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论坛】小建中汤

 空谷幽兰80 2024-04-26 发布于广东
01

文释义

【原文】

《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之。

《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痉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病机】

中焦虚寒,气血双亏,以正虚为本,邪扰为标

【症状】

主症: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面色无华。

或然症:心中动悸,虚烦不宁;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弦

【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理论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金匮要略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图片

02

方解方义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掰),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药物解析】

1. 饴糖——君药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药用以软饴糖为好。味甘,性温。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溶化饮,入汤药,噙咽,或入糖果等。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中药饴糖可用蜂蜜、红枣、冰糖等代替。

《医方集解》:此糖以饴糖为君,故不名桂枝芍药汤而名建中汤。今人用建中者,绝不用饴糖,失仲景之遗意矣李培生教授云:区饴糖为主,大甘而温,温中健脾建立中气,并用桂枝,生姜辛温配甘味药以甘辛化阳,重用芍药,苦酸,配甘味药,以酸甘化阳。《证治准绳》亦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鱼骨,疗误吞钱环。”《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图片

2. 桂枝——臣药

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表证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

图片 

3. 白芍——臣药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图片

4. 炙甘草

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图片

5. 生姜

性味辛,微温。归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图片 

6.大枣

大枣性味甘,温。归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图片

【方解】

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气,祛寒邪。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

《编注》建中汤之桂枝行阳,芍药收阴,一阴一阳,调和营卫,以甘草、饴糖一阴一阳,补和营卫,枣,姜一阴一阳。宣通营卫,营卫冲和,灌溉脏腑,而脏腑受济,则诸需恢复也

图片

03

类方鉴别

1.理中丸和小建中汤鉴别

图片

2.甘温除热法方剂比较

方剂

    甘温除热

        病机

        用药

       桂枝汤

营卫不能协调导致时发热自汗

桂枝,生姜,甘草,芍药为主的甘温药物调和营血

     小建中汤

阴血不足所致的手足烦热

饴糖,桂枝,芍药为主的甘温药物调和阴阳除热

     补中益气汤

脾胃气虚,湿气下注,阴火上冲所致的气虚发热

黄芪,升麻,柴胡为主的甘温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除热

3. 三个建中汤之应用差别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共载有三个建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由饴糖18g、人参9g、蜀椒3g、干姜6g组成;小建中汤由桂枝、生姜各9g,白芍18g,大枣12g,饴糖30g,炙甘草6g组成;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即为黄芪建中汤。

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从方剂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图片

04

现代应用

1.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2.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伤寒论》: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图片

05

医案举例

1. 刘渡舟医案   
   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虚,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效果更佳。

2. 张某,男,42岁,1966610日就诊。胃部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根据尹玉锑主任医师经典讲座PPT整理而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