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其实是一种过度自恋。当自恋开始松动,抑郁便化解于无形。

 郁金香抗抑郁 2024-04-24 发布于浙江


陪伴郁友康复,一直是郁金香的心愿。郁金香陪伴者自2020年七夕节上线以来,备受郁友好评。100余名郁金香陪伴者,用他们满满的爱意和专业知识,陪伴数千名郁友走过了春夏秋冬。

现开设郁金香陪伴者专栏,郁金香的陪伴者们,将用文字书写他们的陪伴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有哲思,让我们在这里,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


从自恋的神话缘起说起

有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希腊神话故事,美少年纳西索斯是希腊最俊美的男子,无数的少女对他一见倾心,可他却自负地拒绝了所有的人。这当中包括美丽的山中仙女伊可。
伊可十分伤心,很快地消瘦下去。最终,她的身体完全消失,只剩下忧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而纳西索斯始终没有注意到伊可在爱着他。
众神愤怒了,决定让纳西索斯去承受痛苦:爱上别人,却不能以被爱作为回报。一天,纳西索斯在深山里打猎,发现了一个水塘,他无意间在水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他完全被水中的影子所倾倒,如痴如醉地望着那俊美无暇的脸庞。
他在开满着水仙花的水塘边躺下,水浅浅地流过他的身体,他渐渐地沉入梦乡,梦到水中的身体一点点生出了细白的根芽,他的四肢变成细长的叶瓣,向四面披散摇曳。
后来人们把水仙花,命名为narcissus(纳西索斯)。在精神分析的领域把水仙花隐喻为自恋。
自恋是一个中性词,每个人都需要有些自恋,这样才会充满自信地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一个人自恋的健康程度,取决于他本来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是冲突的还是和谐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能力配得上他的自恋,他就是健康的。

卡拉瓦乔名画——《narcissus》


过度自恋者,更易患抑郁症

病理性自恋的孩子往往在早年非常优秀,通过逐步积累成功的体验后,把自己想象的非常强大,逐步脱离了实际。所以,当一个人在能力不能满足他的自恋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抑郁。
这样的自恋,或者说夸大的自体,经不起哪怕很小的挫折。一个优秀的孩子可能从年纪第一落到年级第五就承受不了了。
适度的自恋让人充满自信,增加个人的魅力。但适度很重要,过度自恋甚至到病态的程度就很不好了。
过度自恋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
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剧烈的愤怒、羞辱。
过度自卑、认为自己得了别人没有的病,认为一般的医生、咨询师治不好自己的病,有的成功人士却自我感觉没有价值等等,都是过度自恋的具体表现 。
过度自恋的人,永远都像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的牛一样,只知道朝前奔走,永远在追逐那个虚幻的目标,内心无法平静。
对过度自恋的人来说,不能一直得到别人的赞美,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也是自恋者易患抑郁症的原因。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大多都存在着过度自恋的问题。
自恋源于力比多和攻击性过多地指向自己,过少地指向外界或者他人。自己整天跟自己较劲,必然会抑郁。自恋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杀,就像纳西索斯一样把自己玩死。
所以,治疗抑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力比多和攻击性向外投注,而不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从自恋到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无法治疗。
直到1971年,海因茨·科胡特在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研究中,发展出了自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四大理论基石之一),总结出了更有效的精神分析工作思想和方式,重建了精神分析对人性的关怀,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他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他的一个来访者,不管科胡特讲什么,这个来访者都会攻击他,科胡特当时在接受各种精神分析的督导,他自己也在思考,可是对这个来访者而言,这些解释和说明并没有什么作用,他还是会被这个来访者攻击。
在艰难地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转变思路,不去解释自己的理解,而是听这个来访者到底想说什么。
科胡特发现,当他以这种态度去听的时候:只对这个来访者所说的东西进行复述,帮他澄清一些不清晰的东西,或者帮他做一个小结,就能帮助这个来访者理清思路,让他平静下来,顺利地向前推进。
推进的同时,科胡特开始尝试把自己对来访者的理解解释给他听。这时来访者就不再进行攻击,反而认为科胡特非常理解他,而且他能够自我接纳。
1978年,科胡特出版了《自体的重建》提出了自体心理学这个概念,美国《人物周刊》把“自恋现在合法了”这句话当做一句革命性的格言。
如何帮助抑郁的孩子重建自体?

