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牧甫的印风特点浅析

 海涛书屋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篆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自秦汉至今,各个时代都有符合当时审美的印派风格。说到晚清时期,往往绕不开一个篆刻大家———黄牧甫。

近些年来,黄牧甫风格的作品入展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是此前印坛对黄牧甫的重视度不够,因为黄牧甫从汉印中来,大部分学者评委认为直接选择汉印可能更加的纯粹。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展览中需要更加生动灵活的风格显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黄牧甫印风无疑是突破了汉印的一般的平正的范畴,不仅局限与方正,更显得灵活有趣。近些年印坛发现了黄牧甫的优点和长处,也涌现了许多篆刻家深入地学习黄牧甫,刻制出了许多优秀的不同以往的作品。使得展览评委眼前一亮,进而在展览上大放光彩。二是评委或是大众逐渐审美疲劳:在以往的篆刻展览作品中,主要是以大古玺、小古玺一类,黄牧甫此类印风的出现成为一股清流,在大众视野中不断的显现,很多人便开始学习黄牧甫印风。

图片

袭故

图片

简园客

黄牧甫印面用刀爽利、布白奇崛、字法具有鲜明的构成意识,也是其区别于吴昌硕、齐白石印风,于晚清能独立门户的明显标志。下面就笔者对黄牧甫的印风的长期探究研磨,从而了解到的风格特征进行具体阐释,以期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章法上的学习,横平竖直这些只是浅显表面的东西,重点应该去研究他的斜线三角等空间处理方法。黄牧甫善于制造矛盾后解决矛盾,因为计白当黑,没有对比就没有凸现,他在章法上完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丰富多彩又严谨认真,将许多字融入这方寸的天地间,看似呆板一眼到底的背后是灵动活泼的体现,穿插错落又合乎法度。其含蓄深沉讲究布局使每个字必须服从整体的大章法,这的确是以汉印为基调,但是他的思考又不仅是局限于汉印的风格,换句话说,汉印的印面章法可能为浑然天成,但黄牧甫实是平易中见险绝,有意而为之,其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的巧思和智慧。加强章法设计在篆刻中的地位,使得印章在章法上出现一种形式美,是其一大亮点。此外,黄牧甫在篆刻上讲究高度一致,整块印石视为一体,其边款与印面线条章法统一。反观现在的篆刻展,印面与边款风格似乎在内容之外并不相关,不同印面风格的边款多为一类。要了解边款表达的重要程度不在印面之下。黄牧甫刻制边款的方式是之前并未见过的,如将切刀单独用在边款上似乎并不精彩,但将其印面和边款结合来欣赏时就会发现两者关系紧密。

图片

器父

图片

江姓翰墨

图片

六朝管华斋

再就是刀法的显现,这也是灵魂所在,有了刀法的篆刻才能称之为艺术。相对于浙派篆刻锯齿状线条表达之难,黄士陵的用刀风格相对比较中和。看似平淡实则奇崛,线条光洁无暇修饰很少进行残破处理,是自然用刀的爽朗利落。其以长冲刀的运用为主,使得线条酣畅淋漓顺畅爽朗,加以起收笔的细微变化,便有了其独特的味道。黄牧甫学习过前期和同时代的诸多名家的技法,在他前期技法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阶段便是学习汉印时期,通过仿汉铸印、汉凿印的特点,令印章气息高古,刀法浑厚,线条苍劲有力。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使得他在用刀上深得古法,将其前期作品放在汉印中很难分辨。在这种刀法下刻出来的线条也是简约凝练,与其他篆刻家相比更加清新独特。

字法运用也是黄牧甫篆刻一大亮点,其篆刻用字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有古玺汉印、瓦当旧砖甚至诏版货币等,这也使他的字法很活,包括字形变化和弧线的运用,看似工文一类,但也是最具有写意精神的风格,所以在学习观察中不要过于在意粗细一致这样的细节,做到用字活泼合法不显突兀。在创作中融进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这也是强大的文字功底体现的最好证明。

图片

题梅诗册 (局部) 郭超宇

其审美价值和意义,创造精神永远都不过时,更是深刻意义上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如后来的易大庵先生学习黄牧甫印风,同样也不仅局限于黄牧甫的特点,转化思路后最终形成了敢于大开大合的自己的艺术风格。

那么,我们学习其章法刀法字法不是为了成为他,重点是深入学习后再脱离出来。印风怎样继承发展,章法设计如何进行创新,整体印章效果朝哪些方面进一步挖掘,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真正去做到似曾相识而又不可名状,形成自己的面貌才是重中之重。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岁月鎏金印芳华   ---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