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第5方,桂枝加葛根汤

 谷山居士 2024-04-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感冒项强——刑锡波医案

崔某,男,52岁,工人。病史:发热已5昼夜,发热恶寒如状,夜晚较甚。于5日前在某医院急诊,疑为疟疾,多方治疗服药不效。现患者发热恶寒,微汗恶风,背寒口渴不欲饮,项背强几几,脉浮略数,舌红苔薄白,体温38.5℃辨证:风寒外束,经气不舒。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处方:葛根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克,大枣4枚。服药2剂,药进症减而愈。《刑锡波医案集》
论:浮为太阳之表病,数为经阳之郁热也。项背强几几者,阳明之气逆,郁格太阳下行之路也。桂枝汤,解表太阳之表寒浮数,加葛根泻阳明经气之郁也。

2感冒项强——姜春华医案

某,女,65岁。患高血压病,项背强,近患感冒,有汗,鼻塞,头痛,舌淡,苔白,脉浮弦。桂枝6克芍药6克葛根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3
按:风寒感冒表虚有汗,宜用桂枝汤解表。高血压病项强,宜用葛根降血压并治项强。桂枝加葛根汤,药证相符,果服药后诸证悉除。《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太阳之经,与肺之阴脏,同主皮毛。肺窍于鼻,外感窍闭,肺气不能外达皮毛,则上冲鼻窍,所以鼻塞不通。

3外感项强——曹颖甫医案

师曰:南阳桥有屠宰公司伙友三人,一日同病,求余往诊。诊视既毕,心甚奇之,盖三人均病头痛,身恶寒,项背强痛,脉浮数。二人无汗,一人有汗。余乃从其证情,无汗者同与葛根汤,有汗者去麻黄,即桂枝汤加葛根。服后皆愈。后询三人何以同病,盖三人于夜半同起宰猪,深宵受寒之所致也。《经方实验录》《经方直解》

16头痛

马某,女,28岁。半年前因感冒而致头痛,遇风冷则痛剧,每早八时始痛,下午四时痛减,倦怠无力,终日昏昏欲睡,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弦。证系风寒之邪上犯巅顶,阻遏络脉。乃用桂枝加葛根汤加白芷、芥穗以祛风止痛,一剂痛,二剂诸症悉除,无复发。《赤脚医生杂志》1972年第2期,《经方应用》《经方研习》
论:感冒致头痛,二阳经气上逆也,表不解则痛不止。经阳不解,寒从其类,遇寒则表应,所以痛剧。

17面神经麻痹——刘景琪医案

李某,女,60岁,工人,198388日初诊。用冷水洗澡后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已七天。右目不能闭合,饮水时右口角流水,鼓腮时右口角漏气,右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左歪,面部发紧,项强。苔薄白,脉寸关浮紧。辨证: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中于经络。治则:祛风通络。处方葛根24克桂枝18克白芍18克生姜18克炙甘草12克大枣6个僵蚕15服三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目已能闭合,鼻沟恢复,项强好转。服十五剂治愈。《经方验》
论:寒性收缩,伤寒则筋脉挛急,所以麻痹牵引,口角左歪。桂枝汤,通经解肌,以解外伤寒之寒。

18口眼㖞斜——金树武医案

魏某,女,45岁,1987425日初诊。自述右侧面部肌肉动,且有麻木感,口眼歪斜一年。一年前由于汗出伤风而后突感右侧面部肌肉明动,项背强几几,右侧面部麻木,逐渐出现口眼歪斜,时有自汗、恶风、手足麻木等症。曾去某某等医院均诊断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服西药(不详)及中药镇肝熄风汤、正散等不效,乃来我院诊治。检查:神志清楚,面色微黄,两目有神,右侧面部肌肉明动,无明显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风邪侵袭,营卫不和,分肉不利,筋脉失养。仍以祛风调和营卫,解痉舒筋为法。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葛根50克。
  服后啜热粥200毫升,取微汗避风。6剂后症状大减。又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复发加重,仍守前法治之,复投本方21剂,诸症痊愈。[中医杂志1989,(1),27]《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仲景病案学

图片

19口眼㖞斜——刘渡舟医案

张某,女,26岁。时值炎夏,乘长途汽车返乡,面朝敝窗而坐,疾风掠面,当时殊觉凉爽,抵家却发觉左侧面部肌肉拘急不舒,口眼㖞斜。视其舌苔白而润,切其脉浮。辨为风中阳明经络,正邪相引所致。治当疏解阳明之风邪,兼以缓急解痉为法。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葛根15克,白附子6克,全蝎6克。
仅服两剂,汗出邪散而病愈。(陈明等,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38~139《名医经方验案》

