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雪原》曲波的遗孀离世:她救过丈夫的命,4个儿女定居海外

 细品名人 2024-04-20 发布于北京

(曲波的妻子刘波)
2024年4月14日,著名作家曲波的遗孀刘波在北京离世,享年100岁。
曲波创作的《林海雪原》《桥隆飙》《山呼海啸》《戎萼碑》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林海雪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林海雪原》被改编成电影、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及64集电视剧《林海雪原》,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桥隆飙》被改编成38集电视剧,也创下了超高收视率。
曲波与刘波是一对传奇夫妻,战争年代刘波曾救过丈夫的命。2002年曲波不幸在北京离世,刘波在悲痛中坚强。
曲波与刘波的4个子女都定居海外,他们的人生现状怎样?

01

(年轻时的曲波)
曲波192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风仪枣林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
曲波的父亲曾在小作坊里当染匠,失业后在家种地。由于家庭贫困,曲波只上过5年半私塾,但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
少年时代,曲波熟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古典名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曲波失学后在家种地、砍柴,帮父母养家。
1938年,15岁的曲波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曲波先后在胶东公学(今鲁东大学)、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随八路军在山东与日寇作战,担任过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4中队政委等职务。
1942年,曲波带领工作检查团到胶东军区后方医院检查工作,认识了刘波。

(年轻时的曲波与刘波)
刘波1924年出生于山东黄县,比曲波小1岁,两人是老乡。
刘波14岁参加八路军,15岁升任胶东后方医院护士长。同年刘波入党,并任医院党委委员。
曲波16岁就在胶东军区13团当文化干事,17岁当指导员。曲波与刘波年龄不大,却是两个老革命。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这对山东老乡相爱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为了巩固东北抗日根据地,山东军区胶东海军支队奉命北上,部队到达黑龙江省五常县重新编队,曲波担任二团副政委,刘波担任军区政治部秘书。

(早年曲波)
1946年6月,曲波与刘波在牡丹江军区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当时牡丹江一带匪患相当严重,新婚第二天,曲波就随部队进山剿匪。
曲波与刘波共育有4个儿女,大女儿名叫曲淼淼,生于1947年。老二是儿子,名叫曲晶晶,生于1949年。
老三是儿子,名叫曲磊磊,生于1951年。最小的女儿名叫曲毳( 读音cuì )毳,出生于1953年。

02

(我军在东北剿匪)
曲波带领部队剿匪相当危险,部队冒雪在深山老林行军,经常遭土匪伏击,长时间不能回家。
曲波只有回军区汇报工作,才能与妻子团聚。他在家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返回部队剿匪。
1946年12月,曲波剿匪回来,10根脚趾头全从袜子里露出来了,身上军装又破又脏,浑身长满了疥疮。
刘波从医院拿来药膏,让丈夫在火炉边弓着腰,给他全身涂药膏。
大股土匪被歼灭后,部队组成了武装侦察小分队,在深山老林里追击小股残匪。

(杨子荣(1917-1947.2.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杨子荣担任侦察小分队的排长,战功赫赫。他带领4名战士化妆成土匪,深入虎穴。1947年2月6日,杨子荣里应外合,活捉匪首“座山雕”张乐山。
东北军区给杨子荣记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剿匪中不幸壮烈牺牲,曲波悲痛不已。
残匪肃清后,曲波随部队参加辽沈战役。战斗中,弹片将他的股动脉割伤了,大腿骨折。丈夫没有消息,刘波心急如焚,她从东北一路南下,到各战地医院查看牺牲人员登记。
当时刘波已经怀孕5个月了,妊娠反应严重,吃什么吐什么,长途跋涉让她疲惫、憔悴不堪。

(1948年4月,曲波在法库战役中左臂负伤后与刘波合影。)
一个多星期后,刘波终于在河北易县一个农民家里,找到了身负重伤的丈夫。曲波躺在门板上,高烧到39度,脸色苍白。
军医告诉刘波:曲波急需输血,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由于伤员多,他们找不到匹配的血浆。
刘波大声说:我与曲波的血型相符,抽我的吧。因为刘波是孕妇,军医不同意。
刘波救夫心切,执意为丈夫输了200cc血。是妻子救了自己的命,曲波将妻子当救命恩人。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曲波的右腿比左腿短了4厘米,成了一名二级甲等残疾军人,需要拄着双拐走路。

(曲波)
1950年,曲波夫妇从部队转业,进入齐齐哈尔车辆厂工作,曲波担任厂党委书记。
生活稳定下来后,曲波常常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活着很幸运,有必要将战友的英勇事迹记录下来,鼓舞激励后人。

03

从1955年起,曲波开始在家里创作《林海雪原》。他怕别人知道后笑话,就在家里偷偷写,还将窗帘拉下来。
最多的一天,曲波能创作10000字,从早写到晚。刘波将丈夫的手稿抄下来,然后装订成册。
写到战友牺牲时,曲波常常趴在桌子上痛哭。

(曲波(二排右三)前往海林瞻仰杨子荣烈士墓)
也就在1955年,曲波和妻子被调入北京工作,举家进京生活。曲波担任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刘波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工作。
40多万字的初稿完成后,刘波买回两米布,将书稿包成两大包。曲波家对面就是外文局,《中国文学》编辑部在这里办公。
夫妻俩拎着书稿来到编辑部,但这里发的是外文作品,对方建议他们去作家出版社试试。
随后,夫妻俩又带着稿件坐公共汽车来到《人民文学》编辑部。

