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人产后杂症繁杂,汉唐古方妙法颇多

 医林独啸斋 2024-04-17 发布于湖北

南极导读

这些法度不仅可以用于治疗产后诸多杂症,还可以用于一些虚劳类疾病。文中对于许多处方的药物选取与服法有详细解析,一定要仔细研究。

此前的投稿如下:

  1. 《伤寒论》与《千金方》产后中风辨治粗解(一)

  2. 漫谈前胡:仲景遗失千年的方药体系

  3. 【再论前胡】《千金翼方》前胡汤的解读

  4. 《千金方》建中类方整理与粗解

  5. 《千金方》解肌类方粗述

可一并观之。

对《伤寒杂病论》与《千金方》产后中风辨治粗解(二)

作者:孟晨暮(小孟老师)

自序

本篇开始粗解产后中风辨治,重点在于对方药的论述:

《伤寒论》与《千金方》产后中风辨治粗解(一)

孙思邈真人在《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中.中风》中开头便论曰:“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毒药,惟宜单行一两味,亦不得大发汗,特忌转泻吐利,必死无疑”。

因为妇人产后亡血伤津,不宜再汗吐下利再伤津液。而后是精彩绝伦的理法方药,我研读之如获至宝,对吾临证的启发亦是深刻的。 

今吾以药为纲,分为豆类方、独活类方、石药类方、人参类方、其他类方,粗浅论述之,愿能启发读者。 

01

大豆类方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其中五谷为稻、麦、黍、稷、菽,五种。其中菽指的就是豆,而豆类入药种类丰富,如赤小豆、黑大豆、绿豆等,其中常用的是黑大豆,古方中的“大豆”亦多指黑大豆,其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黑色种子。

黑大豆

黑大豆具有活血、利水、祛风等功效。

主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明确是产后中风病机的优良用药。

正如《食疗本草》所云: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

而《千金方》对黑大豆运用丰富多彩,而产后中风方面,典型方为大豆紫汤:

大豆紫汤

治产后大善,治产后百病,及中风痱痉,或背强口噤,或但烦热苦渴,或头身皆重,或身痒,剧者呕逆直视。此皆因虚风冷湿及劳伤所为,大豆紫汤方

大豆五升、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铁铛猛火熬豆,令极热焦烟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数过,服之尽,更合,小汗则愈。

一以去风,二则消血结。如妊娠伤折,胎死在腹中三日,服此酒即瘥。 

此方明说病因病机为“因虚冷湿及劳伤所为”,煎煮法也特别,要放铁板上炒焦大豆,然后用清酒浇淋,区区2味却可以起到去风、消血结的大效,我曾多次以此小方调治痛经、关节痛、身痒等病机符合妇人中风者,令人大呼惊奇,孙真人理法真可谓别出心裁。

本章出现的大豆类方还有: 

①治产后中风,头面手臂通满方 

大豆三升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一升。纳白术八两,附子、独活各三两,生姜八两,添水一斗,煮取五升,纳好酒五升,合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间粥,频服三剂。 

②大豆汤,治产后卒中风,发病倒闷不知人,及妊娠挟风,兼治在蓐诸疾方

大豆(五升,炒令微焦)、 防己六两、独活八两 、葛根八两 

上四味,㕮咀,以酒一斗二升煮豆,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日四夜二。

运用上述大豆类方,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煎服法,方能大效,其中清酒可以用糯米酒(个人经验)

《伤寒杂病论》与《千金方》煎服法是取效的关键,是保证寒温,四性五味取舍的法门之一,所谓“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致于平”。思之,慎之。

02

独活类方

在介绍独活类方类方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个与上述大豆紫汤加独活的独活紫汤,也算是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独活紫汤

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紫汤方

独活一斤、大豆五升、 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二。

我们来看两大本草经典对独活的记载:

 1、《神农本草经》: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独活,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独活,以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入药,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善祛风除湿,又性偏温,能散风寒而解表,为治风寒湿痹的要药,因此主“风寒所击”、“主治诸多贼风”等,又善入肾经而搜伏风寒饮,故又主“贲豚,痫痓”等。

