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丹儀 2024-04-18 发布于湖南

点击关注“迈希设计教育”置顶公众号

让我变成你进步的得力助手

图片

艺术考研|手绘培训|设计软件|学历提升

图片

史前先秦部分考查的重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史前的彩陶艺术、先秦的青铜艺术、帛画和书法艺术四个部分。考查形式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

在复习的过程中尤其注意用发展的逻辑去把握各类艺术形式在历史中的变化,例如在复习青铜器艺术这一模块时,在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如青铜器起源、铸造方法、品种用途等之外,最重点的则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以及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夏到商到周再到春秋战国,用这样的历史逻辑去厘清,同时也要注重对比。

本篇文章带来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大家可以直接拿着背啦!

名词解释

图片

1.彩陶

【简析】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此题须解答彩陶的概念、装饰特点。

【参考答案】

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图片

2. 饕餮纹

【简析】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此题须解答饕餮纹的概念、纹饰特点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纹饰。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形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式表现的,眼眶用凸线塑出,上面刻画凹线纹饰。譬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譬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3. 《考工记》

【参考答案】

《考工记》成书于周代,是我国最早格力的关于工艺的专著。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考工记》全书共71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6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考工记》将商周以来积累的冶金知识归纳为“金有六齐”,这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配置法则,它揭示了青铜机械性能随锡含量变化的规律。《考工记》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关于设计类的典籍,对于了解古代工艺美术和科学技术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 金银错(错金银)

【简析】

此题须解答金银错的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造。

5. 青铜礼器

【简析】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此题须解答青铜礼器的类型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类型:礼器之中的炊煮器,有鼎、鬲、颠等品种;食器有簋、盂、筐、豆等品种酒器有觚、爵、触、晕、尊、卤、壶、觥、罂、蚕、瓿、方彝等品种水器有盘、匝、鉴等品种。

象征意义:礼器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6. 失蜡法

【简析】

此题须解答失蜡法的概念及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也称“熔模法”。

7. 青铜器

【简析】

此题须解答青铜器的概念及工艺美术特点。

【参考答案】

概念: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开始出现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绢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中国古代青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

工艺美术特点:金银错、蚌泡镶嵌、髹漆彩绘。

图片

8. 四羊方尊

【简析】

此题须解答四羊方尊的造型及纹饰特点。

【参考答案】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图片

9. 司母戊方鼎

【简析】

此题须解答司母戊方鼎的造型艺术及纹饰特点。

【参考答案】

司母戊方鼎∶商周后期青铜器,造型成熟稳定,宽厚的口沿,方正的腹体,粗壮的柱足和鼎耳,加重了全器的体量感和雄浑气势,装饰效果单纯强烈,鼎部四面中心均为光洁的素面,以衬托环绕四周由夔龙纹组成的饕餮图案,全器厚重规整、气象森严,给人以神秘威慑和恐怖的印象,这正是商周奴隶主权势和威严的象征。

10. 图腾

【参考答案】

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在原始社会,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这是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把自然物人格化,并赋予它们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以寻求外界保护的心理反映。这实际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这种图腾或被黥刺在身体上,或被绘刻在器皿和武器上,或为标志性的表号图案,也是最早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装饰。

图片

11. 岩画

【简析】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此题须解答岩画的概念、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概念: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画面形象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的,也是平面性的。

艺术特点:岩画的艺术特点北方草原原始部族岩画的作者是巫师兼猎人,对动物有敏锐的观察力,风格比较写实,追求逼真,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奔跑跳跃,180具有野生动物的鲜明特点;还有表现部落战争的内容,画风粗犷、质朴而生动,生活气息较浓厚。南方各族岩画作者都属于百越系统,由于时间较晚,作者可能已是专职巫师。画面密切围绕宗教祭祀,大量表现人自身的形象,突出的是宗教的神秘感,作者能很好地抓住人在瞬间的动态特征,但人物形象都具有符号化、装饰化和半抽象的特点,比北方更为简约,具有浪漫的精神倾向。不论是写实风格还是抽象风格的岩画,画面形象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的,也是平面性的。

