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新志舆地志(十五)

 鄂中京山 2024-04-17 发布于湖北

覃孝方署  钩张猛龙碑文  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刊发(京山市档案馆藏本)

曾凡义整理

京山新志舆地志目次

序言
第一  舆图(另刊专册)
第二  沿革附疆域沿革系
第三  山水
         山系
         水系
第四  区域
         四至
         天度
         区划
         土地
         户口
         水陆交通
第五  名胜古迹
         故城
         胜境
         传说遗迹
         名人故址
         纪念建置
         寺观
         坊表
         塚墓
         勘误表  (此抄本已校正,表未录)

寺观

荆州敬鬼,尤重祠祀,盖楚风也。梁武恢弘疆宇,南新北司,并为重镇。武帝好佛,广建寺庙,风习传衍,有由来矣。吾邑名山胜地,旧皆建置寺观,民国以来,几于尽毁。然旧志所载,录之亦可见民俗投其所好,固无地不可以捐助而兴建也。采访稿各乡寺观甚多,未尽录入。

多宝寺

县治东白鹤观旧址,明《一统志》宋乾德二年,铁牛禅师建。清《一统志》据《淳熙志》图,在县南河畔,铁牛禅师建寺数处,多宝其一也,邑人吕浩施。王格《重建疏文》郑文宝在《京山寒食日赠经秀上人》诗,诗云:“花时懒看花,来访野僧家。劳师击新火,劝我雨前茶。”篆刻石在寺中。《舆地纪胜》元时寺毁于兵,石刻亦亡,明洪武十年,僧悟铠因白鹤观故址徙建。永乐五年修正殿五间,八年僧法治等加修,天顺六年僧祖会建钟鼓楼一座,铸钟一万三千七百余斤。正德十五年,僧通佐重建山门。杜濙《碑记》见《通志》金石嘉靖十三年僧达浩重建正殿,地址更加增廓,王格《碑记》其榜大雄宝殿,王太仆书,寺后又建观音堂。天启二年殿朽,佛像焚,俱重新之。明李维桢《重修大雄正殿疏》、清王吉人《重修大士阁疏》二百余年,寺日荒圮,然规模宏壮,甲于诸寺。寺东旧有银杏一,皂荚树三,围十余尺,皆数百年物,今俱无存。寺前有巨塘,东为钟鼓楼。《光绪志》据《康熙志》增订寺内有京山尉王某重书文宝诗石刻,又有《重修多宝寺记》,正德十五年嘉兴知县杜濙撰,夏宠篆额,陈仕书。又有重建正殿碑,嘉靖三十四年王格撰,高岱篆额,王宗予书。《光绪志·石墨》正殿前檐篆书“象教僧新”牓,字大二尺,李维极立,相传为王铎书。寺左有僧塔三,皆有砖铭,二已漫灭,其一字尚可见,弘治十七年立。山门石额“多宝净因禅寺”,正德庚辰光泽王书。《云杜故事瞥记》半朽殿宇及碑石,民初犹见,抗战期全毁,闻办农场者以碑砌池,殊可惋惜。

白鹤观

在县治东,明《一统志》县东二里,相传多宝寺其故基也。后废,有黄冠即今处建,仍旧名,即道会司《康熙志》道会司原在白鹤观,今在城隍庙。《光绪志》道会司在城西紫霄宫,明嘉靖三十二年羽士董元真重修。三十三年羽士王元增建三清殿王宗茂有记。观旁有银杏,视多宝寺更茂,树下有井,甚甘冽。《康熙志》据《淳熙志》图,三(清)观在县南太湖山之西七里畈,不知何年移于城东,今已日就荒芜矣《光绪志》。

兴阳寺

在县北一百里,唐僧道钦建,相传为文殊遗址,明宣德九年僧焰中建,黎永明记。嘉靖中增修,王格记。《康熙志》其地有泉泻入罗家垱,灌田数百亩。自日寇据大山头,寺被拆毁殆尽采访稿。《类苑》云,郢中渔人网于汉水,一石长尺余,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以物试拭其端,得一书卷,乃唐天宝年所造《金刚经》,题志甚详,其末云医博士摄此阳,县令朱均施,首尾无沾渍,为土人李孝源所得,因感经缘之异,施万缗写佛经一,藏于郢州兴阳寺《舆地纪胜》。《康熙志》引作《梦溪笔谈》,并云此阳为唐州属邑。

