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常胎盘病理基础知识梳理

 o绿云o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正常的胎盘大体

正常的胎盘大体可见三层结构:

1、绒毛膜板(胎儿面):位于胎儿面,较光滑,表面覆有羊膜,脐带可在胎盘的不同部位附着。透过羊膜可见放射状走行的脐血管分支。

2、母体面(底板):较粗糙,为滋养层和蜕膜构成的底板。

3、中层:为绒毛和绒毛间隙。从底蜕膜上发出若干楔形小隔伸人绒毛间隙,将胎盘分为15~30个胎盘小叶。每个小叶含1~4根干绒毛及其分支,分隔胎盘小叶的隔称为胎盘隔

图片

正常胎盘胎儿面(大体检查时一般胎儿面朝上)

图片

正常胎盘母体面

图片

胎盘切面大体

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屏障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同时具有内分泌和防卫屏障功能。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通路,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的静脉血-----脐动脉及其分支-----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成为动脉血)------脐静脉-----胎儿。

母体动脉血-----子宫螺旋动脉------绒毛间隙(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子宫静脉------母体。

在胎盘小叶内,绒毛毛细血管的胎儿血与绒毛间隙的母体血并不直接相通,两者间隔一薄层结构,为一层选择性透过膜,对一些有害物质具有屏障作用,称为胎盘屏障,由绒毛内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上皮及其基膜,以及两基膜之间的少量结缔组织基质构成,又称为血管合体膜

图片

胎盘取材要点梳理

  1. 胎盘能取材,尽可能在新鲜未固定的状态下做大体检查,因为固定可以使许多肉眼可见的特征性变得模糊。如遇到以下特殊情况,可将胎盘固定后再做大体检查:1、携带传染性病原体;2、临床高度可疑胎盘早剥或边缘血窦破裂,而新鲜状态下观察病变不明显,固定后更易于观察;3、短时间内不能完成取材。固定时注意将胎盘平铺,一般是母体面朝下,胎儿面朝上,固定液至少是胎盘体积的3倍。

  2. 妊娠足月胎盘大部分呈圆盘形,直径15-20厘米,中央厚,周边薄,平均厚约2.5厘米。

  3. 胎盘检查的内容:形状:有无双叶、副叶和膜样胎盘等。异味:如有臭味,往往提示宫腔感染的可能。胎膜:完整性、颜色(感染时呈黄绿色且增厚)以及胎膜破裂的部位,辨别胎膜附着的位置。脐带:脐带附着位置(若为帆状附着,需测量附着处到胎盘边缘的距离,并注意血管出血、破裂以及血栓形成情况)、是否有扭转,是否打结、血管的数目(正常的脐带有两根动脉,一根静脉,打结或扭转时,横切面上可造成血管数量增多的假象,注意取材时避开这些部位),以及有无血栓、出血、囊肿、小结节、肿块等。胎盘:称重需要去除脐带和胎膜,只称裸盘的重量;固定后的胎盘,固定液为总重量的5%-10%,要酌情减掉固定液重量;要检查胎儿面有无结节斑块、羊膜出血,囊肿,纤维素蛋白、肿瘤等,正常的胎儿面呈紫红色,半透明状;母体面的完整性及发育情况、有无缺损、粗糙,血块、钙化;胎盘切面颜色的改变,有无苍白、充血、水肿,有无结节、囊肿,正常的胎盘切面呈海绵状深红色。

  4. 胎膜取材是要以胎膜破裂部位为中心,取一条2-3cm宽的胎膜,向同一方向旋转,成果冻卷样。实际工作中,部分胎盘破裂口较大,辨别不清最初始的破口位置,可根据临床病史针对性取材,例如妊娠高血压病史的胎盘,可选取胎膜较厚的区域,以保证取到脱膜层观察母体血管改变。怀疑有宫腔感染的胎盘,可选取胎粪污染较重或较糟脆的区域。

  5. 脐带取材一般取2块,中间及脐带根部各取一块,如怀疑有感染的病例,可在近脐带处再取一块,注意根部取材至少应高于周围血管附着1cm。

  6. 胎盘取材一般在胎盘的中心区域及中心与边缘之间,全层取材,一般取2-4块,胎盘取材时应该避开胎盘边缘至少2cm因为随着妊娠,胎盘边缘血流供应相对不足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不能够反映整个胎盘的血流灌注及整体发育情况。但是怀疑有宫腔感染的胎盘边缘较中心区域更容易反应胎盘感染的情况,建议多增加一块胎盘边缘区域的取材,以便了解胎盘感染的情况。

