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从阴谋到阳谋,眼光放长远关键时刻能救命!

 HNYZL 2024-04-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毛泽东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告诉我们,目光短浅犹如坐井观天,只有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才能把握全局,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最终笑到最后。

道理很清楚,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因为短期利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快而容易的;而长远利益的获得却又慢又难。两者一个是芝麻,一个是西瓜。

对很多人来说,眼前的芝麻是实实在在的,而远处的西瓜则虚无缥缈。重点是那个西瓜,可能要付出长期的努力,还不一定能抓得到。

《资治通鉴》里面的韩王安就为了眼前的芝麻狠狠砸了自己的脚,间接成就了秦国的统一霸业。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让秦国统一六合的步伐迅速加快,郑国渠的成功修建功不可没。而这一切,则源自于韩国的一场阴谋。

山东六国中的韩国不仅最弱小,还地处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的交通要道上,韩王安感受到了极大的生存压力。
韩王安天天绞尽脑汁地想怎么削弱秦国,能让韩国多活几年。他想到了一条妙计,让本国资深水工郑国担任间谍,游说秦王,让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条灌溉沟渠。
这项工程名义上是为秦国农业着想,实际是韩国想诱使秦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上,这样就能消耗秦国实力,使其无力发动兼并战争,进而保全自身。
这个项目在当时绝对是大型基建项目,搞这些项目都会有一个特点,就是预算总会被不断突破。工程一旦开始,就算决策层想停下来,看着付出的沉没成本也不敢停,只能听任追加投资。
韩王发话,郑国只能乖乖到秦国完成任务。
郑国到了秦国,游说秦王嬴政。
嬴政果然采纳了郑国提出的在渭北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议,并命令他主持修建引泾灌渠。

图片

秦国这么顺利批准这个项目,主要因为关中平原雨量少,盐碱地多。粮食产能很低。如果能建设灌溉水网,就不用看天吃饭了。
韩国这一出计谋,歪打正着,刚好契合了秦国的发展战略。
郑国顺利开始修渠。修渠所需时间很久,工程进行到一半,郑国的间谍身份与“疲秦”阴谋败露了。秦国朝野大为震惊,尤其是嬴政,本来十分信任郑国,知道这件事后气坏了,要亲自审理这个案子。
郑国作为一名板上钉钉的间谍,肯定难逃一死。但是他的辩解特别有力,直接让他由罪臣变成功臣。
郑国临危不惧,从容作答,“我虽然是来充当间谍的,但水渠修成之后,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我只不过是为韩国争取了几年时间,而为秦国建立的却是万世之功。”
图片
秦王嬴政听了,觉得郑国说的确实是事实,就命他戴罪立功,继续组织修建。
郑国的阴谋变成了彻底的“阳谋”。
经过数十万人近十年的艰苦努力,水网顺利建成。全长三百里、横跨渭北平原的郑国渠,让渭北地区大片农田得到改良,秦国粮食产量大增。这也意味着秦国的国力与战斗力大增,韩国对秦国越发没有还手之力了。

图片

韩王安的目光是短浅的,他本意“疲秦”,实则是在壮秦。他千方百计想出来的方法却在饮鸩止渴。他只看到了韩国几年的安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加严峻。
在郑国为韩国争取的几年时间中,韩国本当利用这段和平时期积极备战、积攒实力,韩王安却全无作为,白白错过机会。
对郑国来说,他的眼光长远的。即使被发现了间谍的秘密,依旧不卑不亢,说自己是在为秦国建立万世之功而出力。这番说辞也成功救了自己的命。以严刑酷法著称的秦国,在郑国渠修成后还为表彰郑国,将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让郑国千古留名。这或许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了。
对秦王嬴政来说,他的眼光长远的。他准确看到水网灌溉系统对秦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没有急于攻打六国,而是动用十万人力、耗费十年之功建渠。即使发现郑国的间谍身份,依旧不拘一格任用贤才,不仅造福了关中百姓,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扫荡六国的“后盾”。
因此,宋代诗人杨王休作诗道:“常情自古惮谋始,岂料疲秦终利秦”。
作为“秦计”的郑国渠,鬼使神差间成就了秦国的统一大业。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国灭韩国。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