20重症睑下垂——秦天富医案

赵某某,女,6岁,19841010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于三月前外出途中,因感风寒,当晚发烧,三日烧退后,遂发现双眼下垂。经省、地等医院诊为重症下垂,口服维生素B,间断注射新斯的明,仅有短暂之效,须臾复垂,且逐渐加剧。刻诊:患儿发育一般,舌脉未见明显异变,唯形气较弱。只见患儿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偶或为了瞻视而以手指将眼皮扶起。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三剂,毫无效果。细思之,眼睑乃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起之处,患儿初因受风,伤于太阳之脉,遂至太阳经输不利,经气不振,故使眼睑下垂。以通阳疏络,调和营卫法治之,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葛根10克,枳壳15克,防风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3剂,日1剂。
药后下垂眼明显好转,已能平目视物。因形气较弱,又以原方中加黄芪10克以复正气,3剂。半月后其父来告,眼完好如前,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山西中医1987,(4):35]《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太阳之经,自上下行,病则经气上逆。太阳经起于睛明,目之内眦,太阳,则经气上逆,眼睑下垂。当是此也。
同是太阳病,什么证都有,所以阴阳变化无常,阴阳变化,不可胜数。而六经理论,已是最细的格式化辨证了。

27小儿惊风——马光亚医案

尹某,男,1岁。因感冒在某医院诊治,在注射了一针(不知为何药)后,即发生抽搐。转诊至某大医院后,经脊髓穿刺检查,未发现脑炎病菌,但小儿抽风不止,准备第2次抽脊髓。因小儿的母亲不愿而止,暗中请我去诊治,时间是19781211日。
症状是发热抽风,体温不高,只在38℃多一点,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无汗。处方:用桂枝汤加葛根:桂枝5g,白芍5g,甘草5g,葛根10g,生姜3片。
药煮好后,只给病儿灌了1/2的量,不到2个小时,小孩不抽风了,慢慢地热也退了,当日即出院回家。出处:《台北临床三十年》。《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这是痉病,亦名惊风,因为体温不高,未成厥脑炎而为寒证惊风,故用桂枝加葛根汤半剂即愈。脊髓穿刺,是抽取脊髓液作检查,是一种极端痛苦的查病方式。

图片

莪术

28肢体振颤——门纯医案

贾某,男,62岁。素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每逢体劳过度或情志不舒,则出现肢体震颤,轻者颤动有时,重者身不由己,尤以上肢为重。经服用镇静安定之类药物均不见效。诊见:情志淡,头及上肢颤动无度,项背素日发强,脉缓而细弦。遂以桂枝加葛根汤加钩藤16克、全8克,令服三剂,服后震大减,自觉周身活畅,再以桂枝加葛根汤倍加芍药,令服三剂,其症若失《名方广用》

29抽搐证

杨某,女,36岁。1976618日突发不自主性抽搐,呈持续性颤抖,蜷坐不能平卧,自汗怕风,神志尚清楚,不发热,不口噤,语言清朗但声稍颤,恶闻喧闹,惊悸不安。心肺(-),肝脾未触及脉弦细无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病人九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经中西医治疗获愈,但身体一直虚弱,心悸惊,不能负重劳动,常年怕风静居。前因从事家务稍重,突然发病。根据既往病史和现有症状,为神经官能症并发抽搐。拟用加味桂枝葛根汤观察治疗。处方:桂枝15克 白芍2112克茯苓30克党参15克龙骨30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5枚,陈小麦80克,水煎服。
经上方一剂,颤抖性抽搐停止,不再屈跨而坐,能平卧和起站。服2剂后,怕风和自汗好转,能适应开窗通风,饮食略增,惊悸亦见平宁。继服3剂,精神不再痴呆,能同陌生人叙话,并可室外活动,晚上睡眠亦佳。先后用上方加1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精神如常,睡眠、活动、饮食等都平复,重返农业第一线参加生产劳动。《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此是表寒不解,风泄汗出,亡血中温气,营郁不行,则生风也,肝主筋,肝郁风动则抽搐也。桂枝汤,外解表寒,而息风止汗,芍药营血而疏木郁也。

30半身出汗——丁济良医案

许某,女,35岁。左半身汗出半年,恶风,手足屈伸无力,苔白润,脉缓辩证给予桂枝汤加味,收效甚微,遂于原方中加入葛根60克。2剂后自诉右侧半身有微汗,此营卫经络调和,气血津液畅行之象,继服3剂后左半身汗止,病告痊愈。(丁济良《中医杂志》)
按:据丁济良先生之经验,重用葛根30~60克加入辨证方药中,治疗汗出偏沮症(即半身汗出),收效甚佳。《经方直解》
论:本案就是太阳桂枝证,汗出而卫泄,所以恶风,营中温气也泄,筋脉失养,所以无力。无效者,太阳不降,又有阳明之经腑之气逆也。

