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心法要宗旨,从根本修

 佛灯火pyugl3oc 2024-04-25 发布于福建

修行要会从根本上修!

我们读诵《传心法要》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开示一直在重复。比如像“但能无心,直下便是。”这类的语句出现得很多。


我们可以把“但能无心,直下便是。”这样的开示叫做根本陀罗尼,也叫修行的总持门。


修行的总持是什么?就是“无心”。

我们看这篇论里提到“无心”的地方很多。“无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平常心,就是直心,就是不起妄想心。无心不是去思考、去知解这个无心,而是让你直接去用无心,去默契无心。



于一切处、一切事中、一切境中,不生执取心、爱憎心、得失心,叫无心。不生一个有所得、有所求的心,就是无心。

所以这个“无心”是一个根本陀罗尼,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要从“无心”这个根本上修。

无心是禅宗修行的根本宗旨,无心表达出了实相的根本见地,又告诉了我们怎么做功夫,怎么实证解脱。大家把握好这个宗旨,领悟这个宗旨,再加上平时多做功夫,就会一直在正修行路上,不会背道而驰。

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平时用心和用功,是否与传心法要里所讲的无心相应,是不是做不到在第一念上不随念流转,是不是经常起心动念,分别诸法,求有的心不停,与道相乖。

很多人一问问题:“哎呀,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有点昏沉,我这是不是陷入无计了?我妄念太多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枝叶,当你起这些疑问的时候,都不是在根本上修。你有这些现象出现,都是正常的,都没有问题。但是因为你不明理,还有所求,所以就把这些当成了重要的问题,错失了言下见性,错失了根本。

修行不要关注吃素还是吃肉,受不受戒,还有没有淫欲心。不要关注是出家修好还是在家修好,不要关注怎么入定,怎么培福,怎么消除业障。这些都是枝叶的问题,不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根本是你能不能居一切时,都不起这些心,不陷入问题,不进入头脑编织的幻境出不来。你是不是居一切时都用一颗平常心待人接物,以一颗平常心来度日,这才是大修行。没起一念执心的时候,就是本体,离此之外,你找不到一个本体,但有所是,皆是妄想,非关本体。你干一切事情,打球、做饭、待人接物……一切时中,都是你本心,只是不要起本心想。

沩山云:“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泊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

我们看古人开示,不为学人讲解什么是佛性真如,也不讲名相概念,也不讲境界觉受,只让我们归于平常,直用直行,但无妄想心,即名修道人。

日用之时,只要你没起一个执心,没起有所得的心,没起有所求的心,用一颗平常心做事,说话,应对一切,那就是本体,明白这一点,并能这样做,这就叫从根本上修。所以“但能无心,直下便是。”这个开示非常重要!“直下”者,就是言下,就是用而不生用想。

你不要一张嘴就是:“师父,我怎么才能够让妄念少一点?”“我怎样才能快速证悟本体?”你本来就正在证悟本体中,起了这一念,反而不证悟了。你这一念疑问,一起心,就不是无心,就错失了本体。

“我怎么断妄啊?”以妄断妄,妄成妄。想断妄,就变成有心了,就不是无心了。连断妄的心都不要起。妄没有根本,它自己就没了,断它干吗?一想断妄,就成了有心。所以什么是无心?就是该干嘛干嘛,平常二六时中,只是随缘做事,轻松度时,无一切执着心。别让心陷入问题,别让心作妖作怪,只是好好待着。

居一切时不起心,就叫无心。

下面我们看《传心法要》讲“无心”的地方。

我们先看最后一段:“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但学无心”,无心是要学的,要练的。行住坐卧,不论做什么事,一切时中,都要练习无心。久久须实得,不是一天两天你就能无心,要每天去练习。怎么练习?先要通达实相之理,知一切法不可得,平时少欲知足,能够独处,无依无住,生活简单,找一个地方安静下来,做实修的功课。

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这么多年了,从一开始学佛,我就很少向人问过问题,都是自己去学经论,去做实实在在的功课。从我进入寺院,几乎很少向人问问题。我向来对自己要求不高,就算有了问题,就把它放一边,放着放着就忘了。关于怎样见性的事,我从来都不关心。身边的人几乎都想见性,都对怎么开悟,怎么见性,都有极大的兴趣。我不知道见性是什么,也不关心。我看一些善知识讲的东西,也不太当回事,在我心里,就没有一些绝对重要和正确的东西。所以,我虽然一直在学习佛法,知道自己在修行,但一直都是“无心”和“无求”的状态。

我们学《传心法要》,就要抓住它的一个根本,一个核心: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

“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因为我们一直都活在无明和颠倒中,活在有所得心中,所以无心的力量很小,养成无心的习惯需要时间。