摩旗山观

山在县西北六十里,上有观,云揭傒斯、卢挚、程文海有记游诗,又有程文海碑《光绪志》引旧志。

千佛寺

俗传元至正间有千佛过此,取水沐浴,泉即涌出,元末废。宣德四年僧道恕重建,后分为二《康熙志》。

天师观

在花山稍下,即灵济道场。相传灵海祖师过此,百草皆花《康熙志》。

查山寺

一名遮身寺,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小阜街北首,与随县相近。《光绪志》寺创于大茎和尚,其八代徒持清建堂开山,又一代募修竣工,置田九十二亩,后增置一百二十亩《大洪山志》。

太阳寺

在太阳山南,相传建于唐贞元中,然寺额犹题“长庆”,疑长庆间造也。宋敕苏侍郎建修,已而物故,留葬寺旁。殿东有大石槽,传是普庵故物,可不火而炊,今断。寺宏丽为县诸寺冠,前代名贤多游焉,有王文康公、张员外、李驸马、张都尉及陈纯夫、蔡积、张商英、郭辑诸公记颂篇什,石刻甚多,其咸通六年,碑字磨灭不可考。元末兵燹,罕存。明洪武中沙门慈得运重建,弘治、正德中相继重修。寺侧有婆罗树一,大与观音岩等,有马瑛及王格记《康熙志》。清康熙癸卯,僧古峰重修,秦嘉系有记《光绪志》。

法衍寺

在平坝西南五里《光绪志》。

富水寺

即富水废县所在地,宋名资圣院,明正统八年僧普茂重修《康熙志》。附近有大村,名寺门口,门前多井,水清洁采访稿。

东岳观

观为富水所经,元时旗山镇巡检司在此《光绪志》。旧有银杏树一株《章志》。

天王寺

一名保福禅院,在县东北四十里,宋铁牛禅师开山《光绪志》引《章志》,传肇于唐,无铁牛开山语。明景泰己亥僧清亮重建,万历末僧真贤重修三殿,有记。天启初,因水损复修。崇祯兵祸毁其大半,里人程宗燕等葺之,且加修珈蓝殿,清初僧海广重修。寺临大溪,百泉所放也,泉流峡中,及其将汎,而峻岭右廻,为寺址所在《康熙志》及郑友元记。 

蒲骚寺

在县西九十里,唐建。清《一统志》《左传》桓公十一年,莫敖狃于蒲骚之役。蒲骚今应城西北《乾隆府厅州县志》。 

蒲圻寺

宋名广福禅院,在县西九十里,建于唐贞观中。元至正九年僧瑜重建,奉议大夫王德明记,与蒲骚寺相望,故名《康熙志》。

大迹寺

在县西南七十里大迹山,宋名普云禅庵,有元大德八年石炉,延祐四年大石磨《康熙志》。

伏龙寺

县南五十里分水岭,孙凤举建《光绪志》。

弥陀寺

在县西南八十里,明正统二年建《光绪志》。 

报本寺

在县西南青畈团,僧法明于清同治十一年募置香火田三十余亩《光绪志》。

永隆寺

在县南一百里,明正统八年僧法云建《章志》。

摄昙寺

邑明经李滋白记,云在居民宅后,今有塔碣,唐咸通六年进士尹璞撰《康熙志》。案采访稿,今财宝乡有摄昙寺,《云杜故事稿》《全唐诗》有尹璞题杨收相公诗一首。

龙山寺

在西龙尾山侧,宋名广福院,名洪武重建《康熙志》。

纂峰寺

在县南六十余里,宋名纂子龙泉院,即竟脱禅师卓锡出泉者也。上有柏三株,大可二十尺,高倍之,盖千余年物云。《康熙志》旧志载,有洪武十一年废钟,嘉靖三十五年磬,万历元年钟《光绪志》。

