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胃反——大半夏汤

 铁毛l 2024-04-16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呕吐五: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吐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先呕而后渴者,积饮既去,而津亡作渴,故为欲解。先渴而后吐者,为水停心下,阻格君火,是以作渴。渴而饮水,为停水所阻,乃复呕出,此属素有积饮之家也。呕家津液失亡,本当发渴,今呕后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停留,所呕者,但是新下之水谷也,此属支饮。此段见“痰饮咳嗽”中。

1   呕能吐去积饮,也能亡津,津亡而作渴。先呕而后渴者,此为呕吐欲解之象。

先渴而后吐者,为水停心下,火升刑肺,肺热之渴,渴而饮水,新水与旧水,两水莫容,乃复吐出,此属饮家,素有积饮之家也。

呕家津液亡失,本当发渴,呕后反不渴,是心下有支饮停留也。所呕者,是新下之水谷也,此属支饮。

2   本条太绕了,是教辨证,是呕家,还是饮家。小半夏汤治支饮致呕。

3   呕家与饮家,都会有呕吐。是胃反之呕,还是水停心下,支饮之呕吐。比如:

一,五苓散提纲,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二,十枣汤提纲,心下痞硬,干呕短气,此表解里未和,十枣汤主之。

三,瓜蒂散提纲,气上冲咽,不得息,此为胸有寒。

四,少阴十六:...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五,呕吐十:呕后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湿盛胃降也。吐后泻湿。 

六,呕吐二十二:猪苓散,二十三、四,陈皮汤,陈皮竹茹汤。都是痰饮之呕。

七,痰饮二十五: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另外,发现一个对比病案,上焦寒饮,虚则温之,实则吐之。

四逆汤——四逆厥证,膈上寒饮,不可吐也,急温之。虚则温之。(少阴十六)

瓜蒂汤——厥逆寒盛,气厥不降,不能化津,邪结胸中。实而吐之。(厥阴十六)  

呕吐六: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病人欲吐者,陈宿在上,故不可下。

1   胃寒不降,脾寒不化,所以欲吐,陈宿在上,不可下之。

2   本条欲吐,是承接上条提纲的。陈宿在上,是支饮之吐,不可下之。

呕吐七: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呕家而有痈脓,当令其脓从呕出,不可降逆止呕,使脓无出路。俟其脓尽痈平,则呕吐自愈矣。

哕八: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浊气上逆,则生呕哕。哕而腹满者,太阴之清气不升,阳明之浊气不降也,前后二阴,必有不利之部。前部不利,利其水道,后部不利,利其谷道,前后窍通,浊气下泄,则满消而哕止矣。

1  本条是教辨证论治。利其前后二窍,也是治胃反呕吐之总纲。如水气病的发汗与利小便。所以临病问诊,必问其大小便,是否通利。利其前后二窍者,观以下诸方,好是承接下条大半夏汤。本条同《伤寒》阳明五十六。

呕吐九: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半夏二升,洗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胃反呕吐者,前窍短涩,后门干燥,多有粪若羊矢之证。盖手足太阳,两经同气,水谷入胃,脾阳消磨,散其精华,上归于肺,雾气化津,传于膀胱小肠,水路清通,谷道滋润,是以小便不涩,大便不干。胃反气逆,肺金莫降,津液凝瘀,化生痰涎,二阴失滋,枯涩燥结,故粪如羊矢。下窍堵塞,浊气莫泄,逆而上冲,故呕吐不止。缘其阳衰土湿,中气颓败,不能腐熟水谷,化气生津,以滋肠窍,是以饮食不得顺下而逆行也。大半夏汤,人参补中气之虚,白蜜润小肠之燥,半夏降胃气之逆,中气旺而水谷消,下窍开而渣滓降,浊气不升,呕吐自止也。

阴阳别论:三阳结,谓之膈。手足太阳,是为三阳,足太阳膀胱结则小便涩,手太阳小肠结则大便干,下窍涩结,浊气上逆,故食膈而不下,总由于阳明之阳虚。噎膈、反胃颇同,反胃之病,在胃之下脘,噎膈之病,兼在胃之上脘。上脘气闭,则食不能入,下脘气闭,则入而复出,阳明之性,阳盛则开,阴盛则闭故也。

1   足太阳以寒水主令,而手太阳小肠之火,从水化气为寒,故手足太阳,两经同气。

    二阴失滋,枯涩燥结。足太阳膀胱燥结,小便涩少,手太阳小肠燥结,粪如羊矢。

    此胃反者,是手足太阳,二阳结之病,总因于阳明之阳虚也。噎膈也同。胃为阳腑,阳盛则开,上能入而下能泄,阳虚则闭,上不能入而下不能出。

下窍堵塞,浊气莫泄,逆而上冲,故呕吐不止。中焦阳衰,是为中气颓败。大半夏汤,人参,补中焦之阳气也,白蜜,润小肠之燥,半夏,降胃气之逆也。中焦阳旺而谷消,二阴滋润,下窍开而渣滓降,浊气不升,呕吐自止也。

肺金莫降,津液凝瘀,化生痰涎。如果呕吐,不要误以为痰饮之呕,必问二便。

2  胃反噎膈之病,是手足太阳,三阳结之病,总因阳明之阳虚。对比大便秘结,是脾虚湿盛,胃化脾湿,而不化肠燥,手足阳明之病。(《四圣》便坚根源: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

   消渴,二阳结,是手足阳明之病。(此是外感卫热也)

   便坚,二阳结,是手足阳明之病。(此是内伤湿寒也)

   胃反,三阳结,是手足太阳之病。(此是内伤湿寒也)(中焦阳虚,阳明阳虚也)

3  总结,胃反噎膈之病,因于阳明阳虚,二阴失滋,手足太阳,二阳燥结也。手足太阳,两经同气,胃气不降,二阳结也。

   附:45页《素问》“阳阴别论”;三阳结,谓之膈,手足太阳,是为三阳。

    消渴二:二阳结,谓之消。手足阳明,是为二阳。

论;本方半夏“洗”,是打碎之后,用开水淘洗。半夏二升,200克,因量大,无人敢用,人参45克,补中焦阳气。古时病人不支,皆以大剂参汤灌之,就是保中气也,中气在则人不亡。现代皆畏其力大,无人敢用,医生开方也是只有几克的量,其实放心大胆的用,中气存而人无亡理,若不敢大量用也可少量适加,若皆畏之,怎能急救。蜂蜜一升200毫升,润小肠之燥,通其谷道。小肠丙火,大肠庚金,火克金,小肠之病而大肠受之,故言蜂蜜润小肠之燥,而不言大肠之燥。润小肠即是润大肠也。

按:张锡纯治肠结,赭石莱菔加芒硝汤其医理,即可为大半夏汤的替代方,赭石降逆通关,莱菔破气,芒硝泻燥。

张锡纯,治呕吐剧烈,用大剂赭石,如汤剂不下,改用粉末,三钱不行改三两,总之先把胃气降下去,不吐者才能服下其它的药。赭石能有降胃之功,但不利于肝脾之陷,所以旋覆花代赭汤有人参。

   大半夏汤——谷道燥结,小便结涩。此是内伤湿寒之病。

   大承气汤——肠结燥屎,小便涩少,此是外感热燥之病。

   胃反之谷道不通,与大便秘结,虽然都是大便不通,但病理真不同。胃反谷道不通,是胃阳虚而手足太阳结。大便秘结,是手足阳明病,胃化脾湿,不化肠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