独活 

在本章中,独活先以酒渍独活再宿,经酒浸后的增加了独活的药势,与大豆紫汤配合,区区三味药却力专势足,能治妇人产后中风,引起的痉病、口噤不开等。并补益作用,能治肾虚劳伤而中风而见肢倦乏力、腰膝肩背酸痛、汗出恶风为主症,所谓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也为论治虚劳病提供了思路。 

若病人忌酒, 但有前状,怎么办?孙思邈真人又给出了小独活汤方:

小独活汤

独活八两、 葛根六两、甘草二两、生姜六两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微汗佳。 

独活与葛根配伍,在《千金方》乃至后世医方十分常见。

《名医别录》载:“葛根,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肋风痛”。可知葛根甘凉,药性平和,善走肌腠而解表,可通过发汗驱逐伤寒中风之邪外出,具升散之性,有向上提升的作用,可升阳止泻,解肌透疮疹毒,还能生津止渴。

与独活配伍可谓相辅相成,又制约独活辛燥之性,而小独活汤的生姜甘草是半个生姜甘草汤,可补脾而生津液。

另外独活浸酒的操作,在《千金方》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关于治产后中风的,更有专名独活酒方:

独活酒方

独活一斤、 桂心三两、 秦艽五两 

上三味,㕮咀,以酒一斗半渍三日

秦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神农本草经》)。

可见秦艽有着祛风散寒利水等作用,与产后中风病机相符,而与独活、桂枝配伍,加酒浸,而不另外煎煮,使得药力愈加集中猛烈,应是产后中风较重者适应方。 

03

石药类方

何谓石药类方?

顾名思义就是用矿石(如代赭石)、化石(如龙骨)等坚固之药入方,传统石药类法几乎涵盖了所有中药主治,现结合教材《中药学》及部分本草经典简略总结常用石药:

1、清热解表(石膏、寒水石、滑石) 

2、消导泻下(芒硝) 

3、活血化瘀疗伤(花蕊石、自然铜) 

4、去痰类(海浮石、礞石) 

5、潜镇及安神类(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代赭石)

6、补益固涩类(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粮、阳起石、钟乳石、硫磺、灶心土) 

7、拔毒生肌类(雄黄、白矾、升药、炉甘石、硼砂、铅丹)

石药实拍,分别是阳起石、花蕊石、寒水石、钟乳石、芒硝、琥珀、紫石英、青礞石、石膏

而石药在《神农本草经》里多出现在上品,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常用的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古时道家炼丹多取此上品药,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在《千金方》妇人产后中风理法所用的石药多为上品,取其补益为主的作用,罗列了五石汤与四石汤两方:

1、五石汤, 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倒闷吐沫,瘛瘲眩冒,不知人,及湿痹缓弱,身体痉,妊娠百病方

白石英、 钟乳、赤石脂、石膏各二两, 紫石英三两、 牡蛎二两、葛根四两,人参 、黄芩、白术 、甘草、栝楼根、川芎 、桂心 、防己 、当归 、干姜各二两,独活三两 

上十八味,末五石,㕮咀诸药,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2、 四石汤,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瘛瘲,闷满不知人,并缓急诸风毒痹,身体痉强,及挟胎中风,妇人百病方。 

紫石英、 白石英、 石膏 、赤石脂各三两 独活 、生姜各六两、 葛根四两 桂心、川芎 、甘草 、芍药 、黄芩各二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上述二方药味较多,着实让人摸不着证治机理。但我们仔细观察二方,竟发现五石汤是由《千金》小续命汤加减而来,四石汤则《千金》大续命汤加减而来

其实,整个《千金方》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续命类方法度,孙真人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除了大小续命汤,还有如续命风引汤、八风续命汤、增损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而这些续命汤均是《伤寒杂病论》麻黄汤加味而成,病因病机均涉及中风与风痹等风证,而且宋本的《金匮要略》中所引用的《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续命汤(出自《古今录验》)又几乎是《千金方》的西州续命汤黄芩替换方参而成,这就令吾冥冥始觉是续命汤法可能仲景遗法(若有读者持相同观点,予以佐证支持),今后若有机会我专门写一篇自己多年对《千金方》续命类方研读的心得感悟。 