赵横寺

县西南四十五里黑龙洞侧,宋乾德三年沙门归柔建,本名慧通禅院,至道二年重修,乡贡进士饶光辅记。《富水郡志》云,靖康间郝明据郢,遣其徒没角牛领兵寇复州,至赵横山欲纵火,主僧求见,盛怒,欲斩之,以其言貌不凡,遂加敬焉。既入寺,寂然无闻,但见慈护菩萨塑像,遂敛兵而去。又寺中有唐殿,天宝时建,规模古雅。邑人郝玉吾书柱云:“地从天宝登三宝,刹是京山第一山。”其子敬年十岁,亦题一联云:“七宝梵王宫,神仙募造,有唐殿宋碑,半座高僧石塔;六朝丞相府,夜半飞升,余龙池韩井,几株老影婆椤。”寺前有韩丞相井,俗传寺本韩丞相故第,昔有高僧求门外地为安禅之所,韩不予,其夜僧以杖指挥,翌晨韩宅他徙,唯井独存。《康熙志》明王格诗:“偶逐樵夫度远峰,金宫一簇万芙蓉。香林宿雾巢栖鹤,古洞腥风卧蛰龙。云壑偏寻前代碣,石楼遥听夕阳钟。山僧琴酒能误客,开户长廊雪满松。”宣统《湖北通志》

泉激寺

在县南三十五里,宋名感教禅院,绍兴二年造,元季废。明正统元年僧继焰重建,有元大德二年钟一,至大二年响铎一,又有正统十二年、万历四年废钟各一,清举人夏恂记碑《光绪志》增订。清太平军入境被焚,今仅存前后殿采访稿。

云台观

在聊屈山顶,庙宇宏敞,有殿三楹,三月三日为香会,今已坍塌。旧时乡人多于是日进香,并卜岁收丰歉。采访稿

双泉观

在嵩门口山顶,左右各有一泉,庙有前后二殿,已毁,其间有古柏二株尚存。采访稿

嵩门寺

即松门寺,相传唐贞观时建,元末毁,明正统九年重修,万历二十六年加修。《安陆府志》在双泉观西侧山腰,庙殿前后桂竹丛生,前殿有大石碑二座,高丈余,石色纯青,其一碑文明孙鸣治撰文,载旧志。今庙宇已毁,唯二碑尚存采访稿。

龙门寺

即柳门寺,在柳门口内,庙颇宏壮,前后园地近百亩,古木参天。凤尾泉出于寺门前,泉甘土肥,附近各村亦饶,颇有桃源之乐。今庙亦被毁,仅存大门石框及“敕赐龙门寺”横额。采访稿

金山寺

在金家山顶,有大殿可南向俯瞰襄河,今亦被毁。采访稿

虎爪观

在虎爪山顶,俗称半丈庙百间房屋为一丈,半丈即五十间也。采访稿

长沙寺

在官桥西南约十五里,旧有古庙,僧数十人。周围多树木,今皆斫伐,仅存房屋数间。采访稿

办顿寺

在县西陈家集之东约五里八里冲口,今废。采访稿

月掌寺

在月掌山,宋名寿圣禅院,元末废。名正统僧本珍重建,有建隆古钟。《康熙志》

潼泉寺

在潼泉山,宋名法兴禅院,独孤标开,有行军司马监京山酒务刘某记,潜江段陟云有诗,宣德四年僧了传重建。《光绪志》

湖山寺

在县南三十里,明正统中僧继明、继焰建《康熙志》。李大泌云,县三十里而近有湖山,俯视竟陵诸湖,如在杖履下。而龙泉寺冠之,云雾时相变易,登高望远为最胜。清易镜清有诗,并注云龙泉寺俗名湖山寺《光绪志》。据采访所见,湖山寺高耸于吴堰岭东北,庙宇雄壮,风景极佳。龙泉寺在龙泉镇南首,今巍然犹存,镇以其寺得名,是湖山寺与龙泉寺实不同也。

