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时期的玉带板有什么样的特征?

 芝润斋 2024-04-22 发布于江苏

玉带是镶玉片的革带,在服饰上用玉带,肇始于唐代。唐代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称为带板)均有一定之规。

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叫“铊(獭)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带板叫“銙”,有的铸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唐代根据带板的数目来称带,如“十三銙带”。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唐代玉带板,銙多制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压地隐起的方法,图案边缘用细而短的密集阴刻线整齐排列雕刻,然后自边缘向内缓缓凹下,使中部纹饰凸起,与边缘同高,再用较粗的阴刻线勾勒出轮廓,有如浅浮雕。

唐代带板一般都较厚,有的带板还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红、绿、兰三色宝石。带板素面的较少,一般均为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纹饰。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 唐代伎乐纹白玉带銙

带板上的图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日,着装奇异。据载,此类玉带板应属西域产品或中土仿品。

宋、辽、金、元四朝皆雕造玉带板,在此期玉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带挎或方或矩,制作规整,四角方正,面底同大,与唐代已明显不同。

首都博物馆藏 宋代人物纹玉带板

带板上雕刻的纹饰以云龙、花草、人物、鸟虫为主,尤其辽金更用具有山林情趣的自然场景入画,所刻丛林熊鹿、花鸟鱼水风格写实,自然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龙纹玉带环

唐代盛行的西域题材纹饰已经不见,宋代体现了道装人物带板。如江西上饶南宋建炎四年(1130)赵仲湮墓的即是典型。

在雕刻技法上,此时期多采用深层镂雕方法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成立体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也能刻得井然有序。

带板的形制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变化,带挎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外,新出现了桃形銙。

杭州博物馆藏 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元代带銙还新出现了四角内凹成海棠瓢状形的。

玉虎纹带饰 元 国家博物馆

此器镂雕虎及柞树叶纹,下承委角椭圆环,本为腰带上的饰件。此作在题材上有辽、金“秋山”玉雕的遗韵,而雕琢手法上则大刀阔斧、粗犷朴质,也很能凸显时代风格。

元代常见的亚字形透雕白玉,带饰或绦环。白玉质地红透水嫩,亚字框内透雕云龙纹饰,其龙呈飞奔之姿,隐于芝形祥云中,若隐若现。龙形清瘦有力,又回首似低鸣,矫健异常。元代龙纹玉器之佳作,条带状祥云及奔姿龙也为后世龙样所继承。

明代玉带板数量较多,近年来考古发掘于墓葬中的整套带板也不少。现今传世品的玉带板,大多是零散的带銙和铊尾。

青玉透雕戏狮图长方带板 明 故宫博物院

带銙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所雕纹饰同元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早期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

明·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 出土于鼓楼区张家洼明洪武四年汪兴祖墓

共14块,用田玉雕刻而成,底部镶以金托。主要带板的纹饰采用钻孔镂雕法,以重叠的层次,表现出龙身躯的上下盘绕。龙首的雕琢尤为精致,龙的周围辅以灵芝状祥云纹,恰如巨龙在云层间穿越,栩栩如生。

明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带板上的纹饰几乎全部转为吉祥题材,如松鹤、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镂雕青白玉带板 1970年连云港市花果山三元宫移交

该组玉带板最大为16.46.5厘米,最小为5.41.4厘米。以白玉浮雕而成,有长方形,桃形和长方形一端圆角三种,一套计大小20块。为万历廿二年万历皇帝生母颁赐云台山三元宫三品紫衣中所附带的一副玉带板。玉带采用镂空雕的技法,在大小,形状不同的玉带版上雕刻出云龙、花鸟纹等一类的图案,背面平素。整副玉带板,玉质细腻,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给人以玲珑剔透之感。

明代玉带板的边框比元代玉带板窄,纹饰以龙纹为多,此时期还出现了婴戏图纹饰的玉带板。

明 玉镂空通雕龙纹方带板 广东省博物馆

明 玉镂空通雕鹿纹方带板 广东省博物馆

明代最具特色的雕琢技法是先减地留出主题纹饰,在降低的地上透雕所需辅助纹饰,然后再加工主题纹饰,使得整体纹饰起伏感很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