31半身麻木——刘景琪医案

张某,女,64岁,退休工人,1983814日初诊。左半身麻木,项强,出虚汗,背部怕冷,大便干已二年,屡治不愈。苔薄白,脉左右浮紧。辨证:太阳中风,经气不利。治则:解肌祛风,舒通经脉。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8个葛根12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经方验》

图片

38落枕——王付医案

周某某,女,34岁,公务员,2001124日初诊。主诉:近2年经常落枕,痛苦异常,经口服中西药以及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日落枕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颈部拘急且时有牵引及背,常有汗出,时有怕冷,口干且不欲饮水,舌淡、苔薄白,脉沉。中医辨证:太阳柔痉证。治疗原则:解肌散邪,生津舒筋。治疗方剂:枝加葛根汤加味。桂枝12克,芍药18g,生姜9g,炙甘草12g,大枣12枚,羌活10g,地龙12g,川芎12g6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2次服。
二诊:药用4剂,症状即消失,之后又以前方治疗7剂,以资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未再复发。《王付经方医案》
论:此是有外感病,表不解的基础,太阳经输不利,所以经常落枕。表解则病愈。

39偏颈

吴某,女,5岁。1979119日初诊。母代诉,8天前患儿在田间玩耍,不慎失足落水,当时仅将裤子打湿,头身未见外伤,患儿亦未诉任何不适。傍晚,其父收工回家,即发现患儿颈项向左偏斜,不能转动,入夜不能平睡,呼叫颈项疼痛。因疑为失枕,次日即请人'“',未见好转。第3日又外敷药2次,均未见效。病后患儿昼日嬉戏如常,暮夜即感不适,要母怀抱,如此已8日,病无起色。亲友又以为骨伤所致,嘱来中医院骨科就诊,经检查排除骨折,转到我处诊治。
患儿头颈明显向左偏斜,颈项肌肉强硬,皮色不变,亦不发热,但压之疼痛。头汗甚多,口干喜饮,饮食减少,大便一日一次,小便不黄。舌质正常、苔白,脉浮。诊断:偏颈。辨证:太阳中风,经输不利。治则:解肌祛风,舒利经脉。处方:
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12克甘草3克葛根24克花粉18克。
1112月二诊;上方连服3剂,一剂汗止,3剂颈即不偏,唯转动尚欠灵活。此太阳经输之气尚未完全疏通之故。乃崇上方加秦15克,丝瓜络12
服上方2后,颈项即活动自好。《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本案是落水感冒导致的,二阳经输不利也。此重用桂枝与葛根,解痹着之寒也。
颈项肌肉强硬、挛急,是葛根证。小腿肌内强硬,挛急,是芍药证(甘草汤)。外感与内伤之别,而发痉挛也。

图片

40斜颈——王立恒医案

王某,男,32岁,198085日初诊。自诉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阵发性、不自主地向右上方倾斜。曾在某县医院肌注氯丙嗪50毫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治疗,病情无好转,急来我院诊治。察舌质淡,苔薄白,脉缓。体检: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的细小的动摇,继则头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向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并伴有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咽干,每5~10分钟发作一次。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疏利经脉,方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15克,桂枝12克,杭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水煎服,11剂,分2次服。
服药2帖,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国医论坛1990,(1):18]《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图片

55强直性脊柱炎——胡荫奇医案

患者,男,31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5年,一周前腰背疼痛加重。刻下见:腰背疼痛,弯腰受限,恶风恶寒,得温痛减,颈部拘紧不舒,午后为甚,周身不适,易汗出,胃纳可,夜寐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辨证为肝肾不足为本,风寒痹阻经脉为标。治以祛风通络,解肌舒经,兼以祛痰化瘀。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处方:葛根45g,桂枝15g,芍药30g,羌活10g,炙鳖甲30g(先下),穿山甲6g(先下),延胡索15g,续断15g,鸡血藤30g,三七3g(另冲),伸筋草15g,蜈蚣2条,熟地黄30g,甘草6g。患者服用1周后,诉腰背疼痛减轻,颈部僵硬不适逐渐好转,但仍恶风怕冷,胃纳欠佳,行走无力,遂在上方基础上加乌药10g、淫羊藿15g、桑寄生20g、山楂10g。服用半月来诊,患者诉药后腰背、颈项僵痛不适明显减轻,活动情况改善,恶风、易汗症状好转,胃纳可。于前方基础上减蜈蚣、续断。继服14剂,患者诉已无不适症状,继续同前服用。后期治疗在前方基础上加大补肝肾之力,缓则治本,并适当减少温燥之药。《经方治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