而抑郁的孩子,其自体处于虚弱的状态,如何让孩子的自体得以重建?可以参考自体心理学的观点。
在《自体的重建》中,科胡特将自体分为三极,即夸大自体、理想化自体、密友自体。分别对应的移情即镜映移情、理想化移情和密友移情。
一、夸大自体和镜映移情
孩子在两三岁时逐步发展出自体感和骄傲感,需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看见和回应,这样会加强孩子的内聚性、统整性,提升自我理解的功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逐步撤出对孩子的某些关注,这样经由一些恰好的挫折和一些延迟满足,孩子有机会整合父母之前回应他们的态度,夯实自体,这就是自体健康发展的过程。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发展的不顺利,孩子被误解、被忽视、被打击,这些镜映需求被阻断,压抑到潜意识中,长大后就会表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成年人总是强烈的需要被肯定、被称赞、被关注。朋友圈反复晒自己的旅游、美食照片。这可能就是镜映移情。
如何回应镜映移情?有的咨询师会及时满足来访者这种被肯定的需要。这可能让人感觉很温暖,但这样的满足会让对方“虚火更旺”。另一方面,你永远无法满足对方过去的需要,那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科胡特认为诠释才是通往自我接纳最好的途径,首先要用共情-内省的方式去倾听,去理解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在发生什么,被压抑的又是什么?慢慢地去理解来访者的感受。
比如:一个休学的大学生,无聊之际去学画画,小时候也喜欢画画,没有正规学习过。老师夸他很有天赋,比画了几年的学生画的都好。这个大学生回家跟妈妈说:“老师说我很有绘画天赋,我以后想做个画家,开一个画廊。”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个老师是XX美院毕业的,也没能开个画廊,画画做为兴趣爱好就可以,你大学的专业挺好的,不能半途而废”。孩子感觉很愤怒,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
如果顺着这个学生说:“你画的很好,非常有天赋,将来一定会成为画家”。那就很虚伪。可以这样说:“当老师这样夸奖你时,你很开心,你突然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特长,这让你很喜悦。”对方感觉到被理解,心里被压抑的欲望开始被整合到意识中。

二、理想化自体和理想化移情
孩子理想化父母是有正面作用的。孩子小时候喜欢把自己的父母说的很厉害,自己跟这样的父母融合,就有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如果这种需要小时候没有被满足,比如说父母离异,相互指责对方各种不好,就会造成创伤,压抑到潜意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为来访者理想化咨询师就是理想化移情。如果是儿童,理想化父母是有益的,也是需要的。如果已经是成年人了,理想化移情就有一些症状的意味了。在郁金香也可以看到一些成年郁友在群里说:“XX老师是活菩萨,智慧超凡,比XX大咖的水平都高。”
这种情况重复出现就可能是这位郁友的理想化移情。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确实很了不起,可能满足了咨询师自恋的部分。
另一种情况是,咨询师感觉很不舒服:我明明是个菜鸟,你这么说,我可承受不起。会跟对方说:我没那么高的水平,这是你的理想化移情。来访者会有一种断裂的感觉。
正确的应对是保持中立,让子弹飞一会,微笑或说声谢谢。在日后的咨询中慢慢修正对方的早年创伤。
做为父母,不要拒绝被孩子理想化,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你的配偶。也欢迎孩子理想化他人,比如名人、医生、咨询师、老师、同学。
父母对孩子的正面赞扬、认可、肯定,其实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孩子对父母或者他人的理想化,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牵引力。这样一推一拉,就是一个完美的动力系统,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即使将来遇到较大的挫折,也有信心有能力去应对。

三、密友自体和密友移情
密友自体的表现就是密友需要,青少年特别需要跟自己的同龄人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这样会有一种相同感、踏实感。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铁哥们、闺蜜。从关系的角度讲,正常的友谊可能是相对无害的。基于血缘的亲密关系,往往会因为浓度过高,过于控制或没有边界,而又因为关系亲密而缺少心理防御,使身处其中的人容易受到伤害。
而友谊不像血缘关系那么紧密、纠缠,因此我们表现的有节制,这种节制,使孩子既能够被滋养,又不会被高浓度的关系伤害,进退自如。
休学的孩子缺少同龄的伙伴,父母某种程度上需要担负密友这个功能,那就不要过于控制,保持边界,像朋友一样跟孩子相处。
抑郁的孩子大多边界不清,可能跟同学、朋友关系纠缠,容易受到人际关系创伤。那就需要引导孩子逐步建立边界。
在科胡特之后,以史托罗楼等人为代表,在自体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主体间性学派,开始重视一个人对世界的体验过程。2000年之后,更是形成了自体心理学的第三波发展,称为关系性精神分析。
不管是主体间性理论还是关系性精神分析,本质都是通过良好的关系性体验,使之发展出适应社会生活的健康的自体结构。
一个健康的人格是不停流动的,同时它又开放地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这样它能够不固着在某个部位,开放地去应对各种新的环境和新的世界。
对于过度自恋的人来讲。自恋的松动能够让他的人格更加健康,相关的抑郁症状也就慢慢地化解于无形之中。

即刻预约,和本文陪伴者聊聊吧

▼▼▼



感谢大家对郁金香陪伴者的持续关注
如果你正处于情绪低落中
急需倾诉和他人的陪伴、倾听
更多在线陪伴者正等待着和你的相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