说回妇人产后中风,我们来看《千金方》小续命汤条文组成如下: 

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 诸风第二) 

麻黄一两、桂心一两、杏仁一两、甘草一两,人参一两、生姜五两、芍药一两、川芎一两 防风一两半、防己一两、附子一枚、黄芩一两

由此可见,小续命汤可以解表上的风寒,还能深入经脉驱逐风、寒、湿、痰邪,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开结,调畅气机,疏通血气,涤荡瘀滞等功效。

上述我们讲到五石汤是由小续命汤加减而来,根据其条文我们可以知道病因病机是“产后卒中风”,产后中风的“卒的程度”,何谓“卒”, “卒”同“猝”,指突然急促的程度,比如卒倒(突然晕倒),西医学的脑卒中程度与此基本相同,产后卒中风症状如“口噤”,“倒闷吐沫”,“瘛瘲”等,但是本文开头也提到“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亦不得大发汗,特忌转泻吐利,必死无疑”,故去掉了开泄的麻黄、防风,而改用产后中风特色的葛根+独活(上文已明述),去掉辛温性大热的附子改为干姜,还加入了清肺生津、止渴润燥,并有舒痉病之挛急的栝楼根,并与牡蛎组成栝楼牡蛎散,能生津止渴,清降肺胃(参考《金匮要略》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剩下的则是白石英、 钟乳、赤石脂、紫石英四石(加本属小续命汤的石膏为五石),吾摘录《本经》对这四药功效记载如下:

 1、紫石英,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2、钟乳,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3、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4、白石英,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从上述摘录,我们可以看出此四味石药均是温补之品,益气养血补精,在此基础上还有通利血脉、去风散寒等关于去邪实作用,四药相配伍却是妇人产后中风急症病机所需的上乘法度,与后世医家用有血有情之品大补峻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用草木之品力道不及时,大家也可以尝试用石药

而纵观《千金方》有许多这四味石药组成的方剂,比较典型的是各种名为五石汤的方和张仲景紫石英寒石散治伤寒已愈不复方,尤其是后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翻遍宋本《伤寒杂病论》都未见此方却名为仲景方?

这要讲一番题外话,关于在魏晋时期泛滥成灾的五石散,据学术界研究五石散的五石应是由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组成,再加一部分关键的草药、食材(因为五石散已被毁而失传,无从查询具体),因为服用者须“寒衣、寒食、寒饮、寒卧”,因此又名“寒食散”,我想魏晋名士常着轻裘、缓带、宽衣状态与嗜服五石散有关,本是补益治病之方,奈何因为当时浮躁社会风气等原因,让它成了“du品”。

学术界很多学者说五石散是张仲景发明的,个人认为不一定对,因为仲景之前《史记仓公传》就已经记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并且本文也论述了扁鹊的对石药治病的原理,石药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我想仲景定是引用了石药,尤其是五石散,来治疗伤寒病的,孙真人提及的张仲景紫石英寒石散治伤寒已愈不复方,我想正是仲师用治伤寒愈后补虚调养,其实此方与上述五石汤四石汤类同,组成如下: 

张仲景紫石英寒石散

治伤寒已愈不复方

紫石英二两半、白石英二两半、赤石脂二两半,钟乳二两半、干姜一两、附子一两,桂心一两,人参一两、太一余粮二两半,栝蒌根二两半、防风二两半、文蛤二两半,桔梗二两半、鬼臼二两半

而关于使用石药,孙真人在《千金方》有论准则:“病患已成,即须勤于药饵,所以立补养之方,此方皆是五石三石大寒食丸散等药,自非虚劳成就偏枯著床,惟向死近无所控告者,乃可用之,斯诚可以起死人耳,平人无病,不可造次着手,深宜慎忌”。