图片

12. 《人面鱼纹彩陶盆》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作品描述、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图案或与大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在滚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弯眉,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这种耐人寻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堪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

图片

13. 红山文化女神头像

【简析】

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有陶塑女神像、泥塑女神头像,此题须解答作品外貌特征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982—1983年先后出土的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重要独立雕塑作品。其中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其出土地点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被认为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图片

14. 黑陶

【简析】此题须解答黑陶的概念、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黑陶工艺以造型见长,其特点是黑、薄、光、纽。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

图片

15. 半坡型彩陶

【简析】

此题须解答半坡型彩陶器型、装饰纹样、出土地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器型:器型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装饰纹样∶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或敞口盆的内壁,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

地点∶出土地点有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

代表作品:

1.内彩四鹿纹盆鹿:均作侧视形象,在变化不大的躯体下,通过四条腿或前伸、或下垂、或前后伸展等不同画法,使它们各具不同的活泼姿态。

2.三鱼纹彩陶盆∶盆沿饰一周宽带纹,器腹外壁绘三条张嘴露齿的鱼,唇部翘起,虽未画水,却给人以鱼在水中吸水吐气、向前游动的印象,鱼纹异常简洁生动。

3.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图案或与大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在滚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弯眉,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这种耐人寻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堪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

图片

16. 《舞蹈纹彩陶盆》

【简析】

此题须解答《舞蹈纹彩陶盆》的作品特点及纹饰特征

【参考答案】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这个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0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纹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辩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人物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概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的情景。

图片

17. 龙山文化

【参考答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图片

18. 甲骨文

【简析】

此题须解答甲骨文的概念、演变、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

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但殷商后期的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可能是为了忠实地表现毛笔的笔意,也可能是受金文的影响。无论笔画粗细,都显得道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疾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因此甲骨文不但有较高的书写技艺,而且能体现出雄伟俊迈、纤细谨密、草率奇恣等不同的风格倾向,并随着商代国运的兴衰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这倒使得甲骨文结体自由活泼、布局参差错落,显得天真烂漫、自然随意,具有后世比较规整的文字所缺乏的特殊韵味。

19. 石鼓文

【简析】

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此题须解答石鼓文的概念及特点。

【参考答案】

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它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四言古诗,记述游猎、行乐之事,唐初在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现代有学者认为它是春秋秦襄公的纪功刻石,但多数人认为它是战国秦的刻石。

石鼓文属于篆籀系统,结字严密,笔法圆劲,布局匀称,气韵古朴浑厚,与虢季子白盘以及战国秦公簋等一脉相承。它的象形意味更少,有的字体仍很繁复,保留着大篆的特点,但多数字已和后来秦代的小篆接近甚至相同,属于大篆向小篆变化的过渡形态。

20. 六齐

【参考答案】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其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所谓“六齐”,即青铜冶炼工艺中铜锡配制的六种不同比例。据《考工记》所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实际上,对古代青铜器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与“六齐”所载并不完全一致,但其原理的提出,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的成分、性能及用途已有所认识。

图片

21. 大盂鼎

【简析】

此题须解答大盂鼎纹饰及造型特点。

【参考答案】

大盂鼎∶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而兴,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实等数类。大孟鼎属于瑰异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

图片

22. 《人物御龙帛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人物御龙帛画》的艺术特点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人物御龙帛画》∶亦称为“《人物御龙图》”。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无疑是葬仪中的旌幡(或称铭旌);画里的男子像,应是墓主人的肖像,从中可见战国肖像画的人物风格特点。

图片

23. 莲鹤方壶

【简析】

又称为“立鹤方壶”,此壶的造型艺术及纹饰特点。

【参考答案】

莲鹤方壶∶春秋青铜器。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均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由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象征新时代的自由精神。莲鹤方壶突破了商周以来的传统,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威严和西周的理性典雅的风格转变为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新风格。

