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清气功·太清之功(第一层)

 武宗 2024-04-18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炁气功 内气道生一·内力丹田出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三清气功是一种内在修炼的功夫。它继承了管子等人的“唯气一元论”的理念,并遵循了魏伯阳、崔希范、吕洞宾等前辈的内功修炼方法。同时,它还融合了清代内功西派李西月的心法等核心秘密。

这种功法在外在动作上简洁而不繁琐,不依赖力量来驱动;而内在运行则化繁为简,不刻意去追求。外在动作上,双手的运动代表着阴阳,形成太极的圆形,因此很简单;内在运行则追求虚静,无所企求,所以非常纯粹。只有简洁和纯粹,才是进入道的途径。简单易学,纯粹则容易成功,这就是三清气功的宗旨。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一层次的修炼:太清之功。

这一层次主要是为了锻炼气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入下一层次“心肾交”做准备。

一、起功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修炼地点。最好是在有树木的地方,如果实在没有,有几盆常绿的花草也可以。适合的树木包括玉兰树、樟树、松柏和各种果树,竹子也可以,但要避免夹竹桃和臭梧桐等。如果是花草盆景,米兰、珠兰、吊兰、七里香、常绿小树等都可以,但新添加了化肥或人粪的不适合。

修炼时站立的位置,最好是早晨能迎接到日出,晚上能迎接到月亮升起的地方。

进入修炼场所时,要抛开所有烦恼和杂念,让心灵澄清,意念平静。修炼早功的时间(除了子午功外),可以在寅卯两个时辰左右,也就是东方微露曙色,太阳即将升起但还未完全升起的时候,这时候的太阳光芒不刺眼,草木上的朝露还未干,这段时间是最适宜的。修炼晚功的人,最好在上床睡觉前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进行。但要注意的是,炼完功后不要立刻上床睡觉,否则反而会睡不着。

早晚炼功的时间长度并不需要完全一致。早功可以炼得长一些,晚功则可以短一些,二者的时间比例大约是100:60。

对于修炼早功的人,起床后应该先排便、洗漱,然后喝一杯白开水,并且要养成每天这样的习惯。而修炼晚功的人,则要在腹中的食物开始消化,没有饱胀感的时候才能进行。和早功一样,也要先排便。

准备好以上各点后,就可以开始修炼了。

起功动作:

1.开始练功时,要让心情平静,全身放松。

双手自然地垂在身体腰部外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直,不要内八或外八。膝盖稍微放松,小腹要收紧。

舌头轻轻抵住上颚靠近上牙龈的地方,嘴唇微微闭合(这样嘴不会干,而且舌底会产生唾液)。

双脚的五个脚趾和脚后跟着地,涌泉穴(脚底中心)稍微悬空。

晃动肩膀三四下,使呼吸变得平稳。

摆好图1的姿势后,停一两分钟再开始动。接下来的动作是三清气功的基础,所以每个动作都要做得稳重、缓慢,确保动作到位,气息也要跟着到位。

2.双手从自然下垂的位置,同时慢慢向前抬起,抬到与肩膀同高;眼睛平视,看左右两手中指,并稍微停留一下,调整呼吸。参考图2

3.向前伸直的双手向两边展开,与肩膀平行,四个手指并拢。参考图3

4.稍微停留,调整一下呼吸,等待下丹田的气送到手指(刚开始练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气贯指尖,但练久了就能感觉到)。

原本与肩平行的双手,手心朝下,现在向后转15度(如图4)。

然后先分开小拇指,再分开无名指和中指。

双手五指分开后,收拢指尖形成空拳,然后从身后提起空拳。

5.把双手五指形成的空拳提到腋下(紧贴在背后一侧)。参考图5

然后夹紧脊背,注意空拳要提得高一些,不要放在腰部。小腹要特别收紧。

6.保持这个姿势,身体继续下蹲,使全身形成“与”字形,就像少林拳的平桩式:上身直,大腿平,小腿直。

7.双手保持空拳在腋下的姿势不动。身体下蹲。大腿和小腿形成直角,这时腋下的双手变为掌,从腰部顺着大腿方向伸出(手掌向上,紧靠腿上)。

手掌要尽量往前伸,努力拉伸;小腹要尽量往后收,形成前后拉伸的姿势。(参考图6,身体继续下蹲)。

8.向前伸直的双手掌心朝上抬起,就像捧着一个大圆球。同时抬起臀部,与双手同速上升。身体站直后,双手捧着气举到头顶,掌心朝天,注入气,并停留三个呼吸的时间。参考图7

9.捧到头顶的双手,中指相碰,掌心朝向百会穴。并围绕百会从左到右转九圈;之后,双手按原来的方式顺着印堂、鼻梁一线下行,保护随手势下沉的气通过中宫,进入气穴,然后双手分开。参考图8