石药法是被中医界遗忘的一个理法,但好在《千金方》中尚存,希望有更多中医同道能研读发掘运用,但一定要谨记孙真人使用石药准则。

剩下的四石汤证治机理与五石汤一样,留给读者解读。 

04

人参类方

人参类方,我选择以人参为纲,并非是所有下述罗列方剂的君药,只是均有涉及,且因为人参自古即是补虚圣药又良方伴侣,经典名方中含人参的数不胜数,尤其是在《伤寒杂病论》方组的“常客”,如小柴胡汤、甘草泻心汤、生姜甘草泻等等,当然《千金方》更是多如牛毛,产后中风也不例外。

我们来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对人参的详细整理记载: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如人形者有神。

人参形态图,由东北地区医友提供

由此可见,人参集合了大补人身元气、调补中焦、生津止渴、养心气、安神、益智、通利血脉、去诸实邪等等作用,真可谓扶正祛邪第一药,人参与妇人产后中风总病机相对证,更与我下述所罗列本章方剂对治病证相呼应,现摘抄整理如下:

1、茯神汤, 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语错谬,心虚所致方。 

茯神四两、人参三两、当归一两 茯苓三两、桂心一两、芍药一两、甘草一两、生姜八两、大枣30枚 

2、远志汤, 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语错误,惚惚愦愦,情不自觉方。 

远志二两、人参二两、茯苓五两、麦门冬二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芍药一两、甘草二两、生姜六两、大枣20枚 

3、甘草丸, 治产后心虚不足,虚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气,或若恍恍惚惚,不自知觉者

甘草三两、人参二两、麦门冬二两、桂心一两、大枣50枚、干姜二两,远志三两、石菖蒲三两、茯苓二两、泽泻一两

4、人参丸, 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不自觉,恍惚恐畏,夜不得眠,虚烦少气方

人参三两、桂心一两、甘草三两,大枣15枚、干姜二两、薯蓣二两、麦门冬二两、茯苓三两、泽泻二两、石菖蒲二两 

5、大远志丸 ,治产后心虚不足,心下虚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卧不安,胸中吸吸少气,内补伤损,益气,安定心神,亦治虚损方。

远志三两、菖蒲三两、当归三两 茯苓三两、泽泻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桂心三两、麦门冬三两、干地黄五两、干姜四两、阿胶二两、薯蓣二两、独活三两

由上述条文方药组成可知: 

(1)均有涉及产后“心虚”、“心神不安”、“悸”类症状,这与人参功效相匹配。 

(2)匠心独运的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四药配伍(3、4、5方),是鼎鼎有名的《千金》定志小丸,起到补气宁心,定志益智功效,方中人参安神益智,大补元气,为主药,辅以菖蒲、远志安神定志,化痰开窍,茯苓宁心安神。现代应用亦非常广泛,常见心气不足引起的惊悸健忘,精神恍惚,神志不宁,夜卧不安等(《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肠腑风虚惊悸第六》“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惊悸,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善忘,朝瘥暮剧,或暮差朝发,狂眩”。这对妇人产后中风病机下的情志症状,也是匠心独运的运用。

(3)此五方均有桂枝汤加减化裁的方组,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是对治太阳中风与太阴中风的,其中太阴中风吾简理解为“在太阴病状态下中了风邪”,太阴病是一种脾胃运化失司为主的基础上,出现或夹水饮、或气滞,或气血津液生化不足等等病证(真可谓“内伤脾,百病由生”),太阴病状态下又中于风邪(往往夹寒邪),而脾所主的四肢先出现“烦疼”,所谓“太阴中风,四肢烦疼”,《伤寒杂病论》第276条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中风引起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时候,正气抗邪于外而出现脉浮,可用桂枝汤治之,桂枝汤区区五味药,却包含解表祛邪、调和营卫、温中降逆、解肌缓急等功效,这也是仲景方之魅力。而妇人产后中风与太阴中风病机有相同一面,也多由太阴中风传来,且产后中风津血(正气)更虚,因此桂枝汤基础上再配伍人参。而对桂枝汤加减化裁,此五方可谓别具匠心。

