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二八八)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火帝养生_WSH 2024-04-27 发布于云南

【原文】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原文解释】黄帝道: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而脾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藏六府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五藏六府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四肢得不到水谷经气的滋养,经气便日趋衰减,脉道不通,筋骨肌肉都失却营养,因而也就丧失正常的功用了。

【倪师解读】'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和胃以三焦的油网相连,而能为这行其津液,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就回答了,'足太阴者三阴也’所谓足太阴就是三阴聚,太阳就是三阳聚,太阴是三阴聚在一起,其脉贯胃,属脾络嗌,也就是络到咽喉这里,所以,'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因为三阴会在太阴。

阳明是表,五脏六腑之海,也为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为经络连到,所以,受气于阳明,为胃行其津液,这里讲的就是脾脏,因为有筋膜相连,小肠消化以后得到的营养由脾脏来灌输,因为有筋膜给它连到,才能灌输到四肢和五脏六腑,所以,两个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火生土。

小肠吸收的东西以后,一般读黄帝内经,看到写胃的时候,想到胃,那就不容易懂了,把胃下想到小肠,看到心下,就是胃,这样你才能完全理解黄帝内经在说什么。所以,小肠吸收的营养,交给脾脏,脾脏总统阴阳,脾之大络是大包,就把营养分配到全身各处。

如果四肢得不到脾脏送来的营养,也就是说脾脏不能把营养送到四肢,不能送到四肢的原因有很多,四肢得不到营养,筋骨肌肉都失去营养,当然,正常的功能就会丧失掉,如四肢曲伸不利,或者是肌肉萎缩,四肢麻木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