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我”是什么?洞山良价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时,终于明白了

 佛灯火pyugl3oc 2024-04-20 发布于福建

师辞云岩,岩曰:“甚么处去?”师曰:“虽离和尚,未卜所止。”曰:“莫湖南去?”师曰:“无。”曰:“莫归乡去?”师曰:“无。”曰:“早晚却回。”师曰:“待和尚有住处即来。”曰:“自此一别,难得相见。”师曰:“难得不相见。”临行又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良久,曰:“祇这是。”师沈吟,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五灯会元》第十三卷 洞山良价禅师

白话直译:

洞山良价跟随云岩昙晟参禅虽有所得但仍未觅得究竟,因此准备向云岩昙晟告辞,去江湖行脚,换一个环境历练一下。

虽然知道“悟”,是私人的事情,但云岩昙晟仍想借临别赠言的机会,点拨一下洞山良价,希望对他有所帮助。

于是问洞山良价:“你准备去哪里?”

洞山良价回答:“虽然我要离开师父了,但也不知道自己将去向哪里。”

“难道你要去湖南?”

“不是。”

“那你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也不是。”

“无论你现在要去哪里,总之早晚都要回来。”

“等和尚有住的地方我就会再来。”

听洞山良价如此说,云岩昙晟感叹道:“自此一别,你我二人怕是难得再相见了。”

洞山良价说道:“不会的,随时都能相见。”

分别之际,洞山良价最后问道:“和尚圆寂之后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还记得师父的真实模样吗,我该如何回答?”

云岩昙晟说:“你就对问这个问题的人说:只是这个。”

洞山良价未领悟“只是这个”,站在原地陷入沉思。云岩昙晟赶忙打断他的思绪,说道:“承当这个事,需谨慎,但却不是思考可以解决的。”

洞山良价对于云岩昙晟的话语心存疑虑,一直解不开。直到后来,有一天洞山良价在涉水过河时见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方才大悟先前云岩昙晟的话语。并做了一首诗偈,借以阐发心中所见: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鉴赏评说:

这则公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二人临别的对话,二是洞山良价“过水睹影,大悟前旨”。第一分部,虽然言语通俗,却暗藏机锋;而第二部分,则是洞山良价几十年学佛参禅的心得总结。

云岩昙晟问:“甚么处去?”,既是在问“去哪里”,也可以是在问参禅的终极问题“什么是明心见性”、“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佛法大意如何”,也可以是在问人生的终极问题:生从何来,死归何处?

“那个”怎么会有答案呢?执于那端都不是,所以“一说即不中”。

洞山良价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回答:不是去湖南,也不是回浙江,仿佛在说:我知道总得有个“入处”,但不可言说是哪里,说哪里都不是。

沩山灵佑在湖南,洞山良价在参访云岩昙晟之前是跟随过一阵沩山灵佑的。洞山良价出生于浙江,他最早是跟随浙江五泄山的灵默禅师参禅。

因此不难理解文中提到的“湖南”和“故乡浙江”,云岩昙晟这么问的意思也暗含:你觉得哪个的禅法是正宗?你是不是觉得我这里没有佛法,你要去以前的师父哪里寻找?

洞山良价给出的答案就是:都不是。也是不执一端的“最佳答案”。

当问到“自此一别,难得再见”时,洞山良价回答:难得不相见。言下之意:万法归一,真相与现象本就一体不分,何时不在一起?何处不相见?“此处”与“天涯”又有何不同?

对于云岩昙晟设下的机锋,洞山良价看似都通过了,但这都不是实证而仅仅是知见、教科书般的答案而已,云岩昙晟是看得出来的,关键就在最后的一问一答:

“和尚圆寂之后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还记得师父的真实模样吗,我该如何回答?”

“只是这个。”

“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真我”、这个就是当下之展现、现象就是本质、真我与假我同在,二者本无分别!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其实只有“相性如一”、“空有不二”,一切有所分别都不是那个,包括“真我”本身。你还在问“和尚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什么是真我?”那看来,你还是执于“有所分别”啊!

你当下看见的不就是吗?这个正在和你说话的那个就是“我的本来面目”,说“真我”也是多余的概念而已。很明显,云岩昙晟知道洞山良价还没有找到那个“入处”。

正因为洞山良价这个时候没有真正开悟,所以他在对云岩昙晟的话“涉疑”。

某一天,洞山良价突然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方才“大悟前旨”:身体与倒影的关系,不就是真我与假我的关系吗?不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吗?不就是“无”与“有”的关系吗?不就是“空”与“色”的关系吗?

看见水中的影子,自然知道“真我”的存在,但影子终究是影子,却不是“那个”。

二者何时分开过?何曾独立过?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就是彼,彼就是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与“空”都是为了阐释“那个”而人为定义的而已,这样来称谓仅仅是“名”,如果明白了“那个”,“色空”皆不是,可以两忘了。

此时,洞山良价终于悟透云岩昙晟所说的“只是这个”,当下即是!除却当下之展现,一切思虑、有别的知见,都不是。

“这个”即是现象也是本质,如果要脱离当下谈本质,则不是“那个”了,仅仅是人的认知与见解而已!

于是,洞山良价做了这首偈,以表达此时的心情: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真我不可外求,万法皆不是,如果向外找寻,那是背道而驰,只会离真我越来越远。”

“你看,正如我现在一个人走在水中,那倒影无时无刻不跟随着我的脚步,处处与我同在。需要到哪里寻找呢?不就在这里形影不离吗?”

“倒影能证明“我”的存在,但倒影终究是倒影,不是那个“真我”,只是“真我”的外在展现而已。”

“外在的万法,无一不是“真我”的外在表现,而“真我”也就与一切外在现象同在。内在真我和外在万法,就是这种“有无”、“体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它们不离彼此,互根共存。离开“我”,一切无从显现,离开“法”,真我又在哪里存在呢?”

“所以,有与无,体与用,本质与现象都是相对而言的,也可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者本就一体,又有何分别?只有如此体会,才会契合如如不动之本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