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佐剂:疫苗效力的强大助推器

 AmBeed 2024-04-17 发布于上海

提起疫苗,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卡介苗、糖丸儿、牛痘......都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的疫苗。但说起疫苗的最强辅助—免疫佐剂,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一般而言,减毒活疫苗本身带有免疫刺激信号,足以引起获得性免疫应答。而由于缺乏启动免疫应答的某些免疫信息,或者消耗过快等因素,类毒素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往往需要免疫佐剂来增强或调节免疫原性[1]

图片

图1:疫苗(来源:维基百科)[2]

免疫佐剂

免疫佐剂简称佐剂,即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指那些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内,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助物质。佐剂能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对机体无毒,也不会诱导自身免疫或过敏反应,因此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免疫增强剂[1]

佐剂的作用机制

佐剂最主要的作用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刺激抗原递呈细胞(APC)。目前已知的佐剂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分为4类(图2):1.缓释抗原并增加抗原的吞噬:抗原混合佐剂注入机体以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抗原的作用时间。而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抗原递呈细胞吞噬。2.刺激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释放:佐剂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增强免疫细胞向免疫部位的募集。3.激活炎症小体:有研究表明,铝佐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活化炎症小体的方式进行,当小鼠的NLRP3炎症小体组分或者是caspase-1缺失后,再用吸附有ova的铝佐剂免疫小鼠,铝佐剂不能增强ova特异性抗体产生。4.PRR的激活:先天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例如TLR)感知微生物,这些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介导免疫反应。而免疫佐剂能够激活PRR,从而将免疫细胞募集到注射部位,激活免疫反应[1,3-5]

图片

图2:佐剂的作用机制[3]

佐剂的分类

佐剂的使用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1932年,铝佐剂被批准用于白喉疫苗,从此揭开了佐剂应用的序幕。除了铝佐剂等矿物盐类佐剂外,还有:1.油乳剂佐剂,如皂角苷类佐剂、水包油类和油包水类乳剂,包括弗氏完全佐剂、MF59和AS03,其主要组分包括squalene,Tween 80,Span 85以及DL-α-Tocopherol;2.靶向于模式识别受体的佐剂,如TLRs激动剂,包括CpG ODNs(TLR9激动剂)、Flagellin(TLR5激动剂)、Pam3CSK4(TLR1/2激动剂)、Monophosphoryl lipid A(TLR4激动剂)、Imiquimod(TLR7/8激动剂)、Resiquimod(TLR7/8激动剂);以及STING激动剂,例如2',3'-cGAMP[6]、Cyclic-di-GMP[7];3.微粒抗原递呈系统佐剂,如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微粒以及纳米粒子等,如PLA/PLGA和Virosomes;4.细胞因子类佐剂,如可增强对抗原初次和二次反应的IL-1和可以刺激TH1反应进行的IL-2[1,4]。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用于疫苗研发的免疫佐剂如下[8]

图片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佐剂在重组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研发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近年来,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深入探索使得佐剂的作用机制愈发清晰,这些宝贵的认知对于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疫苗佐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疫苗研究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夏赟,武梦玉, 张永辉. 免疫佐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中国科学基金, 2020.

2.https://encyclopedia./vaccine

3.Azmi F, Ahmad Fuaad AA, Skwarczynski M, Toth I. Recent progress in adjuvant discovery for peptide-based subunit vaccines.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4;10(3):778-96.

4.Facciolà A, Visalli G, Laganà A, Di Pietro A. An Overview of Vaccine Adjuvants: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Vaccines (Basel). 2022 May 22;10(5):819.

5.Eisenbarth SC, Colegio OR, O'Connor W, Sutterwala FS, Flavell RA. Crucial role for the Nalp3 inflammasome in the immunostimulatory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adjuvants. Nature. 2008 Jun 19;453(7198):1122-6.

6.Ritchie C, Li L. cGAMP as an Adjuvant in Antiviral Vaccines and Cancer Immunotherapy. Biochemistry. 2020 May 12;59(18):1713-1715

7.Chen W, Kuolee R, Yan H. The potential of 3',5'-cyclic diguanylic acid (c-di-GMP)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adjuvant. Vaccine. 2010 Apr 19;28(18):3080-5.

8.https:///ct2/hom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