(这里是文学爱好者的圣殿)

(著名作家龙世辉(1925年12月30日—1991年8月18日))
曲波对编辑龙世辉说:我不是专业作家,不知道写得行不行。如果你们不用,麻烦给我打电话,我来取退稿。
一个多月后,曲波接到了龙世辉的电话,说稿子准备采用,需要做修改。在编辑的指导下,曲波对稿件进行了重新修改。
随后《人民文学》以《奇袭虎狼窝》为题,连载了《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夜审》《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等6章。
1957年9月,《林海雪原》经作家出版社出版,轰动全国。小说中的女军医“小白鸽”白茹,就是以刘波为原型创作的。


后来,《奇袭虎狼窝》又被译成俄文、英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挪威文等多国文字。据初步统计,《林海雪原》在国内累计印刷达313.6万册。《林海雪原》让曲波一举成名。
从1959年至1965年,曲波又先后创作了《山呼海啸》《桥隆飙》两部长篇小说。曲波创作的工业题材小说《热处理》《争吵》,及散文《散观平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曲波被打成走资派,经常被批斗,后来还被关进牛棚。

(曲波)
有人逼曲波写材料揭发别人,这样他就可以自保。很多人靠这种方式过关,添油加醋陷害好人。但曲波坚决不害人,没有揭发任何一个人。
还有人劝刘波与曲波离婚,遭到她的严词斥责。

04

曲波夫妇的4个儿女也受到他的牵连,大女儿曲淼淼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出生的,曾被母亲寄养在牡丹江后方的托儿所里。
曲淼淼在中国医科大学读大二时,特殊年代开始了,她在学校里受到冲击,被老师和同学另眼相看。

(曲波的创作手稿)
曲波夫妇的大儿子曲晶晶,被下放到陕北农村插队。
1968年国家有政策:一个家庭如果两个孩子下乡插队,可以调到同一个地方。于是,曲晶晶与弟弟曲磊磊一起去黑龙江的海林炼铁。
小女儿曲毳毳早早到福建当兵,受父亲牵连,在部队不能提干,不能考军校。
曲波觉得自己对不起4个儿女,心里有痛和愧疚。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曲波恢复正常工作,这时他已经53岁了,人到中年。
(曲波部分作品)
1977年6月,曲波创作的描写部队医务人员的长篇小说《戎萼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桥隆飙》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
据初步统计,《桥隆飙》印刷总数为150万册。
曲波与刘波既是夫妻,又是共患难的战友,两人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夫妻深情。
刘波一心一意支持丈夫创作,曲波的小说基本上都她抄写的。夫妻俩戎马十多年,进入和平年代里又相扶相持,堪称模范的革命伴侣。

(曲波(1923年2月-2002年6月27日)


2002年6月27日,曲波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丈夫去世时,刘波78岁,早已从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的4个儿女都在国外定居,刘波离休后独自住在北京一家干休所。
儿女们打算接刘波到国外养老,但她不会说英文,也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坚持在北京养老。

05

4个儿女在国外发展得很好,家庭也美满幸福,刘波心里特别踏实。

(曲淼淼全家福)
大女儿曲淼淼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的212医院工作。后来她考入军医大学的研究生,转业后在北医第三附属医院工作。
为了寻求发展,曲淼淼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深造,在外科整形方面是权威。
曲淼淼选择在澳大利亚定居,她嫁给了澳大利亚人皮特,夫妻俩生了一个女儿。

(左起:曲波、皮特、刘波、曲淼淼 (1998年于霍巴特))
曲淼淼做了妈妈后,从医院辞职做全职主妇,业余时间迷上了画画,现在是澳大利亚知名的华人女画家。
曲淼淼与皮特的女儿是澳大利亚一家医院的麻醉师,女婿也是澳大利亚人。
曲波夫妇的大儿子曲晶晶,上世纪70年代初被招到南海舰队,后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读研,毕业后在海军系统工作。
1981年,曲晶晶从部队转业,在新华社当记者。他的妻子是北京人,也是一名知识女性。

(曲晶晶)
上世纪80年代末,曲晶晶与妻子移居澳大利亚。夫妇俩育有一个儿子,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在美国微软公司就职。
曲晶晶早已做了爷爷,儿子给他生了一个孙女。
曲波夫妇的二儿子曲磊磊从小学习书法和绘画,1985年移居英国。他的再婚妻子名叫卡罗兰,是英国贵族后裔。
曲磊磊在国内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还生下一个女儿。离婚后女儿跟随前妻生活。

(曲磊磊)
曲磊磊与卡罗兰再婚后又生下一个女儿。后来曲磊磊的前妻去世,他将女儿从北京接到英国,女儿成年后在英国从事翻译工作。
曲波夫妇的小女儿曲毳毳从部队考上了福建医学院,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当医生。曲毳毳的丈夫叶念伦是著名翻译家叶君健的儿子,两人1979年结婚。
叶念伦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80年赴英国发展。
1981年,曲毳毳前往英国投奔丈夫,后在英国伦敦大学教中文。曲毳毳与丈夫在英国生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曲淼淼)

(刘波老人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4个子女虽然没有在刘波身边,但经常通过电话、微信与她联系,每年都会回国看望母亲。
4个子女的经济条件都很优越,刘波的退休金也很高,她的晚年幸福舒心。只是想起丈夫,刘波就会心痛落泪。
2024年4月14日,刘波在北京不幸离世,享年100岁。她是去天堂里追随丈夫了,夫妻俩在另一个世界再续前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