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甜韵:植物基甜味剂与健康时代的对话—深度访谈盈嘉合生市场发展总监何舟

 食研汇FTA 2024-04-23 发布于浙江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普及,减糖趋势愈发明显。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消费者饮用无糖饮料的原因主要是注重低糖生活、预防身体疾病和减肥,占比分别达到67.4%、43.7%、41.3%。

一直以来,人工甜味剂因其甜度高、热量低等特点,一度成为减糖市场的热门选择。然而,长期过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干扰葡萄糖代谢、增加患病风险等。在人们“既要甜味又要健康”的双重标准下,植物基甜味剂凭借天然、低糖、低热量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不仅为人们的味蕾带来美妙的享受,还呵护了身体健康。

图源:盈嘉合生

近期,食研汇特别采访到四川盈嘉合生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发展总监/U甜宣言品牌负责人何舟,共同探讨盈嘉合生在植物基甜味剂赛道的成果,以及植物基甜味剂的市场与发展前景。以下为节选对话:

食研汇:您当时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契机选择进入代糖赛道,并创立代糖品牌U甜宣言的?

何舟:  一是顺应发展的趋势,现在食品工业发达,超加工的食品太多,大多人摄入的糖分都远超日常所需,与之显著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也逐年走高。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世界估计有5.37亿2型糖尿病病例,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至少有1个糖尿病患者。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 25g。大众需要“减糖”。

二是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目前中国市场上还缺少一款真正的“代糖”。

“代糖”即“代替蔗糖”,那么它需要具备“蔗糖”的几个属性:植物基、口感和价格。首先它需要来源于自然界;其次它的甜度倍数应该和蔗糖接近,口感要高度相似,不影响食物本身的美味;最后它的价格应该回归民生产品应有的价格。按照这三个标准,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代糖”凤毛麟角。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简单把代糖和甜味剂做个区分。代糖指的是面向C端消费者,可以直接代替蔗糖使用的复配甜味剂;甜味剂,像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些都是百倍以上蔗糖甜度、普通消费者日常无法使用的高倍甜味剂,一般都是面向B端的原料产品。后者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剂我国应用的已经很多了,但前者合格者寥寥。

盈嘉合生严格来说专注的是“植物基甜味剂”,以大自然中的自然原料为基底,加入纯天然菌种,以精密发酵方式生产。在欧美国家,甜味剂应用已经相当的普遍,因为市场呼吁更健康、自然的原料。

图源:盈嘉合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现中国市场的需求也逐渐迫切,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样的意愿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根据我们的植物基甜味剂创立了U甜宣言这个品牌。

图源:盈嘉合生

食研汇:相较于其他天然甜味剂,比如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的优势体现在哪里?U甜宣言为什么选择甜菊糖苷作为核心代糖成分?

何舟:糖醇类的天然甜味剂甜度大概是蔗糖的70%-80%,达不到预期甜度,加多了又要考虑人体耐受量的问题,部分消费者会感觉肠胃不适;罗汉果甜苷目前产能有限,价格不占优势。

甜菊糖苷相较于其他天然甜味剂,应用历史就比较悠久了。甜菊糖苷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的一类甜味物质,被誉为世界“第三代天然零热量健康糖源”。除了提供甜味,甜菊糖苷还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辅助保健作用。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甜菊糖苷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八成。

图源:盈嘉合生

选择甜菊糖苷作为核心成分,也是出于安全性的考量。我们的核心团队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甜菊糖苷的研发,目前我们的精密发酵技术可以实现甜菊糖苷最美味、稀有成分莱鲍迪苷M的产业化。同时,在普通莱鲍迪苷M基础上,经过公司研发的反复验证,我们推出了INGVIA® M+,甜感自然,是更好的甜味选择。

我们选择了用INGVIA® M+作为U甜的甜味密码,还根据不同品类的需求,配制了饮料、烘焙等不同系列。它们既可以达到可以平替蔗糖使用的甜度倍数,同时口感、质构等问题也能得到改善。

图源:盈嘉合生

食研汇:在研发甜菊糖苷INGVIA® M+时,研发团队遇到了哪些难点,最终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何舟: 一开始的难点在于找到最稀有、最美味的成分,并实现产业化量产,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人才的投入。早在2016年,我们就与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始合作稀有甜菊糖的合成生物制造,3年后开始中试及小批量生产,同年获得了美国FDA GRAS。2022年获得毅达资本的投资后,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扩大,和国内外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自主研发平台、绿色智能工厂也筹备起来,目前我们的甜菊糖苷产能I期大概500吨,II期将达到1000吨左右。

当产能逐步提高之后,我们的难点就来到了应用层面了。代糖最大的功能和价值就是取代蔗糖在生活上的应用,而单一天然甜味成分可能有不同的甜味表现:有的甜度不够,有的会有一些苦味或草本味。当应用在食物中时,还要考虑到蔗糖提供的如质构、持水性、美拉德反应等等,所以需要不停去实验,去测试,去调和比例,它不仅仅是“甜”就够了。

为了解决应用难题,我们也从美国聘请了资深的甜味剂配方专家,筹建了配方实验室,一边优化口感,一边从市场的反馈中调整配方。目前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我们以甜菊糖苷INGVIA® M+为核心的代糖产品非常接近蔗糖,综合口感遥遥领先。

图源:盈嘉合生

食研汇:U甜宣言品牌的推出,对未来甜味剂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的“甜味革命”?

