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长大能赚多少钱,看父母就知道

 zhp001007 2024-04-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提起金钱,你会想起什么?

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还是购物车里的商品?

是加班熬夜的黑眼圈,还是理财账户的波动?

有人觉得谈钱很俗,也有人觉得钱是守护自己和爱人的最好方式。

很多父母会拼尽所有,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

他们笃定“再穷不能穷孩子”,盼着孩子能出人头地。可他们却忽略了,孩子长大能赚多少钱,与父母的言行举止息息相关。

对钱讳莫如深的父母,很难养出赚钱能力强的孩子。

唯有从小就让孩子接触真实的社会,了解钱的来源和流向,才会让他们的心智更成熟。

正如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说:

金钱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攒钱,也不是让他经商,而是让他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让他成为一个健全的、能干的人。

图片

朋友西西是我见过最节俭的人,没有之一。

每次出去聚餐时,她总是点最便宜的菜,很少尝试新品。

周末一起逛街时,她从来不买原价的衣服。哪怕很喜欢,也要等过季打折后才拿下。

她很喜欢看书,可买多了也会有负罪感,觉得一本书的价格,都够父母一天的生活费了。

凡是涉及到钱,她就会露怯。

刚入职时谈薪,招聘软件上明明写着每月8-10k,可当HR问她期待薪资时,她却只敢报7千。也因此,她成为同一批进来的人中工资最低的。

后面跟她熟了,我才知道她的囊中羞涩背后,是家庭环境的烙印。

小时候,她家里条件不好。每次要生活费时,妈妈都要唠叨一大篇,然后在抽屉里翻找好久,才拿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不情愿地递给她。

这种要钱的困窘,一直停留在西西脑海里,让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

所以即便她已经工作了,经济独立了,可内心就像一个黑洞,始终充满匮乏感。

她舍不得花钱投资自己,也不知道除了打工,还能有什么方法能赚到钱,活得很辛苦。

曾看过一句话:

物质和金钱的匮乏,会引发孩子心灵上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感,让他做什么都缺乏底气。

在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里,“谈钱”似乎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

可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他们对钱的态度和赚钱的方式。

如果父母的金钱观本身有问题,孩子长大后想纠偏,势必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没必要刻意“穷养”或“富养”,而要让孩子意识到钱的价值,学会赚钱和花钱,可又不被钱所役。

图片

博主@帅健翔20多岁时,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年纪轻轻财富自由。

他坦言自己的赚钱能力,和家庭经商的环境熏陶息息相关。

他对自己人生第一次花钱的经历,至今印象深刻。

有次家里来客人,汽水不够了,妈妈给了他50元钱。

有意思的是,妈妈在把钱给他时说:

虽然给你30元应该就够了,但我现在给你50元,如果你最后能剩下20元或更多,你将会得到额外5元奖励。

小孩都喜欢奖励,于是他没有随便买零食,剩下了一些钱。

也是这次经历,让他同时感受到了花钱和存钱的快乐。他说:“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对钱的意识更加完整了。”

还有一次考完试后,爷爷给了表弟一笔零花钱,却没有给他,因为他没考好。

他不甘心,于是满大街跑,看有没有机会。当时,适合小孩的兼职不多,无非是发传单或卖报纸。

在他看来,发传单是死工资,卖报纸上限则要高得多,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去报社拿报纸,然后去茶楼或培训机构卖。虽然很累,可20天就赚到了3000块钱。

尝到有钱的快乐后,他此后一直一边上学一边研究如何赚钱。

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财商教育无疑是超前的。

这些积累让他在赚钱方面,没什么心理障碍,也不被恐惧和迟疑所困扰。

有的父母会担心从小跟孩子谈钱,孩子可能变得唯利是图,或过于功利。

其实不会的,只有当一个人的欲望一直无法满足时,才容易变得贪婪,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倘若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理性使用金钱,反而大有裨益。

正如《压岁钱的游戏》一书中所写:

家族传承,除了传承财富外,更需要传承的是使资金增值的能力,而增值保值的能力,就是财商。

所谓财商,看似虚无飘渺,却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图片

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提到,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我们种植花草时,需要定期施肥、辛勤耕地。

养育孩子亦然,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种下财富自由的种子呢?

第一,永远不要耻于谈钱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金钱。

如果父母在潜意识里,觉得金钱是万恶之源,对钱避而不谈,孩子就会越好奇。

这时候,要是没有正确引导,孩子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歧途。

对此,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给出了两个实用技巧。

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钱是好东西,且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孩子早点挣钱,知道生活的不易,把人生的错误犯在前面。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处理好自己和金钱的关系。

第二,给孩子定消费原则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现代人的消费习惯早已改变。

花钱,似乎变成了虚拟的数字游戏。

可要是想让孩子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就不能大包大揽置办好一切,而要让他们参与购买的过程。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愿望清单”,把所有想买的东西写下来,再引导孩子给目标和需求排序,学会“按需购买”,而不是“按欲购买”。

如果有空,你也可以带孩子去超市或菜市场,对比不同物品的价格。

这样做能帮孩子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买买买。

第三,尽早开始财商教育

有人问巴菲特:“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时,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他说:“许多父母会等到孩子十几岁时才开始谈论理财,其实他们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谈论理财。”

有些父母觉得,反正自家孩子还小,以后慢慢来。

殊不知,3-12岁正是培养财商的关键期。

剑桥大学有项研究发现,孩子在3-4岁时,已经能理解金钱,7岁就形成了与未来财务行为相关的基本概念。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越早让孩子明白钱是什么,未来受益越大。

图片

最近读到出版人李鲆跟女儿的互动,特别触动。

李鲆告诉女儿:

你读大学时,就应该去赚钱。但是不要做用时间和体力赚钱的工作,而要研究怎样做生意。

女儿听话照做,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做过好几个创业项目,一边读书一边开了两家宠物店,收入比大部分刚进大厂的人高。

在女儿做线下生意的过程中,李鲆还不忘提醒她,要认真研究线上的玩法。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能赚多少钱,看父母就知道。

正如自媒体作者曹将所写:“每个人都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他的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支撑。”

有远见的父母,会鼓励孩子试错,为孩子铺路;

可有一些父母,只会拖孩子后腿,给孩子压力。

作为普通父母,我们或许无法给孩子的一生护航,却能帮他们树立好的金钱观,日后少走弯路。

图片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李清照《声声慢》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