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怎么来的?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1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句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不管不顾、一意孤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乘法口诀会被用来形容这种态度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七二十一”其实是九九乘法口诀中的一句。这句口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九九乘法口诀就已经开始流传了。2023年,在湖北荆州秦家嘴墓地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楚国的简牍,上面记载的正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九九乘法口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那个时期,秦国逐渐强大,对周边国家构成了威胁。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著名的谋略家苏秦提出了合纵抗秦的策略。他主张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进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秦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当他来到齐国时,面见齐宣王,试图说服他加入合纵的队伍。

       然而,齐宣王对自己国家的兵力表示担忧,认为齐国兵力不足,难以与秦国抗衡。这时,苏秦便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例子来劝说齐宣王。他说:“齐国都城临淄人口众多,如果每户能够出三个男丁,那么三七二十一,就能组成一支21万大军了。”

       虽然苏秦的提议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但他的计算方式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毕竟,每户人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没有儿子,有的可能都是老人和小孩,不可能每家都能出三个壮丁。因此,苏秦的这个提议显然有些想当然了。

       正因为苏秦的这种不管不顾、一厢情愿的态度,后来人们便用“不管三七二十一”来形容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一意孤行的人。这句话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常用的俗语。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含义也逐渐丰富和拓展。它不仅仅用来形容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还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人。无论是哪种情况,这句话都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行动。

       综上所述,“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俗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既是古代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的讽刺和警示。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话的含义,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跟风或冲动行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