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治疗一些大病重病的思考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4-04-24 发布于湖南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744原创内容



何谓大病重病?从中医来分析,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处于过度失衡的状态。由此导致病情重,症状多,较难治疗,且预后不良。

我是一位纯中医人,关于纯中医,我的理念是:越是纯中医的,临床疗效越高。既然是中医人,那就一定要坚持纯中医,要坚定地走纯中医之路。唯有纯中医,才是真中医。

我绝不做西化了的中医,我也不搞什么结合,我只是用纯中医理念去诊治疾病,特别是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我的体会是,越是纯中医的,疗效越高,也越可能创造出奇迹。进一步说,纯中医所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以人为本”、“以正为本”的治病理念,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医的自信,以及对疗效的自信。而且,当中医人坚持做纯中医时,感觉很充实。

所谓的大病重病,往往是现代医学搞不定,或者很难快速康复的一些疾病。我的思考是,何不换个角度,选择中医试试呢。中医本来就是一门能治病的学问,中医能治烈性传染病,如非典、新冠,当然也能治疗大病重病。



治病大病重病,一定要精确辨证。那么,如何精确辨证呢?

我的思考是,要抓住治疗的时机。所谓时机,即把握住病邪所在的层次,并且掌握病邪向哪个方向传变。此时要明确地理清邪气的去处和来路,从而让邪气扭转方向,自内向外透出。

图片

《内经》告诉我们:“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意思是说,邪之来路亦即邪之去路。邪自表来,亦当自表而退出。即使邪气自表入里,已经进入三阴层次,亦当循表而透出。所以,当邪气进入三阴层次时,要及时巩固三阴层次的阳气,使里气充实,则邪气自无容身之地,就容易自里出表。

三阴有太阴,有少阴,有厥阴,邪气进入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只要能精确掌握这些症状和体征,即能把握邪气的位置。然后对应这个层次用方施药,这是取效的关键。



当邪气自里出表时,往往会出现各种排邪反应。我的观点是,越是治疗大病重病,越容易出现这些排邪反应。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这些排邪反应。一方面要懂得其出现的规律;另一方面要主动诱发这些反应。

一般来说,当邪气自里透表时,往往会出现咳嗽,或皮疹,或打喷嚏,或清鼻涕,或头痛,或发热,或身痛等等。大体说来,邪气自表入里时,经过太阳经,也会出现这些反应。反之,邪气透出时,还是要经过太阳经,因此出现这些反应也是可能的。

我的观点是,千万别把这些反应当作疾病,甚至认为是旧病未去,新病复生。一定要正确认识祛邪反应,可以趁出现祛邪反应时加强祛邪,从而促进大病重病早日康复。

清明时节,既清则明,春阳生发,万物生长。人禀天地之气,亦当养阳生发。顺应天地,逆之则病。选择中医特此推出清明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图片

比如,我在治疗一位新冠后遗症时,病人表现为乏力、慢性咳嗽。我用的是补肺汤,合小青龙汤,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之后病人出现了疹子。我告诉病人,这是外感的邪气通过疹子透出来了。继续用原来的药方再服几付,疹子消失,病情亦大有缓解。

一般来说,不但汤药会出现祛邪反应,用针灸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进一步说,只要治疗正确,邪气必然会自里透出。而且,越是重病患者,越容易出现排邪反应。估计是邪气被压入了三阴层次,才诱发了重病。我在临床观察到,每出现一次排邪反应,病情就减轻几分。有的病人会连续出现两三次排邪反应,之后即慢慢康复。



大病重病之所以发生,往往源于正虚。由此说,扶正是关键。尤其是在促进邪气自里透表时,一定要顾护正气。

李可老中医认为:“中气不衰,肾气有根,这就是我运用托透法的先决条件。”我的思考是,托是邪气自里出表;透是邪气自三阴透出三阳。从根本上来说,这都要依赖正气。只要正气不虚,则托透有力,效果也明显。反之,若正气不足而妄行托透,就容易出现阳气暴脱,或表现为喘脱。

图片

那么,如何托透呢?原则就是补益中气,也就是脾胃为本。我的临床理念是,治大病重病一定要是重视调理脾胃。一方面调畅脾胃气机的升降,使脾能升,胃能降;另一方面补益脾胃,使中气不虚。

进一步说,大病重病之所以难以康复,往往源于脾胃太弱。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正气的源动力。脾胃太弱则气血化生不足,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失于濡养,也就难以产生康复的源动力。



要想治愈大病重病,需要调畅金气。我的理解是,金气以降为顺,代表着浊气下降。而浊气能降,则清气能升,于是清浊各行其路,自然能恢复生机和活力。

而临床所见不少大病重病在正虚的同时,都或多或少有着阳明不降的病机。胃肠属于阳明,阳明以降为顺。阳明能降,则浊气下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才能趋于平衡。否则,若阳明不降,浊气不降而积滞于三焦,则容易导致各种不适症状。