其中茯神汤,按照比例乃桂枝汤减芍药加大剂量生姜与大枣,让桂枝汤变更加甘温补益,更加辛散,对治产后中风。

远志汤中有完整的桂枝汤方组,桂枝两倍于芍药,结合根据条文“产后忽苦心中冲悸不定”,可知此属于心气不足,心阳虚于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故加大桂枝温心阳,这与温阳去寒,平冲降逆而治奔豚病桂枝加桂汤异曲同工之妙。

甘草丸中则是桂枝汤去芍药、加大剂量红枣,并且易生姜为辛温发散化饮的干姜,结合条文可知妇人产后心虚不足,胸阳不振,水饮上逆遏制心神而“虚悸”,“心神不安”,或“若恍恍惚惚,不自知觉”等,故去芍药,且加茯苓泽泻利水,这又是取法桂枝去芍药汤之意,若相同病机因为大虚之盛,则需用人参丸。

剩下的大远志丸则是炙甘草汤化裁结果,而炙甘草汤本是桂枝汤变方,在此留给读者研究其中证治机理(欢迎交流分享)。

可见孙真人深谙仲景桂枝汤法,上述种种都是对桂枝汤的继承与拓展运用,作为群方之首的桂枝汤,在整本《千金方》里真可谓变幻无穷,其乐无穷。 

05

其他类方

实际是对上述四大方阵的补充。现仅选取部分泛泛而谈如下: 

1、 葛根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并产后诸疾方。

葛根六两、独活四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生姜六两、人参二两当归三两、川芎二两、防风二两石膏二两、白术二两、茯苓二两 

粗解:由条文和方组可之,这是独活类方证+续命汤法,也可以主治津血虚损状态下,中风的痉痹。诸证。 

2、①治产后中风,防风酒方 

防风 一斤、独活一斤、女葳二两、 桂心二两、茵芋一两、 石斛五两 

上六味,㕮咀,以酒二斗渍三宿,初服一合,稍加至三、四合,日三。 

② 治产后中柔风,举体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方 

独活八两、当归四两 

上二味,㕮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 

粗解:上述两方,均可视作独活类方用酒法。

3、  ①治妇人在蓐得风,盖四肢苦烦热,皆自发露所为,若头痛,与小柴胡汤方;若头不痛但烦热,与三物黄芩汤。 

②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气,头痛,竹叶汤方。

淡竹叶一握、葛根三两、防风二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桂心一两生姜五两、大枣15枚、大附子一枚桔梗一两 

粗解:

①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所引《千金》附方的出处。此处的产后中风用小柴胡汤,可知是妇人产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出现了少阳中风症状,故用小柴胡汤解之,参考《伤寒论》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假如“头不痛,但烦热”,这说明少阳中风火热证较重,本方用于治疗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选用了方用主诸热的黄芩清热,地黄滋阴养血,苦参燥湿祛风,刚柔并用,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苦参杀虫,故方后云多吐下虫。抛开产后中风的病名约束,三物黄芩汤可用治血虚夹热(尤其是湿热)诸多病证。

 ②处已在篇一论述,不赘述。

06

总结

至此对《千金方》产后中风辨证粗解完毕,想不到也论述了近八千字。

产后中风只是《千金方》中小小一部分,却能令吾思读之而收益颇丰,赞孙真人之博闻强识,叹《千金方》之丰富多彩!

感慨如此精彩绝伦而厚重的一套医书,却不被大家所重视,实属无奈。

若能在广读熟读各大版本的《伤寒杂病论》,再沉下心去读《千金方》,会发现别有洞天。

道家有云:“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孙真人的《千金方》便是探索中医奥秘(尤其是仲景之学)的方便法门,更是是治病救人度化众生的法门,愿君读之思之用之,愿得孙大真人慧力恩力加持。

孙思邈真人画像 

与笔者所读的《千金方》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