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一统”,就是要天下一家,世界大同。

 鲜说故事 2024-04-26 发布于四川
【按语:个人关于华夏文明思考的文字涂鸦,其实十多年前随手笔录,除了部分个人脑洞之外,主要受天涯神贴《五色蕴五行:大国的国旗与国运》的五色楼主及众多大神楼友,冷如,突击群,太白将夜等名家启发做了一些整理。如今天涯社区已散,《五色蕴五行》神贴也不可寻,楼主另开了微信公众号“新千年叙事”和“天人地理观”作为新的根据地,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个人钦佩五色楼主神贴内容和楼友大神观点,不想看见诸多连珠妙语平白消失,故稍加整理后分享,广而告之,也希望朋友们都能关注公众号《新千年叙事》和《天人地理观》,谢谢。】
胸怀决定格局,公羊学派提倡大一统,从此让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广博的胸怀,保持着精神永不懈怠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追求大一统,类似于今天常说的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这种胸怀,让我们在险恶的历史奋斗历程中,不会因狭隘而迷失方向。我们有盛衰,有兴替,无断灭。

大汉立国几十年一直惶惶不可终日。原因无他,三代之前所有的政权,都是天潢贵胄,根红苗正。  

大汉高皇帝刘邦,乃是在陈胜吴广二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投身革命。自己觉得江山侥幸,开国的时候也学玄鸟生商,搞了一个斩白蛇的造神故事。但是终究是布衣出身,没有三代的黄帝血统。虎视雄强睥睨百代的汉武帝,也对此忧心忡忡。 

董仲舒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大汉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核心思想,在于政权的合法性不在于血统,而在于为政之道。

我说刘老大,别杵在那儿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自己的平民身份了,得天下者得民心,既然你已经是坐在天子的位置上了,那就是民心所向,天人感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布衣也能为皇帝。眼睛向前看,别往后看,赶紧干好你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好好搞大一统才是正经,我悄悄跟你说,大一统的工作没干出成绩,那才是要丢饭碗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首先,“大一统”是指在中国这个历史文明共同体内,人民具有共享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礼法,“春秋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用现代的语言讲,大一统首先是指以往风俗各异的先民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没有这种共同的文化认同,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历史文明共同体。

其次,大一统是指中国这个历史文明共同体同时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具有政治统一性而反对政治分裂,“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即大一统之义也。”用现代政治学的语言讲,一个政治共同体必有统一的最高主权,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主权,更不能允许有国中之国的现象,否则政治共同体就会分崩离析。

第三,大一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从贵族时代的“封建制大一统”,到平民社会的“郡县制大一统”,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核心不变。

一统者,以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为目标,一统须以统一为辅,如同反正须以拨乱为始,政治版图“统一”是理想状态“一统”的先决条件。

大一统的目标伟大崇高,却又不是虚无缥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政治版图的统一是基础,后面还有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工作,不到“天下大同”誓不罢休,让人找不到懈怠的借口。

拥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才是永恒伟大的民族。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前方永远有一个伟大崇高的而又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在前方等着我们。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怀远人来百工”让秉持世俗生活的我们拥有远过于宗教的济世情怀。

汉武帝采纳公羊学说,举“大复仇”之义开疆拓土:“南抵岭南,北达贝加尔湖,东临大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奠定了统一的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地理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体地位。

从此,儒家思想不但从精神层面上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观念与民族精神,而且带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外在表现就是秦汉时代所奠定的中华大一统观念。它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心理特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守。

在历史上,尽管中国社会分合无定,但是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却愈加强化,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心理底层的、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始终贯穿其中。

直到今天,“大一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思想的最大遗产就是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大一统”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

由于“大一统”思想渗入中国人的意识深处,中国人在对重要历史人物作评价时,往往把是追求和顺应“一统”还是企求“分裂”当作一个重要的尺度。推动“大一统”的人物,多少能得到正面的评价,反之,则往往会遭到指责。

因此,中国历史上一些造就“大一统”局面的君主,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每每受到赞扬。

即使那些追求“大一统”未能成功的人,也能得到肯定。比如北宋皇帝赵匡胤未能规复唐帝国的全部疆域,被迫与辽国并存;还有一些人更不走运,例如三国时期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蜀国实际统治者诸葛亮,南北朝时期挥百万之师欲投鞭断流征服江南的前秦皇帝苻坚等,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其悲壮情怀依然能博得后世的尊重和钦佩,至少也能赢得世人的同情。诗人杜甫赞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让无数后人感动不已。苻坚南征失败,最终被部将杀害,但仍受到后人的敬重。

可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中国人主要看重他们是否心怀“大一统”的信念,是否去实践这种理想至于能否成功,尚属次要。

大一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若天子圣明,自是相安无事,若天子犯了糊涂,又该怎么办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