圆通寺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元延祐建,后毁。明天顺七年僧普钊重建。有洞,洞有天生石面塑大士《光绪志》订正。明高岱有诗,在官桥北约五里,抗战期间被日寇拆毁采访稿。

金泉寺

在县南四十里,明正统三年僧了善建,天顺元年僧可鹫重修,《康熙志》明王鸣玉有诗二首,郑友仁有五律一首。

永康寺

在县南四十里,明弘治元年建,有元泰定二年钟。《康熙志》寺有元钟,盖建自元。《光绪志》

黄慈寺

在县南十五里,宋乾德中铁牛所开,元季毁,明洪武十里碧嵒和尚重建。《康熙志》

临溪寺

在县南五十里,宋天圣二年僧继梧建,明正统间僧铭琼、嘉靖间僧广诚重修,旧志有正统十二年铁磬一。《光绪志》

白云庵

在县西南五十里马头山顶,明正统四年建,今广为寺,弥望百里《康熙志》。康熙乙丑,庵前王姓家牧童闻空中二三里闪闪有声,仰视一大鸟自南来,翅大如箕,高丈余,骤集其臂爪之,童骇归。击钲驱之不去,燃火铳,伤鸟左翅,缚归数日毙,或曰鵰也《光绪志》杂志。

子文寺

在县东南四十里烟墩岭陈子山之北,内奉楚令尹子文主,俗讹呼为紫云寺,有万历元年磬。《光绪志》

长庆观

在天门山,金大定中建,明嘉靖中甲寅重修。《光绪志》

禅房院

县东四十里,禅房山旧有禅房院,宋程祁尝游此,有诗《康熙志》山。参照山系,相传寺在四老顶南麓,及王希旦建墓于此,而移其院于东南里许之庙山。清同光间邑人刘志道改名禅善寺,清壬子、癸丑间宝莲寺主持募化,建观音阁、祖师殿、玉皇阁、文昌宫、武圣宫、灵官殿于四老顶山上人和砦间。民初因地方变乱,有兵事,被毁。宝莲寺在源泉镇西北,当石激河庙潭之西岸,原为明时古刹,因庙潭水有潮涌,名涌泉寺,清光绪间改名宝莲寺采访稿。

归德寺

在县东六十里,宋名广圣院,乾德中铁牛禅师开,元末毁,明永乐三年僧慈惠重建。《康熙志》

能仁寺

清康熙断桥和尚开山,里人刘良文捐修,堂、殿、廊、厨百有余间,引泉凿池,辟径种树,宋家河口青龙庵僧了凡建。《康熙志》

盘石寺

在县东林泉山北,与曹武市邻。《康熙志》

灵济庙

县东五十里有灵济山,与大月山对峙。其上有庙,神曰灵济。《康熙志·山》

真如寺

宋名永福真如院,有宋钟。明嘉靖十年,土人于水涯得一佛像,重不可举,寺僧钹鼓迎之,数人舁入寺。《康熙志》

长森观

宋名兴佛禅院,在县东北一百里。《康熙志》

骑龙观

去县七十里,在佛子山尾。《康熙志》

圣境观

县东北三十里圣境山,山峻耸,多林木,前临溪水,有观据其顶。又《艺文》有王振孙文曰,唐以前水经山麓名境溪,明永乐建寺,改名圣境。《康熙志》圣境山今称胜境山。

大德观

在县东北一百里,明正统十年建。《康熙志》

子陵寺

旧有庙三楹,为日寇所毁。采访稿

法水寺

在县南七十里,明正统九年建。《康熙志》旧有庙三楹。民国二十年被毁采访稿。

普济寺

在县北九十里,明宣德十年建,清康熙八年王振孙重修。《康熙志》

莲花寺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汉水滨。《康熙志》

观音寺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孙衡建。《康熙志》

紫竹寺

在县东六十里,明正统五年僧惠莹建。《康熙志》

中峰山院,明永乐年建。界河寺,宣德年建。上庵寺,永乐年建。下庵寺。以上皆在县北一百里。《光绪志》引旧志

白马庙

县北二里许张良山附近。《康熙志·山》又县东接水,天门界亦有白马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