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老验方选介——防眩汤

 梅谱台阁 2024-04-21 发布于浙江
组成主治

黄芪24克,党参18克,云苓12克,白术12克,川芎9克,天麻9克,杞子9克,钩藤12克,白芍9克,生地12克,甘草3克。主治眩晕。

临证经验

眩晕一证,与现代医学眩晕症状的概念基本一致。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动病等;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癫痫;其他原因的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头部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历代文献中对眩晕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比较丰富,后人把《内经》的无风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包括内风、外风)、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张景岳的“无虚不作眩”(包括脏腑气血阴阳诸虚),即三无不作眩说,归纳为眩晕病机的经典之论,为一纲领性的概括,对临床辨证论治帮助不少,但如果加上虞抟倡导的“血瘀致眩”及陈修园所强调的相火,则比较全面。

眩晕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内阻为常见。病位虽在头颅脑髓,但究其病根,应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不外乎虚、实二端。关于证型问题,邓教授认为,主要病机为痰瘀相关、虚实夹杂。临床上分型不宜太杂,抓住一两个主型,其他作兼证处理即可。

用药心得

邓铁涛教授认为防眩汤是治疗虚证眩晕的好方。在上海经方家曹颖甫先生所著之《金匮发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曾有记载:“精神恍惚,开目则诸物旋转,闭目则略定,世传防眩汤间有特效,录之以为急救之助。方用党参、半夏各三钱,归、芍、熟地、白术各一两,川芎、山萸各五钱,天麻三钱,陈皮一钱,轻者四五剂,可以永久不发。予早年病此,嘉定秦芍舲曾用之,惟多川芎三钱耳,至今三十年无此病,皆芍师之赐也”。

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常用自拟“石决牡蛎汤”,方用石决明、生牡蛎、白芍、牛膝、钩藤、莲子心、莲须。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菊花、黄芩、丹皮、木贼等;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肝肾阴亏者可加鳖甲、龟板、制何首乌、生地、熟地等;若肝阳亢极化风,宜加羚羊角或羚羊角骨、代赭石、生龙骨、珍珠母等。气血亏虚者以补益气血为主,可用加味八珍汤,方用党参、白术、云苓、甘草、川芎、当归、熟地、白芍、五爪龙、鸡血藤;偏于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血虚者可用当归补血汤加杞子、淮山等;兼见失血者可加阿胶、白及、炒田七等。兼痰可合用温胆汤,兼瘀可用失笑散,或用豨莶草、田七、丹参等。

眩晕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用防眩汤加减治疗前庭神经炎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其他疾病辨病论治如下:

1.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若苔浊、白、厚腻而呕,必加生姜汁或重用生姜20~30克。另外,当其发作时,宜先艾灸百会穴,直接灸最好,壮数多少,可以根据情况而定。用悬灸法亦可。

2.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凡属气虚血瘀者,治以益气活血,重用黄芪益气,配以三棱、莪术活血,或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3.高血压性眩晕:可辨证选用草决明、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舒张压偏高者可选加鳖甲、龟板等。广东草药红丝线有降压作用,可用红丝线30克、瘦猪肉100克煎水饮用。

4.低血压性眩晕:证属清阳不升者,用补中益气汤轻剂,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与柴、麻同用,以升清阳。服后患者血压可逐渐趋于正常。黄芪轻用可升压,重用则降压,故用于高血压属气虚者则须30克以上。

5.头部外伤性眩晕:常在辨证基础上配伍活血药物,喜用失笑散、桃仁、红花、牛膝,或用血府逐瘀汤。血管性头痛亦可用之。

6.神经官能症性眩晕:邓教授喜用甘麦大枣汤稍加舒肝健脾药,方用甘草、麦芽、大枣、钩藤、素馨花、云苓等。钩藤、素馨花舒肝兼治胁痛,麦芽也有舒肝作用。邓教授认为用浮小麦效果最佳,但南方常缺,故用麦芽代替。或嘱患者用面粉代之,其用法是用1~2汤匙面粉,先用少许凉开水调匀,再用煎好滚烫之中药汁冲熟后内服。

此外,辨治时邓教授十分重视经方的运用。《内经》十三方中之“泽泻饮”为治湿浊中阻之眩晕之好方,由泽泻、白术、鹿衔草三味组成。《金匮要略》治心下支饮,其人苦眩冒亦用“泽泻汤”,即前方减去鹿衔草,此与《内经》泽泻饮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某海军干部住院2月余,经多方检查,仍不明原因,多方治疗均无效。后请邓教授会诊,诊为痰证之眩晕,用祛痰法治疗,但亦无效。再细为四诊,见其舌上苔白如霜,脉滑而缓,个人的经验认为凡舌白如霜多属水湿内困,脉缓亦是湿象,故予经方五苓散剂治之,一旬而愈。

医案举隅

邓教授曾治某空军干部贾某,于30天内晕厥20多次,住院后经中西医治疗,大眩晕次数减少,但仍头晕不止,血压偏高。人虽高大,但舌嫩红,苔白,脉弦而尺寸俱弱。西医诊断为前庭炎。

邓教授辨证认为属于虚眩兼有相火,乃仿防眩汤加减:黄芪24克、党参18克、云苓12克、白术12克、川芎9克、天麻9克、杞子9克、钩藤12克、白芍9克、生地12克、甘草3克。

此方服20多剂后,眩晕消失。




本文中的方药及剂量仅适用于患者当时的病情,广大读者如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