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军平谨守病机顺应四时方证,辨治慢性心力衰竭!

 空谷幽兰80 2024-04-19 发布于广东

导语

心衰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绵长,迁延难愈成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张军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深入探究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以心阳虚衰为主要病机,季节气候变化为诊疗思路,提出了育心保脉、四时辨证的治疗理念,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01

心衰的辨治认识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张军平教授认为心衰的救治过程中使心阳复原、阳气充沛是关键。心阳足则血脉通,心阳盈实则肺主治节顺畅,脾司运化、水津四布,五脏得安。在温复心阳的病机认识基础上,张军平教授总结了育心通阳方与育心化水方作为心衰患者的主方,根据患者的射血分数保留状态而判断两方的使用。

02

顺应四时,谨守病机

温通心阳、调补中气、益气养血,是张军平教授在辨治心衰过程中常用的大法,但是基于一年四季的不同,心衰患者有明显的季节证候差异和季节性病情变化。

图片

2.1 春——调理气机

春季阳气始发,患者久病或见虚阳上越,症多见气喘动则尤甚,口干不欲饮,倦怠乏力等,故将调理气机升降视为关键。益心春方药以升陷汤加减,组成为炙黄芪、知母、北柴胡、升麻、桔梗、桂枝、麦冬、赤芍、红景天、陈皮,取其升举宗气之意。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脉沉迟微弱,或三五不调。现代研究发现升陷汤能够参与调控心血管时间链的全部环节,能够保护内皮细胞、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衰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2.2夏——泻肺利水

夏季暑湿较甚,困于体内易化饮生痰,使水失运化,饮停脉中。故患者于夏季常见乏力气短,四肢肿胀,精神倦怠等。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司神,肺主气司呼吸。心肺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故益心夏组成为瓜蒌、薤白、丹参、葶苈子、桑白皮、仙鹤草、刺五加、红景天、砂仁、枳壳、香加皮、扁豆衣。方中瓜蒌薤白汤取宽胸理气之功,柴胡疏肝散行气以利水,葶苈大枣泻肺汤利水渗湿,共除暑患。

2.3秋——化湿除燥

七月孟秋之际,暑热未退,凉风初起,如有不慎,常余暑湿于内;八月仲秋,秋分已过,湿热之邪消散,北方气候干燥,极易染燥邪伤阴。益心秋取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天花粉、瓜蒌、丹参、猪苓、泽泻、泽兰、酒黄精、石斛、茯苓、杏仁成方。方中以生脉饮合五苓散加减为主,取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意;合五苓散共奏行气利水,化湿除燥之功。

2.4冬——通阳复脉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蛰伏,心衰患者诸症多有加重,除其自身心阳不振外,外寒所困是冬季心衰的重要病机。故补养宗气,通阳复脉是其基本治则。益心冬以炙黄芪、炒白术、党参片、当归、白芍、黑顺片、桂枝、细辛、忍冬藤、炒枳壳、香加皮、陈皮、葶苈子、仙鹤草为组方。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当归、白芍合忍冬藤清脉中之瘀毒,缓桂附之温燥;黑顺片鼓舞心阳;枳壳、陈皮配以仙鹤草复气机之升降,香加皮与葶苈子下气利水,减轻心脏负荷。全方从调理气机,温阳利水,解毒消瘀三方面缓解心衰之症状。

03.讨论

中医药联合西药临床治疗心衰优势显著,能够多途径、多靶点改善心衰症状。中医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以“虚”“瘀”“水”为主,多用温阳利水、益气活血、益气养阴、补气通络等方法,常以真武汤、五苓散、补阳还五汤、生脉饮、芪苈强心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争议,常用参附汤来治疗心阳虚型心衰,生脉饮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在小样本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生脉注射液则对脑钠肽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参附注射液对脑钠肽的影响比较有限,可能仍需进一步探索其起效机制,深入挖掘更多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虽然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明确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反应,但患者的症状仍在不同的季节变化之中出现病情反复,可能仍需深入研究探索加以补足。

