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祀孔庙的金履祥

 流星雨刘鑫 2024-04-19 发布于浙江

入祀孔庙的金履祥

   刘鑫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孔庙,这座象征儒家文化最高殿堂的古老庙宇,见证了无数先贤的荣光。自汉至清的两千年里,它见证了172位伟大人物的身影,其中,金履祥以其卓越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入祀孔庙的73位大儒之一,位列东厅第22位。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金履祥,字吉父,号仁山,兰溪桐山后金村人。他生于南宋末年,一生精研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涉猎广泛,却未曾踏入仕途,将全部的心血倾注于讲学著书之中。他与其师王柏、何基,以及弟子许谦并称为“北山四先生”,其中金履祥在经学、史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

金履祥的经学造诣以《尚书》为大宗,他深入钻研,力求贯通,成为宋元《尚书》学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思想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人与自然相联系,认为天地之心即是“仁”,是生生之道。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展示了金履祥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阐释。

金履祥的学术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求学、不断努力的结果。他从小便抱有经世之志,十六岁时便补郡博士弟子员,后又试补太学生。然而,面对宋王朝国事日微的局势,他深感所学非所用,开始奋发读书,不再过问郡内弟子员、太学生之事,转而致力于濂洛之学的研究。在学友王相的书信推荐下,他得以拜入王柏门下,后又随王柏向何基求教,从而正式成为何、王二人的弟子,实现了他多年的求学心愿。

金履祥的学术风格深受王柏的影响,他关注现实,治学笃实,不采何基与世隔绝的态度。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他继承了王柏注重现实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例如,在元兵急攻襄樊之时,他向朝廷献上牵制捣虚的策略,建议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以解襄樊之围。这一建议虽未被采纳,但足以见出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金履祥的学问之精,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知行合一”上。他虽绝意仕途,但凭着卓越的才学,对时局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的学问不仅停留在书本上,更能够付诸实践,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正因为金履祥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他得以入祀孔庙,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和传承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铭记金履祥的功绩和贡献,继续发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