道家讲:“若要不死,肠里无屎”。我的理解是,肠中粪便越少,意味着人体的降机顺畅,且浊气能及时排出体外。这对于健康显然是是非常有帮助的。

试想,若每天各种暴饮暴食,摄入各种大鱼大肉,各种肥甘厚腻,却大便不畅,则代谢出来的浊毒全部积滞于肠道,不但会干扰气机平衡,且浊毒亦会上扰于头面三焦,导致各种不适。由此说,大便通畅对于缓解大病重病的病情十分关键。

进一步说,不管是何种疾病,一定先要把大便调理通畅了。大便通畅则浊气得泻,清气得升。气机升降平衡,自然有益于健康。



饮食对于治病非常重要,尤其是大病重病患者。我的建议是,尽量以素食为主,减少吃肉。

有人会说,不吃肉会没有营养。我却认为,若脾胃能运化,吃素一样有营养;若脾胃运化功能不足,越是吃肉越容易内生痰浊水饮,反而会加重病情。由此说,素食有益于大病重病患者早日康复。

图片

更何况,营养不等于健康。今时我们普遍摄入了过多的营养,已经超过了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了。过多的营养一方面会消耗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中气不足;另一方面也会碍滞脾胃,化生出更多的痰浊水饮等病理代谢产物。

再者,我们吃的越来越重口味,这也会消耗五脏的精气。《内经》明言:“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

由此说,能少吃点,就别多吃;能清淡些,就别重口味;能吃素,就少吃肉。

当然,若确属营养不良,建议先调脾胃,毕竟脾胃主运化功能。只要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了,再稍吃点大鱼大肉,也就能化生出足够的营养。但完全没有必要天天吃肉,或餐餐吃肉。



凡是大病重病,往往属于三阴病。三阴病的核心病机是阳气不足,导致邪气自三阳而内陷。由此说,凡是三阴病,要重视扶阳。

病属太阴,要重点扶脾阳;在少阴则重点补心肾之阳;在厥阴则重点温通肝阳。在补益阳气的基础上,再考虑祛邪。总之,三阴病当以扶正为主,把扶正与祛邪有机地结合起来。

凡陷入三阴层次的邪气往往有以下几种,一个是风,风邪的特点是善动,无孔不入;另一个是寒,寒邪最容易进入三阴层次;再一个是湿,湿性重浊,亦容易随风或寒邪进入三阴层次。

祛风,我常用麻黄。有时只需要用小剂量即可。比如,我用阳和汤治疗乳腺肿瘤时,麻黄只有2-3克,即有宣透风邪的效果。我常用的药方是麻桂各半汤,这是一个极好的祛风的药方。

祛寒,我喜用麻附细,这是一个自少阴透出太阳的高效方。当用于宣透寒邪时,我常用麻黄3克,细辛3-6克。附子我常用15克,但要嘱久煎一小时。一方面这样的用量完全符合《药典》,不算超量,可省去可能的麻烦;另一方面这个用量基本上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祛湿,可用的药方甚多。单独祛湿,可用五苓散。若兼有少阳病,则合小柴胡汤,成柴苓汤。湿多与寒相兼,则常用肾着汤;湿若与热相兼,则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

我的思考是,用方用药不必拘泥,要灵动。中医不是慢郎中,只要方药对证,取效还是非常快捷的。比如,李可老中医治疗大病重病,取效都非常快,甚至一剂知,二剂已。之所以如此,即与方证相应有关。

我们不妨学习李可老中医的经验,特别是学习他用方进退的思路,什么时候用重剂出击,什么时候要一鼓作气。若中气尚足,退邪有路,如何破冰解凝,化痰散结。若中气不足,又如何养精蓄锐,以守为主,及时疏导破冰后出现的邪气外透。凡此种种,都不妨细细体味。

图片



我自己临床体会到,在治大病重病时,往往需要用到重剂,或某味中药用量偏大。我的这个经验是跟李可老中医学来了。

中药的不传之秘在剂量!李可老中医用方用药的剂量非常大。他能勇闯剂量关和毒药关,终成一代大医,这对我是一个激励,但我的体会是,绝不可盲目照抄李可的大剂量用药,毕竟大剂量可能有效,亦可能因辨证不精而产生毒副作用。由此说,我们要学会敬畏大剂量中药。

李可说:“我用方子,凡是用古方就必须用古代剂量。原则上折算方法,就是汉代一两,等于现在15.625克。如果少于此量,就不能治大病!”,并认为“从李时珍开始就是现在的小方子,几钱几分,虽然可以治好些个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领域起不了多少作用。”

事实上,我在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时,亦往往参考李可的观点,也用大剂量。事实证明,疗效还是非常满意的。

比如,治疗心衰,李可老中医的经验是用破格救心汤,其中重用制附片至数百克。我也曾用此经验和剂量来治疗ICU急救的心衰患者,疗效极高,数剂就能让病人脱离ICU,进而慢慢康复。

李可在治疗气虚证时,常会重用生黄芪至500克。这个用药经验我暂时还不能接受,我常试着用生黄芪120克,治疗一些痹证,疗效也不错。

我的思考是,若在治疗大病重病时出现某些难以改善的症状,在辨证用方的基础上,不妨重用一些单味药,往往会有不错的疗效。比如,重用白术通便,重用泽泻汤治眩晕,重用王不留行子散结,重用生石膏退烧等等。但最好是中病即止,勿久服,以免伤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