24. 河姆渡文化

【参考答案】

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县,人们已饲养家禽,栽培水稻,住的是木结构房屋。他们创造了原始的工艺文化。陶器有陶釜、陶灶、陶盆、陶钵等。有纺织工具,说明已能织布制衣。以雕塑工艺最为突出,有牙雕、骨雕、泥塑等。陶器有用刻划进行装饰的。雕刻装饰的题材有鸟、猪、稻禾以及几何纹等。木建筑已采用榫卯结构,说明已过着“筑土构木”的定居生活。

25. 金文

【简析】

此题须解答两周金文的发展阶段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早期铭文仍多为族徽文字或器主姓名,字数很少,笔画有明显的波碟,犹存殷商遗风;但线条已有了明显的粗细变化,布局渐趋齐整,开始注重行气与章法,代表作品是“大孟鼎”铭文,字体庄严凝练,用笔方整,行款也趋向整齐划一,气度恢宏。

中期大体相当于穆、共、懿、孝四世,大力提倡礼制以振兴王室权威,长篇铭文增多,笔画均匀,饱满圆润,布局完整,字形结构较为简化,从早期凝重、雄浑的风格转向了端庄和质朴。代表作品为"史墙盘”“大克鼎”。

晚期延续了中期的书风并发展成熟,体现出多样的风格倾向。如“散氏盘”字形扁平,笔法草率,体势软侧,奇古恣放,已开后世"草篆"之端倪∶"毛公鼎"用笔纯熟,圆劲雄健;"虢季子白盘"则字体狭长,典雅灵秀,笔画圆转道劲,线条粗细划一,不露锋芒,很像后世的"玉箸篆(小篆)"的风格,行款布局也疏朗整洁,纵横有致,是刻意求工的典型。

26. 新石器时代

【参考答案】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磨制石器。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已发现遗址千处以上,遗存物品内容更为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了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图片

27. 《人物龙凤帛画》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人物龙凤帛画》的艺术特点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人物龙凤帛画》亦称为“《人物龙凤图》”。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象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图片

28. 三星堆青铜人面像

【简析】

此题须解答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的造型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青铜头像或人面像∶其中有一件横径134厘米的特大神面像,作者运用浪漫手法夸张强调其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作双目纵突、大耳宽嘴的奇特造型。

29. 采桑宴乐攻战纹壶

【参考答案】

战国时期的青铜壶,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

30. 仰韶文化

【简析】

此题须解答仰韶文化的分布、代表类型及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因它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有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四五十座。房屋群中心还有一间很大的长方形的屋子,居住区的外围,用一条沟隔围着。还有6座烧制陶器的窑,使用的陶器有盆、罐、瓶等。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的原料来制造。例如,煮饭用的是用耐火的粗砂陶,盛水用的则用细泥陶,汲水用的则用较坚硬的陶土。彩陶的制作,是他们重要的艺术成就,鱼纹和人面纹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

31. 蛋壳陶

【参考答案】

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蛋壳陶的质料全部是细泥质的黑陶,不含任何杂质。薄陶胎是制作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个别有薄至0.2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见也不超过1——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过25厘米,重量多数为50——70克。有“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之美誉,这种一触即倒,易于破碎的珍贵器物绝非一般生活用具,可以断言“蛋壳陶”应该是专为礼仪用的器皿。

图片

32.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简析】

此题须解答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工艺装饰特点。

【参考答案】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有鱼鸟搏斗的形象。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是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上的装饰。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只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在淡橙色的陶缸底色衬托下,画面显得庄重而又醒目。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可谓是史前绘画中的一件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

图片

33. C形玉雕龙

【简析】

此题须解答C形玉雕龙的工艺特点。

【参考答案】

以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碧玉龙、1986—1987年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透雕神人玉冠饰、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雕人像等最为出色。三星他拉玉龙体高26厘米,整体呈玦形,龙首似猪,斜目方鼻,鬃鬣向后贴身弯曲上翘,龙身蜷曲,尖尾,无四肢及鳞甲。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如系绳悬挂,全龙呈垂首拱背勾尾的形态。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的大玉琮与玉钺上,运用浅浮雕与阴线刻相结合的技法,雕出神人与兽面组成的神徽图案,形象神秘威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