何舟:对我们来说,U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表达一种生活的态度:优良甜味,优质生活。食品工厂、大师和普通消费者都可以轻松地用U甜代糖做出美味、低负担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糖摄入太多不好,会引起皮肤老化、肥胖、龋齿、糖尿病......但为什么大家还是割舍不下呢?在食物的领域,好吃才是硬道理。大家割舍不下的不是“甜”味本身,而是用它创造的美味。所以我们希望U甜可以给大家一个美味的选择,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也不会有精神的负担。

食研汇:盈嘉合生在天然甜味剂领域具备哪些优势与经验?

何舟: 我们公司核心团队已经深耕植物基甜味剂领域多年,大约十年前就投入研发在甜菊糖苷的生物制造上,先发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深耕,无论是人才团队,还是产业链,都比较完善了。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我们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组建了四大专家团队:科学家团队、创新技术团队、生产工艺团队和市场推广团队,保证了U甜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稳定品质。

硬实力方面,我们累计专利数量达到了27项,公司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发酵法甜菊糖苷规模化生产方案,行业内创新实现微生物从头合成莱鲍迪苷M、莱鲍迪苷D等甜菊糖苷,在国内率先完成产业化。

图源:盈嘉合生


最后是成本层面的吸引力。目前国内外的天然甜味剂有植物基(生物转化)和天然提取两种,但由于天然提取对土地资源非常依赖,产量还要“靠天吃饭”,因此价格比较昂贵;而植物基则采用的是精密发酵的方式,底物和发酵的菌种都来自大自然,但减少了土地的依赖,不受时节的限制,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可以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健康的食品。

我想这也是科创企业的应有之义:科技让更多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食研汇:您认为国内外在代糖或者甜味剂领域上各自有哪些特点?国内外在研发代糖进程上是否存在差距?

何舟:在中国,植物基甜味剂产品份额不大,整个亚洲约17%,中国也只占了亚洲的35%左右。中国减糖或者零糖、零蔗糖产品大多使用的还是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而且比较遗憾的是,我们调研了市面上大部分使用了甜菊糖苷的产品,发现大家在使用时候,并没有最大化发挥其植物基、健康、天然的优势,而是会和三氯蔗糖这样的人工甜味剂去复配使用。这既讲不通“追求植物来源”的逻辑,并且反映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用糖的食品企业其实在复配能力和甜味剂应用的层面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对比国外,北美是是全世界甜菊糖苷市场份额最大的地区,占比超过全球市场总额的 1/4,无处不在的天然减糖产品撑起了他们甜菊糖苷的市场份额,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甜菊糖苷最主要的应用市场美国2021年甜菊糖苷市场规模达1.6亿美元,预计将以高于平均的9.1%的增速增至2026年的2.5亿美元。很多代糖食品都摒弃了人工甜味剂,转投植物基甜味剂的怀抱。

无论是罐装还是便于携带的小糖包,普通消费者使用起来毫无门槛,对欧美的消费者来说,使用植物基代糖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健康生活方式。

图源:Splenda天猫海外旗舰店(美国桌面代糖Splenda的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系列

食研汇:展望未来,植物基代糖/甜味剂在中国食品领域会有怎样的发展?

何舟:就目前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的代糖/甜味剂市场非常大。夸张点说,我们目前市面上看到的使用蔗糖、人工甜味剂的,都可以用植物基甜味剂替代,饮料、烘焙将会是植物基甜味剂最大的下游市场,医疗保健品、小零食等也需要用到大量的糖。

现有蔗糖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甜味剂未来替代空间广阔。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甜味剂替代蔗糖正普遍处于快速深化阶段,按照2022年蔗糖销售均价估算,全球蔗糖市场总消费规模为万亿级别,当前新型甜味剂在整体甜味配料市场占比仍然很低,对蔗糖的替代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可观。

聚焦在中国市场,人工合成甜味剂目前占据中国甜味剂市场的半壁江山,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1%。 

这些,都是植物基甜味剂的增长方向。加之频频曝出的人工代糖的安全性问题,植物基代糖的需求或将迎来大的增长。

截至2022年,中国的减糖市场规模达到了51.2亿美金,预计2030年将达到91亿美金,CAGR为5.8%,高于全球5.7%的增长水平。随着中国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减糖需求进一步扩大,未来天然代糖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ira18AVeMz39CkaPblkA1Q 生物谷 《我国有全球第一“小糖人”数量,如何防治?最新柳叶刀研究:学会参考升糖指数!食用低升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饮食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2]https://www./.innova数据库

[3]https://mp.weixin.qq.com/s/MAvwg6vxyZ-jR_RFwO8GGA 《2023年中国代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Sources : 2023 Market Research Future , Global Sugar Reducing Ingredients Market Research Report -Forecast to 2030(ASIA-PACIFIC SUGAR REDUCING

INGREDIENTS MARKET ESTIMATES & FORECAST,BY APPLICATION)

了解更多关于盈嘉合生的内容,请扫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