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初探

 振翅高飞图书馆 2024-04-19 发布于广西

吴洪良1罗卓茂2管彤2
1.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与社区有着很强的共生关系,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企业能够向社区提供更多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能够运用市场化的创新形式帮助社区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此结合社区基金会及汇丰社区伙伴计划等案例,对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激发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建议,希望对推动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社区治理;企业参与;


企业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一,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治理,对我国城市社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国内对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于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的归纳总结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以企业参与社区治理为切入点,基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梳理了企业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提出激发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活力的切实建议,增强企业与社区的互动,力图助力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创新,强化市场主体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1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1.1 企业与社区共生发展
社区被视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企业与社区相互依附,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共生关系。社区具备充足的土地、水电等后勤保障,能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还是企业重要的宣传场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和投资社区项目等方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激活社区治理活力,既可以加深企业与社区之间的情感联系,又可为企业的效益创收提供新的可能。企业与社区之间利益、情感等多方因素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共生式的发展模式。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既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社区发展的要求。

1.2 社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1]。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的实践来向全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把商业向善的力量放大,这种向善的力量同时可以反向促进企业的发展,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是起推动作用的。

在企业社会责任论者看来,企业不但要实现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履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社区作为一个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主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社区责任的履行,要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工作中,就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改善社区环境,支持基础建设,照顾孤寡老人,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将社区确立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

1.3 企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企业相对于其他治理主体在市场配置、企业链接、产品效益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充足的资金储备和完善的运营模式,更是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所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发展,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互惠互信,形成了企业和社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治理新模式。见图1。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企业借助市场手段、技术手段、公益手段等多样化,赋能到社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丰富社区治理资源,凸显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从中获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信任度、政策支持或者其他优势便利。同时还可以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员工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积极的价值导向;而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将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增加经济利益[2]。

2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
2.1 慈善公益模式
我国慈善事业长久深入的生长和发展,并根据慈善主体和场景的不同而逐步演化出慈善公益的多元新模式。其中企业加入社区公益基金会的方式,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基金会作为驻区企业参与社区发展和治理的有力推手,它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组织的资助和支持,特别是那些掌握着丰富社会资源的企业组织。基金会通过撬动市场力量,整合社区内的慈善资源,根据居民需求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为所在区域的公益事业注入活力。


图1 企业发挥优势赋能社区   下载原图

2018年4月,四川岚庭家居有限公司与成都市慈善总会合作,由岚庭党委牵头建立了“岚庭幸福家”公益基金,首批投入资金8万元,下设社区治理、扶贫帮困、员工关爱3个专项基金。基金托底“造血”发展,辖区内有客户同岚庭家居签约成功一单家装订单,岚庭家居将以客户的名义,向幸福家社区基金注入一笔爱心基金。同时岚庭幸福家社区基金辐射全市各项社区改造项目,凡是居民主动向基金会捐助1笔钱,岚庭家居将配套1笔社区基金,一起撬动社区配套1笔基金,支持1个社区社会组织实施微项目,以“五个一机制”保障基金会的持续发展,带动家庭参与社区公益行动,增加社区、企业、家庭的粘连度,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幸福家园建设。

企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建关系、聚共识”理念,促进社区提档升级。在充分征集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由基金会出资进行社区空间的设计、改造、运营管理,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特点,打造了集美学、实用为一体的西南街幸福生活馆,让社区和周边居民凝聚在一起,融洽了邻里关系,增进了邻里信任,增添了社区活力。针对辖区内房屋老旧,设备老化严重,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企业探索践行“公益+市场”社区治理运作模式,创新服务供给新思路,成立了一支“岚庭家装应急抢修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独居、困难等特殊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的上门维修服务。

2.2 项目资助模式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当中的项目投资,主要是指将资金用于投资具体的社区项目当中,此项目对社区以及社区居民来说,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企业积极探索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以汇丰银行为例,他们通过项目投资的形式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2013年,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联合发起了“汇丰社区伙伴计划”项目,旨在搭建推行集“社区建设项目扶持、社区领袖培育、企业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多方参与的社区建设模式。该计划作为国内第一个由企业发起支持社区治理,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大规模公益项目,对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氛围,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汇丰社区伙伴计划”是由汇丰银行和政府共同出资、协同参与,NPI参与整个计划的统筹运营,根据社区内生需求,鼓励居民代表及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提案并发起社区公共议题,通过居民决议会甄选评审社区项目,居民领袖、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组织应标参与,同时配套社区基金、社区协调员、行动研究、社区基金运营平台等[3],给予资金、资源、技术、监管等多方面支持,升级社区服务水平,撬动多方资源协力推进社区发展。见图2。此计划注重社会性,弱化专业性,突破了以往由政府或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使居民树立起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培育与支持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社区内部活力,打造了社会、社区、商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深度促进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图3 汇丰社区伙伴计划的运行模式   下载原图

