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基90:什么是六经传变?太阳病传变包含哪些?

 花无缺3myj1j3d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我们接着讲疾病传变第二节课,病位传变的外感病传变。

外感病的传变:外感病发于表,发展变化过程是自表入里、由浅而深的传变。故外感病基本是表里传变,但内传入里之后,亦见脏腑间的传变。不同的外感病,其病位传变形式又有所不同。主要有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变。我们分别就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和卫气营血传变具体的论述一下。

今天主要讲的是六经传变的太阳病。

六经指三阴、三阳,实即十二经脉。六经传变是指疾病的病位在六经之间的相对转移。

关于六经传变,如果不明白六经辨证,肯定是不知道六经传变的。简单的一句话根本解释不了。所以我们得回到《伤寒论》。接下来我就花个半小时简单的把《伤寒论》的六经传变和代表方剂讲解一下。我们相当于提前讲了《中医诊断学》里的六经辩证。也相当于把《伤寒论》高度总结的讲一遍。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将外感疾病、外感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血证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那么,也正是由于六经辨证,几千年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六经病症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应,其中三阳病症是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因为腑为阳,脏为阴。而三阴辨证是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六经辨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因为它和脏腑辨证,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我们在讲《中医诊断学》的脏腑辨证的时候,会重点讲解。但是脏腑辨证确确实实是吸收了六经辨证的很多精华。所以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也能治,包括肿瘤在内。比方说,我前几天治疗了一例胃癌,效果特别好,其实用的就是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的。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六经病的具体表现以及指征以及代表方剂。

1.太阳病症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但这个中风不是中风偏瘫的中风,它是以风邪为主的一种。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也就是说凡是出现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症,我们称之为太阳病。

太阳病又分为经证和腑证两类。

经证是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膀胱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说,经证是在表,而腑证则已经到了膀胱,因为膀胱为六腑之一。

太阳经证又分为三型:

第一,其人营卫不和,卫司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中风就是伤风,并不是中风偏瘫;

第二,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腠密者为伤寒;

第三,其人外受温邪,经伤内热者为温病。所以在温病,太阳经证《伤寒论》里面已经提出了温病的概念。具体的治法是到了后世的温病四大家进行了重要的补充。

那么何为中风,何谓伤寒呢?说白了,太阳中风其实就是表虚证,太阳伤寒其实就是表实证。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其实就是个表虚证。而太阳伤寒呢,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重,这是个表实证。他们的鉴别要点:一个是有汗,一个是无汗。这个是重点的鉴别要点。另外一个是脉象:一个是脉缓,一个是脉紧。一个恶风多,一个恶寒多。这是表虚证和表实证。而温病是发热、口渴、不恶寒。这个比较容易区分。所以太阳经证的三个方面,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那么太阳经证怎么治呢?太阳经证的中风(说伤风更容易理解)是一种太阳表虚证,属于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只需调和营卫、汗出即可。我们用的桂枝汤。而太阳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驱邪,所以用麻黄汤。当年我们编的歌诀是:“表实麻黄身无汗,表虚桂枝汗无风。”

而对于太阳经证的温病,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中没有给出方药。因为内热的原因很多,只要是伤津,阳盛生火而耗阴,加之阴火清凉之性不足。所以温病在《伤寒论》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方,但是在《温病条辨》里面给出了具体的方剂。比如银翘散治疗一些温病初起。后面我们在三焦病症和卫气营血病症再讲。温病伤寒论里面没有给出具体的方药。

我们再看一下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也分为二型:

第一,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第二,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太阳腑证,一个是太阳蓄水,一个是太阳蓄血。蓄水证是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即吐,脉浮数。蓄血证是小腹集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那么如何鉴别它呢?太阳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没有神志症状。而蓄血证是邪入膀胱的血证了。我们从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分析的话,蓄血证是邪入膀胱的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很好区分。

那么太阳腑证的太阳蓄水是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水气停蓄。我们可以用五苓散。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药,以茯苓、猪苓、白术,再辅以桂枝,具有化气行水的功能,为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

那么太阳蓄血证是瘀血不行,热结下焦。我们应该攻瘀逐血,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接下来,我们啰嗦几句讲一下太阳病兼证的一些治法。

第一个,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的:可以用桂枝汤加杏仁厚朴汤,

第二个,太阳病兼项背强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的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的直接用葛根汤。因为这个有很多颈椎病就类似于这种太阳病兼项背强直的,所以好多用桂枝加葛根汤或者葛根汤来治疗某些颈椎病。

第三个,太阳病兼热郁于内:也就是内热、烦躁、口渴的情况。有汗的是表虚,无汗的是表实。如果虚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如果是表实证,直接用大青龙汤。

第四个,太阳病如果内夹水饮:比如说有干呕。如果说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我们可以用小青龙汤;如果太阳中风而水气结于胸胁,症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经解的,我们用十枣汤攻之。比如说有些肝硬化腹水、肝癌、胰腺癌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十枣汤。

第五个,太阳病经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这个时候可以用小建中汤,因为小建中汤也就是桂枝汤倍芍药再加些饴糖组成的。也是桂枝汤的一种变方。如气血亏乏,心悸动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治疗。临床常见的有一些心脏病,可以用炙甘草汤。

关于太阳病,我们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个阳明病。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张胜兵

武汉名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