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寰枢椎结核的治疗策略

 舞动红星 2024-04-23 发布于四川

KEYPOINT

1.介绍寰枢椎结核的治疗策略和手术病例。

图片图片

图片

  脊柱结核在胸腰椎常见,在颈椎不常见,在寰枢椎罕见。寰枢椎结核很容易漏诊、误诊,同时手术治疗亦存在较大难度。相关文献并不多,治疗策略不甚明晰。查阅文献做一简述,并附以病例

图片
1

2008年Neurosurgery上的治疗策略

    该文献介绍提出了建立颅颈交界区结核患者的评分系统和管理流程。同时提出治疗的具体目标为:1)避免新的神经功能缺损;2)避免与长时间、笨重的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降低;3)防止猝死。

  • 1.1寰枢椎结核的分级:考虑颈部活动受限、运动能力和放射学异常,分为3个等级,3-4分为1级,5-6分为2级,7-8分为3级。如下图。颈部活动受限是指站军姿状态下患者颈部前屈不到距离胸骨的50%。

    放射学评分:1分:C2椎体水平直径>7mm的咽后脓肿,无骨破坏或放射学不稳定;2分:咽后脓肿伴骨破坏、硬膜压迫而无脊髓压迫;3分:严重骨破坏,伴有脊髓压迫或脊髓信号改变。

图片

  •   1.2治疗策略图:寰枢椎结核分级为1-2级可先行保守治疗,部分2级患者后期出现寰枢椎脱位,需要手术治疗,3级早期手术治疗。如下图所示。总结一下就是:严重骨破坏、寰枢椎稳定性差、出现神经症状,建议早期手术。所有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18个月(4联用药不少于3月,3联用药至1年,最后6个月采用2联)。

图片

2

2011年JBJS上的非手术治疗

文献介绍提出了建立颅颈交界区结核患者的评分系统和管理流程。同时提出治疗的具体目标为:1)避免新的神经功能缺损;2)避免与长时间、笨重的外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降低;3)防止猝死。

    该文献将26例寰枢椎结核分为两组:A组存在四肢无力、锥体束征、寰枢椎脱位或颅底凹陷的征象。B组无上述征象。A组采用颅骨牵引(3-5kg) 卧床休息,平均牵引5.9周(3-12周),B组采用Halo架外固定。化疗方案同文献一。结果显示患者神经症状好转,化疗12周后疼痛症状缓解。

  该作者提供了单纯保守治疗的方案,可见制动 化疗的保守治疗方案对于寰枢椎结核效果很好。但随访中没有报道系列患者中寰枢椎脱位的发生情况。如下图所示文中病例。自始至终存在寰枢椎脱位,但作者并未手术治疗。

图片

3

手术治疗文献

    郝定均教授团队发表了12例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对寰枢椎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术前所有患者的寰椎单侧或双侧侧块破坏,齿状突不同程度破坏,寰枢椎稳定性丧失,结核病灶进入椎管,导致相应的脊髓压迫。均采用一期前后清创、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抗结核化疗。下图为文章中病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4

笔者手术病例

    患者为青年女性,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2周,颈部不能支撑头部,需要手托下颌,四肢感觉运动正常。患者不敢坐起,一直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消瘦、无盗汗、无全身中毒症状。术前影像(下图)可见:C1左侧侧块骨质破坏,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斜坡枢椎角减小,齿状突上移,枕-寰-枢位置改变,硬膜受到挤压而脊髓未受压。术前感染指标升高。抽血T-SPOT.TB阳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中左侧C1侧块刮除部分病变,通过侧块间隙实现病灶刮除,未行前路病灶清除。

  术中通过右侧C1-2侧块间隙进行关节软骨面刮除,以促进骨性融合。

  行枕颈复位、固定、融合、病灶清除 髂骨取骨。

  术中冰冻病理排除转移瘤,初步诊断肉芽肿性炎,术后标本送细菌学检出非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术后X线、CT可见螺钉位置良好,枕-寰-枢位置关系恢复正常。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之,寰枢椎结核和胸椎结核没有本质区别。手术指征是:1)有明显的死骨、较大的脓肿和经久不愈的窦道;2)合并神经受压症状。手术目的是:1)清除病灶,解除压迫;2)植骨融合,稳定脊柱。针对寰枢椎结核,治疗方案需要评估颅椎稳定性和神经症状,慎重考虑手术必要性或保守治疗方案。术中操作与常规颅底凹陷症A型患者只有细微区别。术后严格抗结核化疗,定期复查。大多数患者可取得理想治疗结果。

审稿:王庆德

供稿:毛克政

编辑:张振辉

参考文献

1.Teegala R,Kumar P,Kale SS,Sharma BS.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tuberculosis:a new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strategy.Neurosurgery.2008 Nov;63(5):946-55;discussion 955.doi:10.1227/01.NEU.0000327696.77814.1E.PMID:19005385.

2.Arora S,Sabat D,Maini L,Sural S,Kumar V,Gautam VK,Gupta A,Dhal A.The results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tuberculosis:a review of twenty-six cases.J Bone Joint Surg Am.2011 Mar 16;93(6):540-7.doi:10.2106/JBJS.J.00634.PMID:21411704.

3.Wang B,Shang R,Yang T,Zhang H,Hu H,Hu W,Hao D.Evaluation of clinical outcomes of one-stag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tlantoaxial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neurological damage.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9 Apr 6;20(1):148.doi:10.1186/s12891-019-2539-7.PMID:30954072;PMCID:PMC64517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