该项目自2013年实施以来,汇丰共计投入资金5 605万元,撬动政府及第三方合作伙伴资金2 917.5万元,在全国68个城市的477个社区开展系列服务。截至2021年9月,各地共发掘居民提案2 712份,获资助1 714份,提案内容涉及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健康、社区文体、社区安全和社区脆弱人群帮扶等居民最关心的议题,直接服务和影响社区居民达千万人。

2.3 购买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模式
当前,政府会结合社区需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共服务外包给专业服务的企业,实行由行政购买向契约化购买的转变,节约行政支出,又能避免因为政府垄断提供公共服务而造成的政府失灵。企业及社会力量则会借此渠道,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到社区治理中[4]。物业企业就属于这类模式中的典型代表。

长久以来,物业企业根植于社区,服务于居民,具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物业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清楚的了解居民的服务需求,涉及的业务内容范围广泛,具有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特点,相较其他社区治理的治理主体,自发性和主观性更强。

以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专业的服务型企业,中海物业除了推进房屋养护、设施维修、卫生保洁、秩序管理等购买的基础服务外,还积极承接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健康教育、养老托育、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深化与社区间的联系互动,提升企业服务形象,推动传统的社区物业服务向城市物业服务转型升级。

中海物业积极践行履行社会责任,融合社区治理中的共建力量。注重发挥党建力量,不断优化“红色物业”建设,有机整合、统筹基层党员的号召力;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对一推送社区服务消息;创建社区专属app,开设“社区议事厅”;以楼栋为单位推行“渠道公开”的管理平台;举行业主见面会,直面业主诉求并及时反馈解答;召开年度业主大会,及时进行年度工作汇报。多管齐下,实现信息透明化,建立信息共享、工作互联的综合平台,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有力提升物业管理小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多方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3 推进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
3.1 健全制度保障,激发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活力
目前社区治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社区治理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企业参与社区治理也是比较陌生的领域,在制度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当前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企业的市场化优势,激励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一是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公共政策,给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社区的动力。统筹安排用于社区治理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或以资金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5]。

二是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将适合由企业承担的政务服务事项交由企业承接,打造企业+社区融合的服务项目,更好的为社区治理做出贡献。创新现存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市场化的手段助力社区事务,更好的为社区服务。

3.2 发挥主体作用,明确企业在社区治理中定位
随着社会治理的格局转变和重心下移,政府不再作为唯一的管理者,实行着自上而下的单行管理模式,各类社会组织开始被赋予不同属性的社区治理职能。但企业在社区治理格局中,经常处于“边缘”位置,经常被忽视和割裂企业与社区更深层次的联系。一些企业只注重追逐市场利益,帮助社区做事是为应付社区要求,企图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些企业对社区治理层面存在认知误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中重要的主体之一,机动性和自觉性都不够强烈。

对于企业而言,社区不仅是它提高经济效益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基地。企业不应该把自己从社区系统中剥离出来,而是要融入社区,加入社区,将自己设定为一位企业公民,从被动地提供服务转化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市场主体的治理作用。企业要加快角色的转变,明确自身责任边界,清晰找准自己在社区治理共同体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多元主体间互通,探索社区治理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3.3 利用自身优势,履行企业在社区中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适应当前政策环境的要求,关注社区基层事务,与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发挥自身资源和管理优势,实现市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企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参与能够帮助社区运用创新的治理手段以及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包括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运用,加强各方信息互通,促进社区的治理手段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作为社区的一份子,企业把推动社区发展或社区营造作为社区“居民”的战略目标;发挥企业组织优势,鼓励企业员工融入社区,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6];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提升服务的专业度、精细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与社区之间的情感嵌入,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

挖掘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持续动力,需要将居民需求、社区发展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让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优势,从社区治理的“外力”转化为“内力”,逐步将公益援助、项目资助转化为企业可利用的社区资源,保障企业发展和社区治理同步进行。

4 结语
社区治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一部分,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当中。企业的参与能够为我国的社区治理提供一个新颖的治理模式,无论是社区基金会,还是商业投资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区治理,都是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为深化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促进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的思路。在党的领导下,企业将跟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成为新的社区治理主体,真正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格局。只有重视市场力量,不断挖掘企业参与治理的潜力,才能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实现企业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春来.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J].科技创业,2012(7):84-85.

[2] 李沿鸿.企业型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8.

[3] 何海兵.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四个案例样本的分析[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5):78-83.

[4] 王亚凤.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5] 邵兴全,胡业勋.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重构与制度安排研究:基于多元合作治理的分析框架[J].理论与改革,2018(3):157-168.

[6] 朱健刚.企业要转化角色,找到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N].公益时报,2021-02-1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