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与多位近代名人有交往

 尚廉心语 2024-04-28 发布于江苏

他,就是杨度,或许您不太熟悉,可他确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奇人。

他,参与了清末民初的多个历史事件。如1895年北京千余名举子的公车上书,1906年清廷的预备立宪,1911年保路运动反对出卖粤汉铁路,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南北议和,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等。

他,两度留学日本,担任过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是当时国内罕见的通晓世界宪政的专家;曾被清廷授予宪政编查馆提调(享四品官衔),欲效仿英国、日本等国的政体,以宪政手段限制君权,扩大民权,改革政治,发展经济,以最小的代价与成本,使祖国走向强盛民族得以复兴。

他,经历了十余年政坛失意与挫败打击后,矢志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初衷不改!1922年,他彻底放弃了原有的政见,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1929年在上海的他,经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秘密加入共产党,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党传递情报(此事1975年12月总理临终前被忆起并交待,这才公诸于世)。

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命运奔走呼号。他生于1875年1月,卒于1931年9月,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即今宋庆龄陵园。

近读了著名学者、作家唐浩明所著《杨度》传记,今回顾并简述其与近代多位名人的交往点滴,领略这位近代奇士的波澜人生。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首,其父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兼署湖光总督)

1895年在湖南的时务学堂,杨度与谭嗣同初次见面。下面这段对话足以看出这两个湖南爱国青年的惺惺相惜。

“久闻皙子先生参与了乙未年的公车上书,嗣同佩服不已,今日能在时务学堂仰见,真是幸会。”

“谭公子名播海外,早有平原、信陵之誉,杨某倾慕不已,能在此不期而遇,真乃天公作合。”

王闿运(晚清湖南名儒、一代宗师,曾为肃顺、曾国藩幕僚,晚年被袁世凯聘为国史馆馆长)

“得一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幸事。”自古以来,只有门徒负笈寻名师,何曾见过师者去亲访徒儿?

王闿运久闻湖南才子杨度之美名,借湘潭走亲戚的之机,不露声色的去见识这位“学生”:只见他穿着虽普通,器宇却不凡,眉宇间透露出一种倜傥豪迈之气。

后杨度登门拜师,王闿运专门授以“帝王之学”,对爱生寄予厚望:“冷眼旁观朝野,寻觅非常之人。出奇谋,划妙策;乘天时,据地利;收人心,合众力。干一番非常大业,以布衣取卿相,由书生封公侯,名震寰宇,功标青史。”

正是受恩师王闿运的影响与熏陶,他看中袁世凯即中国“非常之人”时,竭诚辅佐,甘为幕僚,欲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袁世凯(前清权臣、手握重兵,靠投机革命成为民国大总统,后因复辟帝制而臭名昭著)

早在戊戌政变前,杨度受徐致靖(晚清重臣,有权向皇上举荐人才)所托,曾专门去天津走访袁世凯小站练兵之营地。

“杨皙子先生,欢迎你来小站视察。袁某今日发了一天的饷,请教来迟,还望多多包涵。”说完伸出一双大而厚实的手,杨忙将手伸过去。趁着握手的机会,将袁世凯仔细打量了一番,直觉告诉他,此人不同凡响!

初次见面,袁世凯与杨度都对对方心生好感,为后来的合作共事奠定了基础。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官场失意的袁世凯再被清廷起用。杨度以袁幕僚身份密谋筹划,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有他的一份功劳。

袁通过软硬兼施逼迫清帝退位,终获得民国大总统之位。

如愿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不能说全无称帝之心,而真正对此看重的却是其长子袁克定!此人野心勃勃,为自己日后继承“皇位”,须改变国体,变更“共和”,实行“君宪”,这恰与杨度心中向往的“君宪救国”理念不谋而合,这对“异姓兄弟”很快打得火热。

按袁克定的要求,杨度撰写了万言长文《君宪救国论》,为推行帝制营造舆论氛围。此举果然得到袁世凯的高度赞赏,他亲笔题写“旷世逸才”匾额,派人敲锣打鼓送与杨府,以此殊荣表彰杨度的功勋。

打这以后,袁克定与杨度等在袁世凯的默许下,积极有序的为恢复帝制,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据说,帝制失败后的袁世凯,于临死前发出“杨度误我”的感叹。由此,杨度也背负了祸国殃民与“帝制余孽”的恶名。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早在日本留学时,杨度就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同样怀有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两人进行了三次彻夜畅谈。

杨度虽不能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折服,却被他那吞吐宇宙的气概所震慑。最后,孙说:“皙子先生,关于在中国建立民权发展民生,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我与你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选择的道路而已。”杨说:“我主君宪,若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主共和,若先生事成,我当尽弃主张以助先生。”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欲联合隶属直系军阀曹锟的吴佩孚之师围剿孙中山。在危急关头,是杨度游说曹锟而改变了策略,挫败了陈炯明的阴谋,闻杨度从中助力,孙中山感激万分。

不久二人在上海相遇,一直执着于君宪救国的杨度,对孙中山充满愧疚的说:“中国的君宪,一败于前情,二败于洪宪,三败于张勋,有此三败,证明君宪不能行于中国。”杨度的这番内心表白与觉悟,令孙中山非常感动,他迅即安慰道:“皙子先生,你的信仰和处境,我很理解,过去的一切皆成为历史,也不必太多纠结!我素来主张革命不分先后,什么时候认识了,什么时候再参加革命,革命阵营都是欢迎的。”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由孙中山介绍,1922年杨度认识了李大钊——这位年轻的革命家。

“杨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我曾经做过您的部下,只不过当时不是直接领导我。”李大钊的这句开场白,立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见对方诧异的神态,李大钊微笑道:“当年您是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我曾做过总会的文事委员会编辑部主任。”

与李大钊的见面与恳谈,让多年来背负帝制骂名的杨度倍感欣慰。自此,两位有着共同志向的爱国知识分子结成好友,也促使杨度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1927年,惊悉张作霖欲对共产党大开杀戒情报的杨度,立即派长子前去李家通风报信;在李大钊被捕后,杨度曾变卖房产并多方营救。然而,杨度的心血与努力终未能改变李大钊被屠杀的厄运。

周恩来(中共早期领导人,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度化名伍豪)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的一天,李大钊带着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来到杨度的住所。

“守常先生,好久不见了!”杨度对着老朋友李大钊抱拳道。

“皙子先生,我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李大钊边说边指着身后的青年人。只见那人跨前一步,向杨度伸出手来,同时自我介绍:“我叫伍豪,久闻皙子先生大名,今日识荆,不胜荣幸!”

杨度不便抱拳,也伸出一只手去,他注视着这个浑身英气勃勃而不失沉稳温良的青年说:“伍豪先生,幸会幸会!”

这便是杨度与周恩来初见时的场景。

1931年9月杨度在上海去世,于家中设置灵堂,据说场面很凄凉,前来吊唁者很少,周恩来却是一个!他安慰杨度夫人道:“皙子先生毕生为国为民,历史会对他做出公正评价的!”

不仅如此,杨度还与近代这些响当当的名人有过交往或交集。如张之洞、严复、梁启超、蔡锷、黄兴、汪精卫、杜月笙、齐白石、梅兰芳等,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