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如止水】一座城与一条河

 冬可燃冰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Get Adobe Flash player

■丁新伯

扬州,一座城与一条运河相依相偎千年,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可谓少有。扬州,世界运河之都的美誉更是名不虚传。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一片红火,被观众誉为“一部独属于中国人的、极致浪漫的电影”。我也乘着这股浪潮,走进影院,看看千年前的大诗人李白的模样。影片中48首唐诗词,道尽了洒脱而天真的李白、百折而不挠的高适的传奇故事。影片中数度出现的扬州,是“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繁华扬州,是“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意扬州,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秀美扬州。这座清丽雅秀的城市,在诗词里风雅了千年。而诸多诗人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扬州与运河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没有运河的豪迈,哪有扬州的繁华,哪有诗人们从天涯海角赶来,再现唐朝盛世?

这样想着,我也想再看看古运河,看看古运河在扬州的历史风云,回想唐朝诗人们在扬州诗意栖居的情景。想着想着,扬州市诗词协会组织了一场“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古运河采风畅游活动,我应邀参加。从东关古渡登船,一直到瓜洲古渡。古运河将两个古渡连接在一起,给人以古韵的诗意想象。游船是一座大船,有着100多个座位。船上,有诗词协会的10多名诗友,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来扬州游玩的游客。虽然是扬州人,我也是第一次从东关古渡出发,在扬州古运河上全程游览。一路上,游船在古运河上行进着,沿河的两岸景色一幕幕在快速闪退着。令人惊叹的是,古运河上的桥,多姿多彩,从北向南,解放桥、跃进桥、柳叶桥、徐凝门桥、渡江桥、通扬桥、剪影桥、曲波桥、华阳桥、吴州大桥、高旻寺桥、扬子江路桥、沿江高速路桥,20多座桥形制各异﹑独有别致,连接着古运河两岸,美轮美奂、蔚为壮观。两岸的古色建筑,浓郁的绿色,驳着岸的沿岸,宽阔的水面,三湾的旖旎风光,高旻寺的神圣巍峨,老城、新城的相得益彰,让我十分心旷神怡。当下,扬州的夏日正处在一派红火之时,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们也在暑假之中来到扬州,扬州城市既安逸祥和,又充满活力生机,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呈现出宜居精致的模样。这样想着,看着,用手机拍着,一个半小时的航程,终于到了瓜洲古渡。热情的邗江诗词协会、瓜洲镇诗词协会有关领导立即引领我们观看张若虚纪念馆,又名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看到馆里陈列着唐朝多位诗人的介绍,有的诗人如贺知章、张旭的大名,这也是《长安三万里》中提及的诗人,让我感到很快意。

这样一条运河,与扬州城休戚与共。她的开凿,开辟了扬州这座城的先河;她的畅通,延续了这座城的繁华发展;她的命运,左右着这座城的几次大的盛衰浮沉;她的今日,又唱和着古今辉映的壮美乐章。我不是文化学者,对着扬州这座城市,对着浩浩流淌的运河,没有研究,但因为工作性质,我又与运河有着几次关联。

曾记得2014年,我到新疆新源县学习考察,当时的援疆领导要我在新源县举办一次讲座,讲一讲扬州的历史与发展。接到任务后,我查询资料,撰写讲稿,在新源县讲解扬州时,我用了“五个一”来概括:一座城、一条河、一个人、一首诗、一条街。其中,“一座城”,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5年是建城2500年,扬州2500年的历史,“成为一块地,已有一万多年;成为人居处,已有七千多年;成为扬州名,大约四千多年;成为一座城,正好2500年。”扬州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我国古代的典籍《左传》,在鲁哀公九年记载道:“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公元前486年,以此为起点,2015年,正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其中“一条河”, 那就是大运河。大运河在两千五百年前,它的第一锹土,就是在扬州挖的邗沟,邗沟是中国最早开挖的人工运河,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自此以后,水道的疏通,水患的治理,水利的兴修,贯穿于不断更替的各个王朝,伴随着运河兴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隋炀帝为了沟通中国南北交通,以扬州为中心,向南向北进行运河的扩掘和连接,沟通了五大水系,形成了中国大运河。运河,“运”者,就是运输,自从运河贯通后,运兵,运粮,运盐,运煤炭,运各类物资,运游客游览,如今,又在将长江之水“运”送北方,一个“运”字,道尽了扬州的古往今来。扬州处在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东西交通最为重要的枢纽,中国大运河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商贸的繁盛和文化的交融,成为穿越千年的经济发展长廊、文化遗产长廊、生态文明长廊。因为这条河,历史上的扬州,曾有过三次兴盛。我讲解的“五个一”,在当天的活动中,激起新源县与会听众的积极反响,会后还与我一起探讨,希望到扬州去,期待在扬州看看“五个一”的时代模样。

