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风情---年俗(原创)

 晨雨小屋 2024-04-23 发布于安徽

西部风情的年俗(原创)

对于传统文化,我不知道,还剩有多少.只感到一点一点的流逝,,慢慢地被西方文化侵蚀,比如大多年轻人,只记得24号是情人节,买花,送巧克力.是否还记得中国人的情人节,----上元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风景.?

就连春节,尽管广播电视一再的宣传似乎也越来越淡了,怎么也找不到曾经的味了,或许是心情使然.直到今年,有幸在渭源的一个小镇见识了西部的年俗,深深地被那古朴的风情,粗犷表演震憾了一把.

对于在江淮大平原长大的我来说,这里高原的阳光强烈而空气又寒冷,大多数时间,都窝在小火炉旁,偶尔也出去走走,看在碧蓝的苍穹下,一排排红灯笼在寒风中招摇,于点点白雪中,给群山一抹节日的喜庆.

当最后一缕晚霞消失于天际,那挂在村中主道的红灯笼便发出朦胧的喜庆的光芒.三三两两的人儿,影影绰绰地和着音乐跳起了舞步,尽管不是熟练,倒是十分的专注:忽略了脚下的残雪,忘记了料俏的冷风,在苍青色的天幕下,顶着数点寒星,尽情跟着节拍挥臂踢腿,就这种专著劲,相较于,打麻将,看电视,这难道 不是一种新的转变.不值得称赞吗?

诸如,贴春联,放鞭炮,祭祀,这些,大体都相同,无需再提,.在这里要说的是正月初六的表演,.

正月初六,俗称马日,又称送穷日,天一大早,各家都把鞭炮放在大门外,那表演的队伍,早早就成盛装出发了,踩着鼓点,缓缓而来,经过的人家,就燃起鞭炮,欢迎,而表演队,就响起锣鼓声,鼓手玩个花活,鼓棰绕过跨下,打出咚咚””的鼓声.花枝招展的旱船,色彩鲜艳的表演服装,一路行来,宛若一队春的使者,瞬间,便觉得温暖了,尽管天上还顠着雪花.

漫长的游行过后,便到预定的表演场地,,此刻,他们走了大约三四个小时,一通欢快的锣鼓过后,便稍事休息,鼓儿,锣儿,散放在地上,便有好奇的小家伙,过去,敲两下,,那活灵活现的巨龙也瘪瘪的呆在一边,倒是龙凤鼓,近距离的看来,隐隐有古沙场的遗风,那表演服,倒是古战衣的装束,护心镜映着雪花,泛出幽蓝的光芒.

先是类似秧歌的舞蹈,色彩鲜明的服装,舞步虽很是简单,配上绸扇,倒也另有一番风味的,先是低声地唱,仿佛是害羞,要等同伴先唱,渐渐的声音就大起来了,表演的的情绪随着鼓点高涨起来,舞步也整齐了,

一阵激越鼓点响起,一条巨龙飞进场里,欢腾起来,,时而摇头摆尾,忽地腾空而起,转而贴地盘旋,随着那斗大的绣球,忽地向前腾空,踏着节奏,满场游走,杏黄的包头,或红或蓝的古战衣,舞出一曲盛世赞歌.忽地从一角窜出一只雄狮,神气活现地向着观众点头呢,神龙方逝,又一只狮子,从另一角跳出,双狮渐行渐近,忽地吐出一幅春联.如果说舞龙的场面恢弘大气,而狮舞则活波,俏皮,忽地一个着地滚,便跳起来要采青,锣鼓与狮子,相配合,或紧张,或舒缓,羸得阵阵掌声,和着漫天雪花,一起共同庆祝新的一年,健康安泰.而后又是跑旱船,也是很有情趣.

没有现代电声器材,仅凭着嗓音歌唱,无需闪烁的彩灯,只要一方场地,便可以舞出一片豪情,数辈传承,,这哪里是什么演出,只是把喜悦与身边的人儿分享,你看,哪里分什么濱员与观众,他们融在了一块儿,说说笑笑,刚才在演出的,转眼,就和家人,朋友聊到一起.,鼓声一起,便是一个个舞者,这才是最真性情的演出,绝没有假唱的嫌疑,也不会为了当主角而明争暗斗,艳阳当舞,雨雪无阻,一份执着,沿续着千年情怀.构筑着大西北的神圣的文明.

也许,对本地人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年年如是,相对于日益式微的传统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现象,尽管表演者大多中年,但还是有三五个年青的面孔娴熟着打击着锣鼓,接下传统文明的火炬.

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得见如此盛事,幸甚!情不能自抑,遂记之,.忝为式微的传统文化作为永远的记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