04

典型病案

王某,女,58岁,2021年5月14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间断发作2年余,加重7天。现病史:患者胸闷气短间断发作2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间断,伴心前区疼痛,遂于某三甲医院就诊,BNP:496ng/l,诊断为心力衰竭,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未规律服药,近5日自觉胸闷,气短间断发作,时有胸痛。夜间可平卧,双下肢浮肿,全身乏力,偶有气喘,腹中胀满,反酸。纳差,寐差易醒,多梦。舌红苔白腻,脉左沉弦,右弦细。血压:100/63mmHg,心率:63次/分。辅助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2021年4月16日)示左心房前后径47mm,左心室舒末径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44%;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2级。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胸痹心衰病,证型:心阳不足;治法:温通心阳,化气行水。处方:玉竹15g,丹参15g,炙黄芪15g,赤芍15g,炒白术15g,党参30g,白豆蔻15g,桂枝6g,焦山楂15g,枳壳6g,香加皮6g,葶苈子1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西药: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每日2次;托拉塞米20mg,每日1次;伊伐布雷定5mg,每日1次。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胸闷背痛较前减轻,偶感背后沉重,偶有心前区隐痛,仍有全身乏力,不喜活动,腰膝酸软。纳差,寐尚可,小便调,大便频数,稀溏不成形。舌红苔白稍腻,脉左弦,右弦细。血压:103/70mmHg,心率:70次/分。处方:茯苓20g,猪苓20g,白芍30g,白术30g,党参30g,葶苈子20g,桂枝6g,丹参20g,刺五加6g,萆薢20g,扁豆衣10g,红花子10g。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自觉胸闷、气短明显好转,胸痛未作,双下肢水肿缓解,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血压:99/65mmHg,心率:68次/分。BNP:208ng/l。处方:茯苓20g,白术15g,党参30g,白芍15g,玉竹15g,杜仲20g,桑寄生15g,刺五加10g,绞股蓝10g,香加皮6g,葶苈子15g,淫羊藿10g。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半年后随诊患者诉偶有心前区不适,活动耐量尚可,无心前区疼痛,未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按语:本案病例属心衰,诊为心阳不足,痰浊闭阻心脉,乃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心中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营血及津液运行,致使津液凝聚成痰,盘踞心胸,阻滞脉络;心之阴血亏虚,脉道失于濡养,故而滞塞不利。患者初诊症见胸闷气短,偶有胸痛,是以其心阳久病不振,阴血亏虚致血脉受阻,心络受损而痛;腹中胀满,反酸为脾胃失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致。一诊予以益气养阴、温通心阳、健脾和胃之法,方用育心通阳方以求温复心中阳气,恢复心之气化,辅以行气利水,解脉中痰饮之瘀。方中玉竹、丹参养阴而不伤正;党参、赤芍活血而不伤血;桂枝温通心阳复气化,助心气以行血脉;白术健脾燥湿,辅以白豆蔻、山楂、枳壳化湿行气,行滞消胀,开胃消食;香加皮、葶苈子利水消肿。葶苈子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而防止心室重构。香加皮中含有多种强心苷类成分,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收缩压,所含杠柳毒苷,具有强心、利尿、消肿作用,可用于对抗心力衰竭。

二诊时,患者心阳渐复,胸腔积液亦减,故胸闷背痛减轻,但其周身困重,大便稀溏,水肿仍作,念其时节正值暑月,不免有暑湿之弊,治当原法进退,辅以利湿化暑之用。治以益心夏为主方,因其阳虚减缓故去附子,单用桂枝以固护心阳;加刺五加、扁豆衣,萆薢健脾祛湿,图纳食复健,缓身困之痹。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使膀胱气化得利,水行有道。

三诊患者诸症均有好转,故两方相合,阴阳同调,缓解其强心之力与软坚散结之功,选用茯苓、玉竹、党参、白术平补阴阳,养护心体;香加皮、葶苈子继利水之效;桑寄生、淫羊藿、杜仲、绞股蓝益肾健脾,强壮腰膝,可起到扶正固本的效果。全方三脏共治,平补平泻,以育心之体、保脉之功,巩固疗效,以图缓效。

图片

图片

本文来源


张傲,漆仲文,王铭扬,施琦,付焕杰,张军平.张军平谨守病机顺应四时方证辨治慢性心力衰竭[J].中医学报,2021,36(12):2602-2605.

图片

图片

END
长按
图片
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互动时间:
图片
图片

亲爱的读者朋友:

对于本期推送,您还有怎样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日常管理,您还有哪些疑惑?在接下来的推送中,您又期望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欢迎点击下方“写留言”,将您想说的话告诉我们。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也会将留言设为精选,进行统一解答。

期待您的宝贵留言!


  内 容 编 辑   |   范新彪

  版 式 编 辑   |   康宇心

  校 对 审 核   |   李文秀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点赞
图片
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