“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什么是“入头处”?就是养成一种安住的力量,一切时中都不起妄念,能老老实实待着了,不再找师父问问题了。小的问题自己就解决了,大的问题和疑惑也没有了,就保持安于平常的状态。不会在境界上去求一些东西,也不会对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了。想开悟见性的心彻底放下了。“自然会去。”一切有求的心真的歇下来,自然就明白实相了。“得个入头处”,当你不再寻觅什么,自然就会了。

“为尔不能如是”。因为你不能这样,你放不下有所求的心,不知道什么是无心,也不懂得怎么做功夫。所以“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你就拿着真心去找真心去了,就使佛觅佛去了,就天天到这去学法,到那去学法,今天想开悟,明天想见性,本在开悟中,还去找开悟;本就见着性,还求见性。问这个,问那个,心向外驰。

“佛法有什么交涉?”只要将心学禅学道,这都是错误用心!心本是禅,性本是道,但能无心,自然合道。将心学禅学道,就是没从根本上修,是背道而驰。哪怕你做再多的功夫,只要忘了这个无心,忘了无所得,去求一个东西,去找一个东西,去证一个东西,全都是背道而驰。这是最后一段关于无心的开示。

我们再从头看一下关于“无心”的开示。

“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息念忘虑”就是无心,就是居一切时,不起一个心。该休息休息,该做事做事,直用本心,直行六根,直用佛性。用而不生用想,就是无心。所以“佛自现前”,假名叫佛自现前,不要生一个“佛现前”想。一生这个想,佛性又被盖住了。息念忘虑的刹那,就是开悟的状态,就是解脱的状态,就是见性的状态,但这个状态是不会住的,是无法停留的,甚至是找不到的,也是无法形容和定义的,只能放过它。所以古人云:“迷尚不有,要悟作么?”当你去捕捉它、体会它、证明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这句话一定要每天都要念,都要去用,是最直接,最上乘的修行方法,就是不起心,言下便证菩提。

“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只要你不是直下无心,不管你怎么修,都是白修、瞎修,都是错失根本,都不是从根本修。所以说“直下无心”是最最重要的!!!这句话一定贴脑门上。

“若不直下无心”。只要不直下无心,就离开了实相,就进入妄念,住于幻境了。一念不觉,就覆盖了真如本性。不管你怎么用功,只要离开了当下,起了一个妄念,住着了,随着妄念跑了,就离开了本心。

所以说,你根本不用去找本心,只要无心,就是本心。

下面一段:“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至,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我们学禅宗这一门,千万不要听有些人给你讲:“谁谁是大德高僧,谁谁证到八地了,九地了,十地了。”那都是胡说八道,佛也是胡说,是黄叶止啼,哄小孩子的,不能信。谁信佛,谁就没救了。

就好比如佛在经典里讲不吃肉,很多人把这个当成定法,当成真理,当成必须要遵守的定律,执着吃素,把自己吃得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浑身到处都是病,又贫血,又气虚,又寒湿,病怏怏的,烦恼一大堆。吃素非但没开智慧,没解脱,反而给自己套了一个枷锁,处处不如意,还见别人不是。这就是信佛的结果。佛并没有错,佛说法只是应机施教,不是让你把它当死理。一切佛法,只是应机不同,不可做定解,那不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根本是无心,是于一切无所着,无所住。

只要一讲有为法,讲几地,讲境界,都了无交涉。你证多少地,你证二十地,不如一念无心。你一念无心,可能是个凡夫俗子,但是你立地就是佛位。你证到十地、二十地,都没用。学佛不能什么都信,不能对佛说的太当真,那样的话,三世佛冤。

所以只要有人跟你讲几地的,就别理他,都是背道而驰。后面说:“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这里写得明明白白,我们能直接一念相应,放下一切有所得的心,直下便了。若能一念相应,为什么还要经历多生多劫苦苦修行?只为求心不息,得心不止。所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下面:“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我们看,这里又一次重复,直下无心,本体自现。这句话跟“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完全一个意思。

我们再看下面:“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为什么叫言下见性呢?为什么叫顿悟呢?开悟见性一定是直下、言下、立即,没有第二念。

下面:“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我们看开悟见性、成佛简单吗?容易吗?快吗?太简单、太容易、太快了。连个念都不用动,就能证无上菩提,就是该干嘛干嘛去。

但是无心是一种智慧和能力,要久久才能养成,需要你久久做功夫,好好牧牛,不犯它苗稼,才能不以心寻心,不以法求法。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有很深的习气,总是不知不觉去求一个东西,贪一个东西,住在一个境界上面,所以无心是需要练的。

有人会疑惑,无心就是无心啊,若是练习,岂不成了有心?当然不是。为什么?若不练习,若不学习,凡夫众生一直都在用贪嗔痴心生活,不知道什么是无心,所以才会受种种苦。他们的用心看上去是直心,是无心,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心,是无明和习气,是妄想心,是有所得的心。真正的无心,是需要觉悟和练习的。练习,也不是要得一个无心,执着一个无心,守着一个无心,而是通达无心,自然于一切无所执,无所求。