胎盘的组织学

  • 脐带:由羊膜上皮、华通胶和脐血管组成。羊膜上皮:脐带表面单层,远离胎儿脐部为复层柱状上皮,胎儿面时则为单层柱状上皮。华通胶由其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基质组成,还有少量的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血管起着保护作用。脐动脉平滑肌较厚,无内弹力层;脐静脉有内膜下内弹力层,平滑肌较薄。组织学应该注意观察脐血管的数量、是否有炎症,是否有血栓,是否有特殊的微生物存在,有无间质水肿,是否有胚胎学残迹,常见尿囊管或卵黄蒂残留,一般无临床意义。尿囊管残留,导致尿液从脐带残端露出。

图片

脐带的组织学结构

  • 胎膜:从里到外分别为羊膜层,绒毛膜层和蜕膜层。

    羊膜层由单层的羊膜上皮和薄层的胚外中胚层构成,羊膜没有血管。

    绒毛膜层主要由中间海绵层血管和绒毛膜中胚层组成。

    蜕膜层是胎膜唯一的母体成分,含有一些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蜕膜化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在胎盘边缘,包蜕膜与底蜕膜紧密相连,被定义为边缘窦,此部位往往可见炎症、退行性改变和出血

    胎膜镜下主要观察以下内容:有无炎症、炎症的类型及程度,注意蜕膜层中少量的淋巴细胞没有意义,因为正常是可以出现。此外,要特别关注蜕膜层内螺旋动脉是否有发生生理性的转换,是否有纤维素性坏死和粥样硬化等改变,后者可能与妊娠高血压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关。观察胎膜有无出血,特别是边缘窦部位,出血为陈旧性还是新鲜的出血,以及胎膜是否有羊膜结节或者胎粪等。

图片

胎膜的组织结构图(由内到外依次为羊膜层,绒毛膜层和蜕膜层

  • 绒毛膜板:位于胎儿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羊膜,羊膜-绒毛膜间隙,绒毛膜,绒毛膜下的滋养层/纤维蛋白层构成。镜下需要观察的内容是:绒毛膜板内血管有无炎症、血栓形成、感染、纤维素沉积、梗死。

图片

胎盘绒毛膜板(由上到下依次为羊膜,羊膜-绒毛膜间隙,绒毛膜,绒毛膜下的滋养层/纤维蛋白层

  • 底板:是位于母体面的最表层,由底蜕膜及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共同形成,又称为蜕膜板,镜下需要观察底板的完整性、是否有缺损、出血、血管改变、炎症。

图片

底板的组织结构图:底蜕膜及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共同形成

  • 绒毛: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间叶性绒毛、未成熟中间型绒毛、成熟中间型绒毛、干绒毛及终末绒毛

图片

图片

图片

间叶绒毛:有一层厚的滋养细胞覆盖,间质疏松,毛细血管发育差。6周以后,绒毛间质开始出现不成熟的毛细血管,管腔内可见不成熟的有核红细胞,中期未成熟的中间型绒毛以及成熟的中间型绒毛管腔内不再出现有核红细胞

图片

未成熟中间型绒毛:绒毛呈球茎状,间质疏松,有完整的滋养细胞帽,毛细血管发育差

图片

干绒毛:由未成熟的中间型绒毛逐渐演变而来,绒毛间质较致密,可见后壁血管成分,有些绒毛干与底板相连,为固定绒毛

图片

成熟中间型绒毛:由间叶性绒毛在妊娠晚期直接演变而来,横切面呈圆形,纤维性间质,含有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纵切面绒毛较为细长,但是毛细血管占面积不足50%

图片

终末绒毛:由成熟的中间行绒毛逐渐演变而来,间质毛细血管大于50%

图片

绒毛间隙:每个母胎循环单位是由一个绒毛树及其相应的绒毛间隙构成,每个胎盘有40-60个母胎循环单位。正常情况下,绒毛间隙充满母体血液和纤维素,分娩后,由于血液大量流失,绒毛间隙变狭窄。

滋养细胞类型

  • 细胞滋养细胞:呈多边形到椭圆形,大小一致,细胞边界清楚,包浆透亮,单核,可见核分裂象,表达p63,cyclin E,ki67,不表达hcg 、hpl等妊娠相关激素。

  • 合体滋养细胞:由大多核细胞组成,包胞质强嗜双色,可见大小不一空泡。细胞膜表面可见明显的刷状缘,细胞核常固缩深染,无核分裂象,表达hcg、 hpl等妊娠相关激素,不表达catenin、ki 67等。

  • 绒毛中间滋养细胞:单核,比细胞滋养细胞大,胞质淡然透亮,细胞核大小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