10.当保护泥丸的气下沉到气穴时,应注意鼻子吸入的气也轻微地随之下沉,但不能刻意吸收或用力呼出,要缓慢、轻微、自然。最后恢复到起功的第一个动作姿势。以后无论练第一层功还是第二层功,每次都要按照起功动作来做。参考图9

二、炼功

说明:

首先,起功练完之后,要全身放松,调整好呼吸,双膝稍微朝前放松,其他的姿势保持不变。

然后,双手的大拇指指端部分要扣住食指的第二个横纹,掌心稍微凹进去一点。

接下来是动作方面,这里分阴阳手两种。如果是阴手式,也就是反手,手心要朝上,五个手指并拢,手掌形状像蒲扇一样从中间向前、向左右分开,做一个半圆形的运动。当手掌运动到左右两侧时,手掌自然翻转朝下,然后向后转半圆。这样,两个半圆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接着,手掌又向上、向前转一半圆,再翻掌向后转一半圆。就这样反复地做,会形成两个不断先阴后阳的太极圆圈。

而阳手,也就是正手,是双手手背朝上,先从中间向后,再像蒲扇一样向两侧运转,然后向前。当两手手指快要碰到一起时,就翻掌使掌心朝上,然后朝内运转到与胸平行的两侧,再翻掌使手背朝上。这样反复进行,就形成了两个不断先阳后阴的太极圈。

关于双手分阴阳太极运转的次数,阴手转10次,阳手也转10次,之后逐步增加次数,但正反手的次数必须一样。比如正10次、反10次,然后正20次、反20次,以此类推,每次增加10次,直到正反都增加到100次为止。总数达到正反共1100次后,就不需要再增加了。

转手动作要慢慢来,和呼吸配合好,不要太快。大约正反各转50次时,总共需要半小时左右,后面增加次数时,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转手动作的关键是:两手要伸直并夹紧腰际,手肘不动,下臂不能提起,只靠双手手腕来运转。转的时候四个手指要并拢,大拇指指端紧扣食指的中横节纹。

双手运动时要稳重,不要轻飘飘的,但也不要刻意用力,要自然而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先修炼丹田,然后开通命门。

开始炼功一个月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不用担心,应该继续坚持炼下去。

如果原来的毛病又复发了,这是因为内气调动后冲击了原来的病区。就像管仲在《内业篇》里说的,“身体就像一间屋子,如果内部不打扫干净,精气就无法产生。”所以,气功总是在排除旧病的基础上来强身健体的。

炼功两个月后,炼功者的下丹田会先出现不规则的跳动和转动,然后逐渐变成有规律的转动和跳动。半年后,命门也会出现跳动的情况。再进一步,下丹田和命门会前后相应地动,而且非常有规律。到了这个时候,炼功者就可以把丹田的气向下输送,经过下鹊桥(会阴部位)到尾尻再到命门,使前丹田和后命门连成一气,不断运转……

当下丹田和命门启动并连接起来后,我们要进一步修炼心肾相交的功夫。

心肾相交,也被称为降龙伏虎,或者是坎离交合。这功夫的关键就是:“肾气上升,心液下降”。这八个字是三清功的基石。虽然这只是基本功,但要真正炼到家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坚持锻炼一年以上,可能很难炼得好。

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口诀,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如果炼功火候不到,有些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心肾交”中的“交”字,“以坎填离”中的“填”字,它们具体是什么样的特征,很少有人详细介绍。有些人把“交”看作是“流”,或者直接等同于“流”;把“以坎填离”看作是“气向下注入”。这种看法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交”也好,“填”也好,本质上都是气的流动,但绝对不是像溪水那样平静地流过,也不是单纯的气流向下注入。“交”就是“肾气上升,心液下降”,上升与下降产生交汇,这才是这一功夫的真正秘诀。具体怎么炼,后面会详细介绍。宋代的朱熹说过,矛盾有两个方面,一是交流,二是对立。朱熹注解过《周易参同契》,对气功理论有一定的研究。他把交流和对立分开来看,这种观点不是深入研究过气功的人是说不出来的,这也纠正了那些认为“交”就是“流”的错误认识。

第一层太清之功是打基础的根本,应该多炼、长时间炼,即使三清之功全部炼成,也不要放弃这一层功夫,基础越牢固越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用多说。《黄庭篇》里说到“心肾交”的重要性:“心肾合为一脉,白得就像一条线,它们连接得像一个环。这个环的宽度有一寸二分,它包含了全身的精华,这是九天真一灵和的精妙之气,是维持生命的深厚根基。说到五脏六腑、各个关节和脉络、金津玉液、日月的精华,都储存在肾里。如果能经常保存和巩固这些精华,那么两个部位的海水就会按照时间自动涨潮,直到生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