时隔几年,扬州城与古运河又在相互发展着、成就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大运塔雄姿展现,古运河畔高旻寺天中塔、文峰寺文峰塔构成的“三塔映三湾”美景精彩呈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夏意盎然,游人如织;运河大剧院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的新窗口,各类演出活动开始上演;“让古运河重生”的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修建完成;扬州文汇阁复建完成并对外开放,通过数码技术复制的《四库全书》入藏文汇阁,也让扬州再现“古阁重现、书阁合一”的胜景,时隔169年,再次迎来这部巨制“回家”; 评选“运河十二景”,讲好运河故事,推动文旅融合;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层面论坛,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正在抓紧时间筹办,努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如今,“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又在展现时代风韵。

这几年来,我在学习阅读老同事姜师立先生著写的诸多运河书籍中,也进一步认知中国大运河的前世后生,了解大运河与扬州城的生生不息的发展,知晓扬州城与大运河在时空交汇中的一场场古往今来的故事。姜师立曾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专职副主任、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大运河申遗及运河文化研究工作。这些年来,他著书立说,出版了十多本大运河专著。我在阅读之余,写过几篇读后记。比如在《运河王朝》阅看随想中写道,“大运河不仅仅是现代意义上的运河,乃至中国古代各类河渠的建设,都与运河相联,都与后来的大运河相关。”比如,在《大运河开凿第一人——夫差》评介中写道,一水连千古,文脉润中华。大运河的开凿、发展与兴盛的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文明演进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丰富、联动、升华的历史。千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商人、旅行者,在时代激荡中,扮演着运河的谋划者、建设者、利用者的角色,演绎着运河故事,咏唱着运河之歌,描绘着运河面貌,展现着运河的时代气象。读懂运河,首先必须了解运河开凿之功,必须了解夫差时代的春秋战国风云。通过阅读姜师立先生系列关于大运河的书籍,让我对扬州城、对运河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事实上,大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一项宏伟的工程催生了一座伟大的城市。运河漕运的畅通,带来人员交流、货物流通、商品贸易、街市兴旺,极大地促进了扬州经济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城市的繁荣。

在回想中,恍惚间,我在扬州这座运河城市中生活了三十多年。

这些年来,我在运河变迁中看到了扬州的长大变强。扬州大运河段两岸重新修建整理,一个个污染排放的工厂迁移整改,一座座造型独特、风姿万千的大桥横贯两岸、连通城乡,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运河两边的高速、高铁、城市交通等成线成网,古城与新城隔河相望,商铺林立,人声暮烟,因运河而生、因运河繁荣的扬州又在重塑鼎盛。

这些年来,我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扬州的美丽美好。扬州因运河而兴盛,运河因扬州而忙碌。我也在忙碌中为扬州鼓与呼,为运河歌与唱。还记得,“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一年一度的繁忙情景;还记得,2008年的奥运圣火在运河两岸传递的盛大景象;还记得,2014年6月22日,扬州作为牵头城市,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扬州的欢呼场景;还记得,扬州2500周年城庆、多年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的欢乐气象。在这些与运河相关的场景中,我也参与其中,策划活动,加强宣传,对外推介,讲好运河的故事,讲述扬州的美好。

这些年来,我在文章书写中感悟到运河的活力魅力。我写过运河发展繁荣的评论,我用深情的笔墨抒写运河的时代变迁。

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扬州,从邗沟的第一锹起,就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城。《长安三万里》,唐朝的繁华成为诗人们一座唱吟的巍巍高山。如今想起,依然如李白那样一大群诗人在扬州写下450多首关于扬州的诗,那是一种令人激动、激昂的雄壮旋律。如今,扬州市诗词协会的一群诗友们,继续唱和着扬州的故事,唱和着大运河的故事。在他们的眼中、笔下、镜头里、视频里,也有当下的扬州、当下的古运河。

下午,游船又从瓜洲古渡出发,继而开回扬州。扬州市诗词协会领导倡议,在游船上作诗、诵诗、吟诗,一下子激起了诗人们的兴趣和游客们的欢迎。文化学者吴献中吟唱起唐代诗人张祜《题金陵渡》的诗作,诗友王群吟唱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友焦长春用手机放起自己所作的《三湾赋》朗诵,诗友盛树东、徐乐 、赵家驹、崔成鹏、顾凌凌、杜道遥也纷纷朗诵自己刚刚创作的诗词,一时间,游船内欢声笑语,不亦乐乎,也引来外地游客的阵阵掌声。

运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扬州城坚强的伫立着,任年华变迁,依旧城依着水、水靠着城。运河水、扬州城,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时代光彩中,我深深期待“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灿烂未来。

(作者系扬州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刘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