无心的道理和操作听起来很容易,但是练起来很难,所以修道者如牛毛,悟道者如麟角。

我们看下面:“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也就是说,我们从无心上修,从根本上修,还要配合着一件事情,也就是说你要能够转烦恼,要会转习气,要懂得离开生死心、烦恼心,知道离才行。不是说我光知道一个无心就完了,你是无心了,你只是无法执的心,无证悟的心,但是你还有生死心,还有贪嗔痴心,还有对世间五欲六尘的执迷心,那也是不行的。所以无心,是无一切心。有无心,凡圣心,迷悟心,世出世法心,都要无。

所以,从根本上修,要配合着不染。不要去生烦恼,不要掉到烦恼里面,一定要懂得牧牛、转念。否则,就跑到任病里去了。师父说了,只要无心就好,直用直行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错了,不是那样的。直用直行,要合道,要有度,不能自欺欺人,明明已经执着了,还说自己是直用。那样的话就不是无心了,就成了有心。所以无心是:既无真如心,也无烦恼心;既无证道的心,也无轮回的心。

“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心境双忘”也是不起一切心,能所心俱无,即是真法。

“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默契就是无心而不生无心想。

“但于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是法也。”这个“不作有无见”就是无心,不起分别自心境界的心。

“但自忘心,同于法界。”这是临终的时候,还是这样,还是无心,不要起任何心,不要去找一个东西,也不要想自己是谁,也不要想着去哪儿。把所有的心都忘了,就同于法界。“同于法界”也不要生“同于法界”想。这就是便证菩提,亦不生证菩提想。

“无所说,无所证,自性虚通而已。”什么叫“自性虚通而已”?就是该干嘛干嘛,是名自性虚通。“自性虚通”就是不起知见,不入知解,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这个“契悟”也是一样,不要生契悟想,就是无心,就是契悟。你有一个心,乃至动一个念,有所住了,就不是无心了,就不能契入佛地了。

“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息虑而成”也是无心,而且是无一切心。后面“汝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就背道而驰了。只要起心去学,就背道而驰了。

“我此宗门,不论此事。”这个“此事”,就是前面讲的“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有为法、知解,种种境界,这些事儿都不论,论什么呢?只论无心。“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但知”就是只要。“息心即休”就是无心。只要你息心,就休了,修行就结束了,就成就了。

“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这个“异法”就是起心了,就是生心了。一生心,就是异法了,本心就被妄念分开了。这一生心,一精明就变成六和合了,本心就转成了识,所以叫异法。任何法都没有,任何心都没有,就是成等正觉。后面紧跟着“才有道理,便即心异。”所以讲道理,知解,其实心异了,离开了道。

“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什么是真心?什么是本心?什么是真如?无心,不起心的一刹那,假名真如。不是说你知解出来的无心叫真如,是自证、自行出来的无心。

“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真正的修行人,没有这么多心,没有这么多心就是无心。除了方便说,没有任可道理可讲。但有所讲,皆是妄想。所以,佛也只是个多语人。

“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什么是“无漏智”?“无漏智”就是无心的刹那,就是直用直行,就是直接解脱。

最后一段,我们前面讲过:“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

这些地方都是在开示我们怎么从根本上修,怎么去行于无心,怎么去自证佛法。祖师不惜言语,处处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切时中,怎么从根本上去默契。也告诉了我们怎么就不是了。

从根本上修,还要做一些辅助的功课,要不染六尘,要知道远离,要知道善护念。我们不犯苗稼的时候,直接无心,直用直行就好。犯苗稼,住着的时候,要知道转念,要知道离。所以说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关于无心,是《传心法要》中最重要的宗旨,也是禅宗这一法门的宗旨。拟心即错,动念即乖,但能无心,便是究竟。祖师说的多么直接明了。我们平时读传心法要,一定要把心静下来,会得祖师开示的真实义,不然天天读,也不达其义,更不会去用。

生活中,什么事儿上自己起心了,住着了,要看到。起烦恼了,要知道是生了什么心才起的烦恼,要知道远离。要知道什么心会障碍你的清净本性,不要白白在那受苦。

修行不仅要见地清晰,还要知道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古人云: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就是这个道理。知道实修具体要做哪些事情,在哪些地方用功,才能打成一片。要知道在哪里用功,会犯什么错误,哪些地方容易走偏,这些都要清楚,才能不离正路。所以,以平常心,度平常日,做平常人,才是无心的真义。

老老实实呆着,别没事儿就起念,别没事儿就想真如。别没事儿老想真如,真如害人不浅。别没事儿老想它,把它忘了,就得到它了。但自忘心,便同法界。一直抓住这个根本,不离这个根本。起一念妄想,离开了根本,马上觉察,看到一转,又回到平常心中。这才是无上菩提正修行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