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桑村密不外传的特产“白黄瓜”——武邑一村一故事

 梅君小苑 2024-04-23 发布于河北

















桑村密不外传的特产“白黄瓜”

东桑村位于武邑县最东边三县(武邑、阜城、景县)交界地带,交通四通八达,村东紧靠清凉江,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远近闻名。村里祖祖辈辈靠种粮、瓜菜为生,直至“集体”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有蔬菜、瓜类种植基地,“大包干”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在十里八乡只要是提到东桑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经常用“菜窝子”来称赞它。其中,东桑村的土特产“白黄瓜”尤为出名,最具特色。

东桑村种植白黄瓜的历史很久远,现已无考究,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其种植年代起码在一二百年以上,且密不外传,方圆百里独一份。当年,东桑村先民掌握着白黄瓜“娇气”的种植方法和优良的瓜种,种出的白黄瓜皮薄个大,清脆味鲜,深得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瓜农们视种瓜技术为珍宝,守口如瓶,从不对外泄露。对外村前来讨要瓜种的村民,从不赠予,偶有盗贼偷得种子,种出来的瓜苗也是只长瓜秧,不结瓜果。尽管在本村也是只传男、不传女,唯恐妇女出嫁把技术传到外村。所以,白黄瓜只有东桑村人会种。

据传说,有一年外村人在瓜地里偷走了瓜种,待第二年种上瓜以后,瓜秧旺盛,可就是没有瓜,盗贼非常纳闷,于是以闲逛为由到东桑村瓜地向“园头儿”讨风。他不解地问道:“老人家,请教一下,黄瓜只长瓜秧不长瓜是怎么一回事儿?”这时,看园子的老农笑着对他说:“想必是瓜秧疯了,得用鞭子把瓜秧抽一下,才能解疯。”盗贼欣喜若狂,回去后用鞭子将瓜秧抽了一遍,结果瓜秧断的断,蔫的蔫,顷刻间,满地瓜秧彻底“报废”。从此以后,东桑村的种瓜技术被披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被周边村庄誉为“东桑村种瓜一绝”。

东桑村白黄瓜种植栽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精细,首先是施足粪肥、豆饼、棉仁饼、芝麻酱等底肥;其次是把地打成小畦,用镢刨地,用耙淌平;再就是在种植前,在热炕头儿上对瓜种进行催芽,待瓜芽半公分后开始开沟“搭瓜”;最后是在瓜地周围用秫秸扎好风幛。在瓜苗半尺后开始扎瓜架,使瓜蔓顺架攀爬,初花期需上一次肥并开始浇水,到结花期每隔一天浇一次水。六月初根瓜成熟,陆续上市,一直到七月底为产瓜旺期,八月下旬瓜秧慢慢衰老,因瓜在架上呈下垂状,所以长出来的瓜笔直粗大,满身带刺。每棵瓜秧可长瓜6-8根,一般每根重0.5-1公斤左右,在诸多黄瓜品种中,唯有白黄瓜瓜味最佳。由于白黄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所以在“生产队”那个年代,白黄瓜成了东桑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文革前后,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土井干枯,浅井无水,深井浇水不及时,白黄瓜种植难度逐渐增大,种植户也越来越少,名盛一时的东桑村特产——白黄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至今已经绝迹二十余年。

(本故事由村民赵秀迎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