵日久,清利过剂,肛如竹筒,直下无度,卧床不起。诊脉细濡,望色憔悴,知为脾肾两亏,元气下夺,所幸尚能纳谷,胃气未败,仿胃关煎(熟地、白术、山药、扁豆、炮姜、吴萸、炙草),调石脂、余粮末与服。两日其痢稍减,再加桑螵蛸,晚服四神丸,治疗近月始止。《经方研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