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滚滚车轮y 2024-04-23 发布于广西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是如何发现中医的经络

小王坐下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开口说道:'老师,经络是神奇,那么请问古人是如何发现中医的经络,能否请您为我详细解释一下?'

谢老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回应:'当然,小王,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经络的发现确实是通过多个途径逐步总结和确认的。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每个途径。'

小王拿起笔记本,准备认真记录下谢老师的解释。

发现经络途径 1:针灸等刺激后感应传导现象的总结

'首先,' 谢老师开始解释道,'针灸感应是古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当他们在患者身上施行针刺或灸法时,患者常常会产生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我们称之为'针感’。这些感觉通常沿着一定的路线向远处传导。通过长期观察,医家逐渐认识到这些感觉的传导路径,从而总结出了经络的分布。'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发现经络途径 2: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小王迅速记录下了这一点,然后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么,腧穴主治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好,' 谢老师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在针灸的临床实践中,医家发现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还能治疗远隔部位的病证。而且,这些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通常会排列在一条线路上,这为经络的存在提供了佐证。实际上,这些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就是经络上的穴位。'

小王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有了更深的疑问,他继续追问:'那么,气功感应呢?'

发现经络途径 3:中医气功学的实践

'气功感应,也称为导引或行气,' 谢老师回应道,'是通过调整呼吸、内守心神、放松肢体等方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气在体内有规律地流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反复出现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气的运行方式,从而有助于对经络的理解。'

《灵枢·官能》载:“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在导引、行气过程中,随着呼吸的调整、心神的内守、肢体的舒缓,常常出现“气”在体内有规律地流行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反复出现,有利于对经气的认识和经络的发现。

发现经络途径 4:体表病理现象的总结

小王点了点头,似乎更加明白了。他继续记录下来,然后问道:'体表病理现象是什么意思?'

'体表病理现象是指当人体内某一脏腑发生疾病时,在体表相应部位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 谢老师解释道,'比如压痛、结节、皮疹等。这些反应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与经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和总结这些现象,古代医家逐渐认识到经络的存在。'

发现经络途径 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小王问道:'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是指通过尸体解剖来认识经络吗?'

'是的,' 谢老师点头道,'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尸体,直观地认识到了人体内部的一些结构和脏腑的位置。他们观察到与四肢相连接的管状和条索状结构,也注意到了一些脉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这些观察为经络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定数。”

经脉与络脉相互衔接,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官窍、四肢百骸等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十二经味气血流注

医学入门·经穴起止》说:“经者,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

谢老师又继续解释:“其实,经脉与络脉相互衔接,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官窍、四肢百骸等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之气的调节,它们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维持整个机体的协调平衡。可以说,经络是人体内外联系的桥梁,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通道。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然后问道:“谢老师,那十二经络呢?”

谢老师说:“十二经脉,又称 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它们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小王更加认真做好笔记了。

谢老师又说:“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经。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十二经脉,又称 “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小王问道:“谢老师,我一直在思考经络辨证,但我还没有完全明白。您能也详细解释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解释:“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对疾病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其病位、病性和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当机体患病时,经络成了病邪传递的传变途径。外邪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脏腑发生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

推断疾病发生在何经、何脏、何腑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追问:“那在临床中有什么体现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临床上,每当疾病发生时,可在相应的经络上,尤其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麻木、酸胀、疼痛等各种异常反应,如'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临床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推断疾病发生在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其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势。

小王又迫不及待地问道:“谢老师,诊断十二经脉病证的有什么要点吗?”

十二经脉病证临床表现的三个特点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诊断十二经脉病证,应注意其临床表现的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二是脏腑病候多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病状相兼出现。三是一经受病通过经脉联系可以影响其他经脉,而表现出相关的多经合病症状。

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关系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追问:“谢老师,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谢老师解释道:“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骨伤等专科中,经络辨证更为常用。脏腑辨证主要关注脏腑的病变,而经络辨证则更侧重于经络的异常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症”和“证”的区别

小王感到豁然开朗,谢老师想考考小王:“小王,你还记得中医里面症和证的区别吗?”,谢老师在旁边白纸上,分别写上症和证两个字。看到小王在思索,

谢老师微微笑了一下,说:“小王,我重新给你讲一次,这些中医基本概念非常重要,你要好好记住。” 小王不好意思说:“谢老师,我就是说不出来,我这次更认真听和做笔记。”

谢老师说:“症和证的区别是我们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各种表面现象,如头痛、咳嗽等。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小王认真地记下了这些话,然后追问道,'那么,在实际诊断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区别呢?'

谢老师微微皱眉,'好问题。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小王用手指着头,思考着,'所以,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证型?'

谢老师点头,'是的,你理解得很对。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 '同病异治' 或 '异病同治' 的原则。 '同病异治' 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 '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

附《八纲辩证相兼和转化彩表》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中诊入门:中医经络的发现,和经络辨证的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